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阳
是谁,为中国梦奉献了毕生的时光?是谁,用坚定的承诺让爱的大旗高扬?是谁,不顾高龄病危还把积蓄捐献?是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染绿了万亩荒凉?是谁,冒着烈火用生命拯救生命?是谁,满怀着赤诚远离繁华立身荒凉……不必多问,是他们,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感动着我們,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永久地传扬,他们是2017年的感动中国人物!
卢永根——立身学校,扎根祖国
因罹患癌症,87岁的卢永根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自觉时日无多,与夫人徐雪宾商量,决定捐出所有积蓄——将存款全部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卢永根教授家里的摆设,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时的模样:破旧木沙发、老式电视机;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帐子用的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几张还在使用的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
卢永根教授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孩子已经自立了,他的个人财产最后应为社会做贡献。
卢永根教授曾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
【颁奖词】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思与悟】他如同一把火炬,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一个时代;他仿佛一阵春雨,忽略了自己,却滋润了一片热土。卢永根教授将根扎在华南农业大学,花却绽放在华夏的每一块土地上。
【热话题】价值、境界、偶像、自强不息、爱国情怀、无私奉献等。
廖俊波——把人民扛在肩上,把坎坷留给自己
廖俊波出身于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在政和县工作的几年,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廖俊波经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他曾经一个人带着司机和副手,3个人,用4年,跑了36万公里,招商引资28余亿元。离开政和县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
2017年3月18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职,年仅49岁。2017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颁奖词】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
【思与悟】山中没有路,他就用双腿来开路;民间有坎坷,他就把人民扛在肩上。廖俊波,49岁的生命却走出许多人一生走不过的长度,抵达了许多人一生也达不到的高度。
【热话题】爱、选择、奉献、追求、探索与超越等。
杨科璋——以生命滋养生命,以忠诚书写忠诚
杨科璋,2011年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历任玉林市消防支队北流中队副中队长、特勤中队副中队长,玉林市消防支队名山中队政治指导员。
2015年5月30日1点13分,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女童,但因烟雾太大、能见度极低,女童又哭又闹、使劲挣扎,杨科璋抱着她边哄边在黑暗中摸索寻找转移通道时,突然一脚踏空,掉进了尚未安装电梯的电梯井里,瞬间失去踪影……
凌晨5时,大火被扑灭,搜救人员打开一楼的卷闸门后发现,杨科璋仰面朝上,口鼻处都是血迹,双臂成环状,紧抱着女童……经紧急抢救,女童得以生还,杨科璋壮烈牺牲。
参与抢救的医生说:“从本能应急反应来说,意外跌跤都会自然张开双手,寻找支撑保护,但他始终没有松手。如果不是他紧紧抱住,并当‘保护垫缓冲,女童绝无生还可能。”
【颁奖词】有速度的青春,满是激情的生命,热爱这岗位,几回回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
【思与悟】那是一双年轻的手臂,那一刻,却凝聚起了环抱生命的千钧伟力。就是那一双手臂,把军人的职责坚守得一丝不苟,把个人的道德书写成传奇。忠肝义胆的杨科璋,把军人的忠诚与光荣演绎得壮丽无比。
【热话题】操守、选择、使命、感动、榜样、责任等。
卓嘎和央宗——两颗丹心,一腔赤诚
玉麦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1964年至1996年的34年间,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一户人家。一个爸爸,两个女儿,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
父亲桑杰曲巴是个老民兵,放牧守边34年,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以来,父女三人以放牧为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千米的国土。父亲桑杰曲巴常对卓嘎和央宗说:“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上就没有人了!”这句话,两个女儿记了一辈子。他们知道,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
【颁奖词】日出高原,牛满山坡;家在玉麦,国是中国。中国是老阿爸手中缝过的五星红旗,中国是姐妹俩脚下离不开的土地。高原隔不断深情,冰雪锁不断春风。河的源头在北方,心之所向是祖国。
【思与悟】他们不是雪莲,却把生命极致的美丽绽放在雪域高原;他们不是军人,却为祖国守护了西南边防。就是远离繁华的他们,让生命绽放出别样的光芒。父女相随,以高原为键盘,把生命的壮歌弹奏得响彻四海八荒!
