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在通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与实践

2018-12-18 10:16赵荣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6期
关键词:实践与应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赵荣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毫无疑问,现代学徒制已成为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之一,该文以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了现代学徒制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6-0130-02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中明确指出: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新技术、新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渗透进传统产业,各行各业均急需大量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在此背景下,各行业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需求日益增强。

多年来,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与中国通信建设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夏尔科技有限公司等128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和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2015年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获批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通信技术试点专业与四川省内相关行业、企业长期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在人才培養、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入开展了合作,这为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专业与合作企业以“资源共享、互利共羸”为原则,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以及现代学徒制联合办学协议,明确了双方在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切实解决了学校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通信技术和动漫设计制作技术专业是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015年10月立项后,通信技术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按照学徒试点要求,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构,在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情况下,用企业课程置换部分校内基础课程,校企双方共同实施完成对学生(学徒)的培养。2016年校企共同在2016级学生中经过选拔,筛选40人组建通信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并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的拜师仪式,学生与学院、企业签署三方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责任和义务。现代学徒制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已经成为推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

1.1 传承工匠精神,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师徒”纽带传承“工匠”精神,构建起“一中心双轨道”的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担负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在招生招工、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建立以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形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联合建设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校企共同开发的核心课程。

1.2 提升专业综合竞争力明显,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使学生在掌握职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在企业实习、实践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

实现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逐年提高,提升企业、学生双方的满意度;技能训练显成效,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得大奖;学生后续职业发展优,在行业企业中涌现出更多的骨干和优秀典型;增加专业的吸引力,报到率明显提升。

2 校企互聘教师队伍

建立校企互聘教师机制,利用学院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与企业合作办学以及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等途径,专任教师每两年在企业锻炼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制度,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岗位实践锻炼,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校内教师在企业岗位工作和参加行业培训,掌握行业专业前沿动态,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新动向;采取阶段性的方式开展,每学期每个专业派出2-3位专任教师进入企业锻炼,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生产技术革新、成果咨询等一系列活动,教师可以把在企业学到的实践经验引入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与企业深度合作,聘用合作企业教师为我院师傅,担任实践技能课的教学工作和实习指导工作,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引进学校。

2.1 组建高素质“双导师”师资团队

由学校教务处、试点专业和合作企业共同制订《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双导师建设方案》,具体明确各试点专业校企校导师,主要负责文化素养、基础理论培养和基本技能培养。企方负责选拔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岗位技能培养和企业文化熏陶。 各试点专业可结合本专业情况,参照基本标准,制订各试点专业双导师遴选条件。原则上各试点专业拟定双导师条件不低于基本条件。

2.2 建立双导师素质提升机制

校企双方建立双导师现代学徒制互培模式,根据《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双导师建设方案》,开展“双导师”团队素质培训,坚持以集中专题培训为主要形式,对校方导师着重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对企方导师着重加强理论培训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定期开展业务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相济相长。学校支持鼓励企业导师获取高校教师资格证,在不违背国家现行政策的前提下为其报名全国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创造条件。企业支持鼓励学校导师获取行业从业资格证或技能等级证,在不违背国家 有关政策的前提下为其获取相关证书创造条件。

3 以特色实训中心为平台,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机制

从2014年开始,由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发起,按照学院专业发展定位,联手川内本科及示范高职院校、国内知名企业、香港企业和香港相关院校及研究机构,先后成立了“川港动漫与创意多媒体发展中心”、“川港通信与网络安全实验中心”、“川港VR/AR合作实验中心”等八个具有“境内外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实训与实体运营相结合”的特色实训中心,作为川港两地高校和企业共享资源、共建共管的合作平台,也成为我院专业(群)建设的载体。

通信技术专业充分利用“川港通信与网络安全实训中心”吸引较有实力的企业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带人才参加,形成了校企合作的特色实体,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平台“多资源的融合”,促进了因地制宜、灵活的培养方式,为校企共同致力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依托川港特色实训中心、校企订单班等校企合作基础,构建协同育人平台通信技术、动漫制技术专业与合作企业在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良好合作基础上,进行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探索。两个专业均联合川内优秀高校、优质企业及香港VTC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建立起合作机制,完善和健全了校企合作章程、管理制度、工作程序,保障双方可持续发展,并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 校企共同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委员会,建立校企联合培养长效育人机制 在各专业校企合作原有的基础上,联合相关企业,组成由校企高管、职教专家、行业专家、“双师”素质教师组成各专业的学徒制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定期校企合作育人的统筹与管理,通过企业发展需求及利益契合点为纽带,从资源共享、资金投入、成本分担等方面探索建立校企联合培养长效育人机制。在学徒制工作委员会的宏观指导下,在学校和合作企业大力参与下,将“具有大国工匠精神、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确定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工作委员会同时负责指导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课程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学业的评价等等。

4 校企共建共享实训中心

统筹利用校企实习实训教学资源 校企合作建设共享公用的实习实训基地。参与试点的校企双方发挥各自资金、设备、技术及其它资源优势,建设学生学徒、教师员工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 ,共享的实训中心,统筹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等教学资源,为现代学徒的人才培养,职工培训和对外服务提供硬件支持。

5 保障措施

1) 学院参照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为试点专业提供配套支持。制定试点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及激励机制,评选并奖励先进实习单位、先进试点班、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师傅和优秀学徒,提高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

2) 加强区域、校校协同,建立有效的学习、交流、沟通机制;以专业建设委员会为载体,建立保障试点工作科学决策机制;建立试点工作年报年检机制,落实系部试点工作主体责任。

我院通信技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学徒制“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之上,经过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提高了职业道德、增强了动手能力,更加符合企业对员工的需求。

[通联编辑:梁书]

猜你喜欢
实践与应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谈平安城市总体技术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