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静 尹婧红
希区柯克的悬念式电影是一个电影时代的标志,他的很多故事情节也揭示了很多人性的问题。其中一篇是《最后的安眠》:玛莎在她七十四生日岁当天收到一个具有很多抽屉的柜子,每一次从里面取出一件东西都可以在当天变成现实,但是也有一些让她回忆并证明她以前干过的坏事。她一直以为自己不会被发现,直到她收到柜子里的字条一一揭穿。读者多少以为这是冥冥中的超自然现象,但希区柯克式作品有别于爱伦·坡的神秘莫测,其本身一定会透露给读者所有的善与恶皆为人为。
一、罪与恶的分离
天赋秉异的卡伦姑妈早已洞察一切,巧妙安排死后的事情,用信件和律师方式让玛莎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她一直知道很多事情,用她的话说“她能知道过去和未来”。卡伦姑妈只是觉得她还是个孩子,所以这封信在她74岁的生日那天寄出去,而后的一年当作她一生的回顾来赎罪。正如“希区柯克的著名炸弹理论”“爆炸并不恐怖,等待爆炸才是最恐怖”,这似乎是等待恶行的判决前的苦闷。
玛莎的罪与她的恶是分开的。而一切从这个神秘而有预见、洞察力的柜子开始,她的教养是不太相信超自然神力的,但是没有接到姑妈第一份信前也就是知道姑妈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之前,她已经开始感到“神秘浓雾,走廊上的灯光抚着黑漆漆的柜子”。玛莎的姑妈是一个不幸的人物,她年龄不大就过世,而从文中看,这些字条和信件保留了二十五年之久。“她三岁时被吉普赛人绑架……”,一开始作者其实暗示读者这位姑妈不是凡人,传说吉普赛人有看相和预知未来的本领。而姑妈早早就去世了,却能在见到玛莎最后一面说出奇怪的话:“玛莎,我要送给你那个有很多抽屉的柜子。别的孩子总是好奇地打开那些抽屉,只有你懂得尊重别人的东西和秘密。所以,那个柜子将来就属于你。”这位传奇的姑妈一举两得,一方面她赞美了玛莎,看到她的长处,一方面,她将柜子送给玛莎并授意在规定的时间看规定的事情。
卡伦的洞察力也说明她看人很准。在玛莎的记忆里,姑妈生前常和柜子打交道,每当她从一个抽屉里取出纸条,都会看看今天的运气。每打开一个柜子的抽屉,就会真的发生柜子纸条里的事情。她开始慢慢相信姑妈的生日礼物携带着未来或者过去的信息。卡伦分得清楚玛莎的罪与恶,对于孩子来说她偷了卡伦的戒指,甚至对自己的男友说谎害他去世。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她的这些小恶作剧是会发生的,所以卡伦选择原谅她。小恶不算大罪。
后来,玛莎成年结婚后,丈夫有了外遇,她瞒着丈夫用心装饰手帕和卡片来让丈夫的情人自杀。在丈夫回到身边后,她如此冷静地窥视丈夫的状态。可惜的是,丈夫虽然告别了加班,回到她身边——或许是不再去他情人那里,但是他夜复一夜地看着同一本书,脸上呆板的表情——与其说表情,不如说他带着一副面具,他的心已经回不来了。结尾他还是要离婚。愤怒的玛莎在他的保温瓶里放了许多安眠药,他出了车祸去世了。这不是一般女人能做到的,在知道丈夫出轨后能如此心平气和地与他和睦相处,却暗中伺机报复。
这个柜子是玛莎的传奇姑妈的,她的姑妈应该是位善良的人——“林中的野鸟常飞到她家里乞讨面包屑、果脯”。明知道玛莎偷了她的戒指,她却没有点破;玛莎的乱说让自己的恋人不幸意外去世,她也没有揭穿;甚至后来她知道玛莎的丈夫因为要和玛莎离婚而被下药出车祸去世,都没有说出真相,这一切都说明她的善一面。但是卡伦不是无辜的,她有罪。作为长辈,她有如此洞察事理的能力、预见的能力,明知道侄女玛莎犯了错,不该偷她的戒指,不该和自己的男友说那样的话,更不该在犯了错后不做任何弥补和忏悔时也不揭穿她,或许她认为侄女还小,但是不以恶小而为之。直到玛莎开始借刀杀人后,卡伦也没有指出她的罪过。卡伦最不该的是她居然是玛莎丈夫的情人,在收到侄女伪造信件后应该好好反省,最终却选择逃避,听之任之。洞察和预见的天赋赐予了卡伦,却没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读者为她叹惜。卡伦的罪过很容易变成了她的恶,她是玛莎丈夫的情妇,或许是报复当年玛莎拆散了自己和恋人,洞察力让她了解情人是玛莎投放安眠药后出车祸去世的,但是这些让玛莎和自己一样成为孤独的人,变成玛莎晚年忏悔的筹码。
二、善与恶的结合
