潘帅
摘要:198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只有一个太阳》以中国访问团的西方之行贯穿全篇,贯穿几个各自独立的小故事,来展现世界角落里“人性”的真实面目。本文从人物形象入手,把其分为两大类:主人公司马南江和人物群像。从文本出发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以及背后所折射的作家思考。
关键词:只有一个太阳;人物形象;张洁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张洁创作的高峰期。1986年可以看作其创作风格变化的分水岭,198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只有一个太阳》一问世,和她前后创作的其他小说相比,并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研究。多数文学评论者多从女性文学的视角去剖析作为女性的作家张洁的创作动机。本文从人物形象入手,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以及背后所含蕴的作家的思考和批判。
《只有一个太阳》主线是以司马南江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去国外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与之相平行的是由几个不相关的小故事串联起来的穿插在主线的章节之中。以下表格整理了小说中章节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便于读者更清晰的把握小说故事脉络:(见表1)
通过梳理,不难发现小说故事结构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以司马南江为代表的访问团西域之行的种种作为故事主线,期间穿插了中西方地域下各色人等充斥浮躁,激荡着各种欲望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称作是群魔乱舞。
一、主人公司马南江
小说从司马南江办理护照以及早上和他生了病的老爹之间的争执中开始,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人物跃然纸上。小说中“他”既是英语流利、喜欢二胡、化学专业素养高、热爱追根溯源反复思考、为出行团尽职尽责、葆有知识分子尊严的科学家司马南江,又是患有严重脚癣、写过很多检讨、充满各种忧虑犹疑的小心谨慎、进入裸体浴场后疑问惶恐卑微低下和溺亡在异国的司马南江。
他一心为科学,面对现实的生活又充满了无望,饥饿感无处不在。既有捉襟见肘的苦涩,也有工作事业里的迷惑,这让他得不到满足,甚至是感到深刻的焦虑。最后,“身体里仿佛有一团疯狂的火”,而只有“滚开”这个世界,用“他的长胳膊在阳光下甩出一个又一个潇洒的圆弧,他的长腿有力地拍出朵朵水花”,他才感到“此时此刻,他壮丽得如同身体里的那团火”①。
他看着这个滋养、摧残他的世界,一句“可怜的人们”也是对自己恰如其分的评价。司马南江是一个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人物,他担惊受怕、唯唯诺诺,最终而又保持知识分子的尊严和思考,让读者为之一叹。司马南江以“可怜的人们”最后振聋发聩的慨叹和批判,“向海里走去”“奋力地向前游去”,因为“他全部的焦躁、烦乱集中力气压进一个词里:‘滚开事实上他无时无刻不再期待着对这个世界说出这个字”。就这样,主人公崇高而又荒诞的永远离开了。
二、人物群像面面观--“那一个”的假恶丑
除了司马南江有名有姓有职务等具体信息外,小说中的另一类人都是较为模糊的指称。小说中其他人物群像各具特点,无论他们站在哪片土地上,都可以说具有代表性,反观生活,就是角角落落的你我他。
小说中那些与司马南江有交集的人物,或只有一个名字符号或者官职头衔,或通过某些特征来指代这个人、某种身份,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看之合情合理之中尽显出丑态。
