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梧
摘要:学情分析是教学的起点,它与教学内容设计有着紧密的联接。
关键词:学情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6-0099-02
学情领域复杂,涵义众多。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情分析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从知识基础、已有经验、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如果学情分析片面、模糊、表面,课堂教学就无法达成预设的目标和效果,主要会表现为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教学设计的预设并不十分吻合,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因此,笔者认为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设计有着紧密的联接。
1 学情分析对教学内容设计的意义
“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1]。虽然,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但教学内容的设计仅依据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学生的现有状况开发教材,将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教材文本建立连接,使之满足特定的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状况、兴趣、需要,对选择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启示,同样,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也有很好的参考作用。从学情分析出发,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才能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2 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2.1 学情分析的基本原则
(1) 由经验型转向采用科学的学情分析方法。经验型,即以教师已有的经验,大致推断学生的“学习状态”[2]。仅凭教师的经验了解学生,得到的常常是对学生表象的感受和理解,容易出现主观、片面、肤浅的问题,而学生的真实学情却很难清晰、准确地获取和把握。而收集和分析学情的科学方法是多样的,如:调查法、观察法、测试法、资料分析法等。
(2) 由课前学情分析转向贯穿教学的学情分析。开始于教学设计阶段的学情分析,并不仅限于教学实施之前,而是一个面向教学全过程、具有变化性的环节。它可以包括课前学情分析,课中学情观察,以及课后学情评价。
(3) 由獨立要素转向与教学多要素的有机关联。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是把“学情分析”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要素来对待,没有将学情与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联系起来,使教学设计为改进学习服务。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用什么办法帮助学生走出这样的困境,采用这样的思路就有可能把获得的学情信息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转化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相应步骤,以改进学生的学习。
2.2 不同课型的学情分析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有不同的课型分类,新授课和复习课是最基本的类型。新授课以传授新知识,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为主要任务;而复习课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提升,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以建立知识框架和提升运用能力为重点。在这两种课型中,学情分析的内容和方法有所差异。
新授课的学情分析,主要收集和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生活经验、学习需要、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信息,可采用估计和引出的方式进行。估计性分析是教师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所做的最好预估,通常是由“头脑风暴”的方式得出。思考学生已知了什么,需要学习什么,有哪些生活经验等,以及这些对教学内容设计有什么启示?例如在设计《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学时,通过思考,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兴趣和需要做出了了假设:人工智能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科幻电影中的智能机器人、生活中的各类智能应用,学生对其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并可能对该主题有较高的兴趣,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还比较表面,特别是其工作原理可能是零知识。因此,教师应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常见应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人工智能的知识结构。估计式方法是最简单和最节省时间的方法。
另一种是引出性方式,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观察等方式收集学情信息,然后得出一个学情的描述。以《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新课学习为例,教师课前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个班学生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些习惯。从问卷的统计数据来看,80%以上的学生平常会对个人信息资源运用一些合适的工具和方法,低于20%的学生缺乏信息资源管理意识,日常生活中也不进行相应的管理。结合调查结果,教师又与部分学生访谈,发现学生对计算机文件和网址管理比较熟练,而在信息资源管理工具的使用上还处于初级水平。在使用引出性方式收集学情信息时最好从多个方面进行,以避免依据有限的信息错误地看待学生。
复习课的学情分析,则侧重于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内在提升需求的评估和分析。可通过课堂前测、学习反思和课前自我复习等方法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第一种,课堂前测。教师根据预定的复习重点和难点,编制好适量的试题,课前对学生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而确定或调整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第二种,学习反思。课堂教学末,教师提供学习反馈表请每位学生反思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学习结果。通过这种学习反馈,可看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为教师修改教学内容提供依据。第三种,课前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尝试自己归纳整理知识。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情况为依据,回顾和整理已学知识。教师从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单元重难点内容的把握,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认知。同时,学生之间的差异,呈现出真实多样的面貌,这些都为教师研究学生的课前学习状况提供了有用信息,通过转化可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3 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设计的有效结合
通过学情分析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时,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是两者有效结合的内在逻辑。
3.1 依据课前学情分析预设教学内容
教师通过分析学情得出对教学内容的启示,根据启示,结合教学要求,预设教学内容。
(1) 从学习问题出发设计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内容。以《CSS样式表》教学为例,一位学生在网页制作时提出的一个问题:老师,能不能把超链接文字的下划线去掉?如何去除超链接文字的下划线?这是一个在网页制作中经常困扰学生的问题,使用CSS的控制可以非常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分析学情时,觉得这个问题是学习和理解CSS样式表应用比较好的例子,属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且,它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关,这样的问题一经提出必然会引起大家的注意,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于是,笔者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一个教学内容。实践显示,学生对此内容很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也很高。
(2) 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兴趣,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从而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设计《视频信息加工》教学,学情分析时考虑学生刚参加完高一的军训,且对军训生活很怀念。于是就设计了以学生军训视频为素材制作军训短片的教学内容。
(3)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教学内容。例如,《网络应用中的安全》一课,通过学情分析发现,高中一年级学生对网络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并不陌生,并在日常应用中已积累了一些网络安全防范的经验,同时,学生对自身的网络信息安全也比较关注。因此,教师在此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网络安全现状,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习一些安全技术,采取多层安全防范措施保护个人网络应用安全。
3.2 根据课中学情观察生成教学内容
虽然,教师在课前依据学情分析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地预设,但无法也没必要精细到每个点。另外,实际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知识、经验在学习中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应该通过提问、交流、练习等方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行为,敏锐地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亮点,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随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以弥补预设的不足和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课堂中学生面临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和表现出的学习创意,都可作为教学内容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和利用。
实践表明,脱离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容易出现空泛的问题。同样,不依据学情分析设计教学内容难免发生脱节的情况。通过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已有经验、兴趣、需要、学习状况等情况,提升教學内容的针对性和合理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谢利民. 教学设计应用指导[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 丁恺. 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 吴银银. 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价值、内涵与方法[J].教育探索, 2011(2):79-80.
[通联编辑: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