玛莎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她是有罪但是不是恶人,就连卡伦姑妈也说她尊重别人的东西。由于丈夫去世时玛莎从楼上摔了下来,她和照顾她的女孩关系融洽,她也雇佣过很多女孩照顾自己,至今还有些交情比较深的女孩会给她写信。她还让照顾她的女孩带想吃甜点的孩子过来见她。这一切说明她是个有善心的人。但是有善心不代表不会犯错,不代表不会有罪,她是有罪的,不该偷别人的戒指,也不该乱编谎话造成恶果。她不该发现丈夫出軌时暗示丈夫的情人自杀,丈夫要和自己离婚时杀掉了他。这些是恶的表现。
卡伦去世前没有给玛莎惩罚,而是通过等了二十五年来好好教训一直以为天地不知自己罪过的玛莎。人难免会犯错、犯罪,但是不能侥幸认为自己是无辜的;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犯过的罪买单,玛莎也不例外,除非她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人,游走于法律边缘。
希区柯克式小说中出现了很多类似的题材。《一杯药茶》充满希区柯克式风格,不按常理出牌。鲍恩太太的丈夫被詹金斯杀死并且詹金斯还要掠夺他遗孀的遗产,这种恶人应当受到惩罚,而女主人公鲍恩太太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药茶”来惩治恶人,她从头到尾似乎有“罪”但是对读者来说,所谓的“罪”比起那些人的恶反而显得高尚。惩治恶人后,读者不会因为“罪”人犯了错责怪,而会因为他们的遭遇同情,或者“恶”的下场理应如此,否则天理何存?
罪与恶分离的同时,希区柯克小说透过表浅的现象展现给读者的现实本质更加残酷,故事中的主角往往都以为自己能够小聪明或者运气好地逃脱罪过,却逃不了因自己的恶而产生的报应,即小说多少宣扬因果报应。女主人公玛莎不是恶人,但也逃不了冥冥中的罪过。再如,《第二次机会》中的奥斯卡·布朗杀死妻子后以为可以重新开始,没想到即使用了女巫的药方重新来过,还是躲不过同样的命运,事实上这就是因果报应。
这是一种循环,每一个恶不论多么处心积虑、精心设计,最后人们逃不了陷入另一个恶中。《妈妈的金戒指》一开始就是姐弟俩的母亲被杀,父亲为了把这只手上的戒指送个他喜欢的一个女人,杀死了母亲,砍下了手。那个罪恶的父亲杀死母亲后也一直陷入嫌疑犯的阴影中,他喜欢的人也嫁了别人,他后半生并未好过一天。就连儿女和自己也不亲,他们在他去世时才参加葬礼。这完全符合希区柯克式的惩罚,内心的恐惧往往大于外界的威胁。
罪总会有报应和惩罚的:即使逃脱法律,也逃脱不了道德的批判。
《圣经》认为,人生来有罪,但生活中的恶确实抵御不了诱惑的贪婪和自私。《后窗》中的杰夫瑞虽然有罪,却不是恶人,他窥视别人的生活让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但是他的罪不大,功大于罪,并且最后他选择背对窗户闭目养神,不再关注窗外多变的一切,这说明他的解脱和新生。
希区柯克有种侠义之情节,弱小者不应受到的伤害只有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哪怕是违反了一些条律,却激发了人们心中为民除害,理当如此的路见不平心理。《椰子糖》弱小者不害怕歹徒,还用自己的智慧为死去的妹妹报仇,警方虽然发现,从法律意义来说她不应该去杀人,可是从正义感来说,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尤其是针对这种暴徒。所以,迈克尔警官一方面同情她妹妹的遭遇,一方面为芭芭拉的缜密复仇行为惊讶,可能是担心,所以“他反复打量了她一会儿说道:‘对不起,我想,我永远也不愿意再见到你了。”希区柯克的小说表明,正义是在人心,而不是将罪犯绳之以法。弱小者,面对强悍的歹徒,要机智巧妙地面对,用自己的方法将犯罪分子惩罚。
三、结语
关于人性的讨论,中外都有很多名人多年的研究。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这里的恶不是因为犯了错或罪,而是处心积虑、不知悔改。希区柯克不仅是一位高超的电影艺术家,他的悬念小说也不单纯分离人的善恶,而是透过人本身的罪来分离恶的本质。
(1.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基础部;2.江苏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曹静(1981-),女,江苏镇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