【热话题】心灵的选择、言与行、坚守、情操、承诺、贫寒与富有等。
刘锐——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刘锐紧跟装备升级步伐,参与完成国产新一代中远程轰炸机改装,填补轰-6K作战使用的多项空白,和战友一起首次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留下中国新一代中远程轰炸机的航迹。
刘锐所在团被确定为全军首家装备轰-6K的部隊后,他作为“先行者”和“探路人”,既当“改装员”又当“试飞员”,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改装。随后,刘锐一鼓作气,创造性提出“课题牵引训练”新思路,形成一批战法、数十套突击方案,填补了轰-6K作战使用的多项空白。
【颁奖词】脱翎换羽,展翅高飞,这是大国利器。穿越海峡,空巡黄岩,你为祖国的战机填上一抹太平洋的蓝。巡天掠海,为国仗剑,强军兴军的锐一代。只要祖国需要,你们可以飞得更远。
【思与悟】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重器在手中,使命扛肩上。祖国的蓝天你们来巡航,华夏的边疆你们来站岗。有了你们,就有了和平的大后方。
【热话题】使命、奉献、爱国、职责、操守、超越等。
黄大年——职务无所谓,祖国才最重
黄大年留学英国18年,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回国前,他住在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里,妻子还经营着两家诊所。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了回国手续。
归国7年多来,黄大年担任国家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经常工作到凌晨,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和节假日,甚至多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种工作状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对待科研他只说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颁奖词】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的薪传,永不熄灭。
【思与悟】不求官封万户侯,心中唯愿国家兴。黄大年的精神让人们的心灵震惊,他的行为让中华不屈的自强精神和聪颖的智慧得到见证,让这个古老的民族自信的豪情澎湃汹涌,让这个国家年青一代的人生坐标得以校正,让迷茫的人儿寻到了导航的明灯。
【热话题】责任、选择、得与失、奉献、播种等。
卢丽安——人在彼岸,心系大陆
卢丽安1968年生于台湾高雄,从小受家人影响对大陆有着特殊的感情。1997年,卢丽安夫妇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几年下来,卢丽安成为复旦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2015年,卢丽安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被选举为“十九大”党代表。
“我以台湾的女儿为荣,我以生为中国人为傲。”卢丽安在“十九大党代表通道”上如是说。“十九大”会议结束后,“卢丽安效应”慢慢蔓延。很多台胞朋友为她点赞,因为她说出了广大台胞的心声。还有她的学生,默默留言表示支持老师,并向老师那样努力回报社会。卢丽安的父母表示,只要女儿做的事对社会、民族、国家有益,能够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促进岛内同胞在大陆的发展,他们都会支持。
【颁奖词】台湾的女儿,有大气概。祖国为大,乡愁不改;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分离再久,改不了我们的血脉;海峡再深,挡不住人民追求福祉的路。
【思与悟】海峡浅浅,明月弯弯。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于是,卢丽安化身为两岸的桥梁,让回乡的路更近,让回乡的声更响。
【热话题】绿叶对根的情意、奉献、希望等。
王珏——海岛医生匿名捐款15年
浙江温州市洞头区大门岛岙面村的乡村医生王珏化名“兰小草”,给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捐款,每年2万,已经坚持了15年,并希望捐够33年。慈善机构收到了捐款,想要寻找到这位好心人,多次联络,但王珏都没有现身。
家人曾问王珏,为何以“兰小草”的名字行善?王珏说:平凡、善良的奶奶特爱画兰花,在村里很受尊重,取名时将“平凡小草”与“高洁兰花”结合。
缺席了无数次公益奖项颁奖,坚持公益捐款10多年,2017年7月,王珏被检查出患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最终得以大白。
【颁奖词】碧草之芬,幽兰之馨;有美一人,在海之滨。你用善良为一座城市留下丰碑,芳香无尽。每年的十一月十七,狮子座流星雨如期而至,那一刻,映亮了夜空中你最美的背影。
【思与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忘我地奉献是难能可贵的;在这个浮躁喧嚣的时代,能守住职业道德是很难做到的。而王珏做到了,用爱将生命的宽度延伸,用“真善美”把生命之歌谱写得无比感人。
【热话题】奉献、坚守、善良、执着、操守、信念等。
黄大发——为梦想跋涉,用生命引渠
1935年出生的黄大发居住的地方以前叫草王坝,海拔1250米,山高岩陡,雨水落地,就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村里人用水须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来回走两个小时。因为缺水,当地只能种一些耐旱的苞谷。没有水,别说发展产业,村民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一些家庭吃盐都需要赊账。
自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颁奖词】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思与悟】他用锄头与钢钎,引领村民探寻生命的水源;他用铁锤和双手铺就生命的水管。三十六年,青丝变白发,痴心不改;三十六年,旱山流清泉,上演奇迹。
【热话题】不忘初心、使命、奉献、付出与回报、奇迹与坚持、挑战自我等。
谢海华——生命相依,灵魂相守
30年前,湖南农民谢芳在见义勇为时受重伤,落下残疾。刚刚从部队复员回家的谢海华,经人介绍与谢芳订婚。面对谢芳日益严重的后遗症,谢海华仍选择了与她结婚。
近28年来,谢海华一直悉心照顾妻子,每天早上6时准时起床做饭,帮妻子穿衣服、洗漱,一日三餐把饭菜送到床头喂她吃。对于谢芳来说,谢海华就是她的手和脚。谢芳曾说:“没有他,我活不到今天。”
【颁奖词】相信,是那一刻的决定。相濡以沫是半生的深情。平凡的两个人,在命运面前,却非凡地勇猛。最长情的告白,已胜却人间无数。心里甜,命就不苦;爱若在,厮守就是幸福。
【思与悟】什么是爱?爱就是一种生命的坚守,是一种心灵的呵护。爱就是你手不能动,我替你推开路途的雾霾;是你脚不能走,我替你丈量前面的路途。谢海华,在平凡的生活里把爱的真谛演绎得无比壮丽。
【热话题】美德、真情、感动、肩膀、担当、温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