作家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入微地刻画这些与主人公关系密切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浑身燥热被折腾的精湿的副团长想到自己参加老年合唱团的滑稽演出,误食狗食的团长想到大楼总排污管道的堵塞和去跳蚤市场想到丑陋中国人的文明礼貌美德,被安排宴请后,访问团滑稽的吃相和内在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可笑和可怜,既有对外来文化的无所适从感也有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关于馈赠勋章绶带这一细节,更为有意思。“在场中国人全都愣住了”。正副团长感到大事不妙、司马南江“忧愁地想到它得不偿失的灾难性的后果”,而秘书却想到的是“名利双收,回去以后可有了涨工资、提级、要房子的资本”。从过去环境下走出来的人思想上都套上了枷锁,无形之中就把低贱的卑微赤裸裸的展露出来。
与主线并行的各个故事单元,自成一体构成一个小世界演绎各自的故事。这些人物几乎都以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具体可参见上文表格)。
第一章的洋人和第三章的东方女人二人彼此独立而又具有相似性,他们都以自己的身体优势和对异域文明的洞察运用各种手段达成了目的,他们的爱失去了爱情的本质,是那么的软弱无力,而自我吹捧背后不过是一片荒凉。第三章的东方女人和第七章痴爱表舅舅的中国女人,两个人物代表了自身文化的极端,东方女人和中国女人的爱都是扭曲了的极端可怕的,一个是爱的隐忍惨烈直至迷茫怀疑,另一个则是爱的自由奔放甚至肆无忌惮。
第五章和第九章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生动再现了一群人的招摇撞骗,第五章魏特等人办了个短期培训班,招募了三四流作家、未来的博士夫人、京胡乐师、教刺绣的女士等人,最后却是“像干完一锤子买卖挪窝的混子一样,毫无情义可言。彼此离得远远的......喷射着自己的怨恨”。第九章,买下一处破楼破园子后开办气功班,他理直气壮的“有权利剥削”小舅子和弟媳妇一家人,苛刻到极致,俨然整人也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而所谓的气功和针灸不过是糊弄人的把戏,赚钱后,专门整人,哪怕是亲兄弟还是小舅子,专门整过去整人整得最厉害的人。这种病态的阴损最后全部遗传到了“女儿”身上,好比对待她的舅妈。在这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被撕的粉碎,变成了一群人扮丑作恶的工具。
文中的这些模糊不确定的人物都是矛盾的,这种剧烈的反差给我们深深一击。第三章中被教研室主任“恨透了,也瞧不起透了那个伤风败俗、蹲过局子、闹得满世界腥臭”的女人写来一封留了地址和电话的信,主任“没有看信,但记下了地址和电话”。第七章里自己痴爱一辈子的表舅舅终于结婚在一起,这个痴女人又在确认“也许她爱的不过是一个回忆。一个不容选择、不容反悔、无缘无故的回忆”。第八章,去跳蚤市场抢购,本来要维持领导的尊严,最后却加入到狂热抢购之中。在裸体浴场本来在考虑扫“黄”清除精神污染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中央文件,却最后在墨镜的掩护下肆无忌惮并进行暗暗地比较。作家在这里消解一切,“我们不过全是不知有谁导演的,同一舞台上的、同一部戲里的小丑而已,不管天南海北,在这儿或是在那儿,伟大或是渺小,高尚或是无耻,绝顶聪明或是绝顶愚蠢,一切如此或是一起相反,你永远不可能走出这个舞台、这部戏”②,没有一切界限和标准,只剩下尽情表演给世人看,小说极尽讽刺。
三、结语
除了正直而又怯懦的化学家司马南江之外,这篇小说是一群怀着不同动机和目的各色人进行的一场充满肮脏丑陋的集体私欲之旅。作者采用意识流的手法,把这些人物一个个精雕细刻,通过对人物内在主观深层意念的展露,把人性的黑暗、堕落和扭曲一一展现。
孟悦评论该小说“如波特莱尔的诗作一样,充满了诗人震惊搏斗的痕迹”,在“她那万花筒般的描述中,纷乱堆集的片片断断最终还是一再旋出了一对负荷着震惊信息的、视觉性的形式主题,一对推动叙事发生、发展,成为一个意义体的视觉主题一‘看与‘被看,‘窥视与‘裸露”③。作家看到了人们面对各种文化冲击下的各种行状,在只有一个太阳的光照之下,无论何种语言肤色和种族,经历时代潮流荡涤,隐藏在人性深入的假恶丑都是一样的。
司马南江终于“滚开”了这个世界,而我们呢?
注释:
①②张洁著.只有一个太阳[M].作家出版社,2009年9月版:159,160.
③孟悦.读张洁《只有一个太阳》[J].当代作家评论,1990 (1):27.
参考文献:
[1]张洁著.只有一个太阳[M].作家出版社,2009年9月版.
[2]孟悦.读张洁《只有一个太阳》[J].当代作家评论,1990 (1).
[3]杨书."女妖"与"碎片"——对张洁《只有一个太阳》叙事结构的读解[J].贵州大学(社会科学版),1998 (6).
[4]韩抗.理想主义者的忧虑与困惑——《只有一个太阳》的一种解读[J].理论与创作,199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