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电接触材料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电接触材料的品类有了极大的丰富,品质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工合金分会统计,银基触头材料的产量从2010年的1200吨增长到2016年的1600吨,铜基触头材料产量从2010年的470吨增长到2016年的750吨。2016年我国银基触头材料产量同比增长10.34%;铜基触头材料产量维持平稳;真空触头材料同比增长4.84%。
基于往年增速,据前瞻测算,2017年,我国银基触头材料的产量为1679吨,铜基触头材料的产量为811吨。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工合金分会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电接触材料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7%~8%。到2020年,我国银基触头材料产量将达到2085吨,铜基触头材料将达到1007吨。
图1 2010~2020年银基及铜基触头材料产量(单位:吨)
电接触材料目前主要下游企业所处行业为高压电器行业、低压电器行业及电子信息制造业,三大领域的红利将在“十三五”期间逐渐释放。
高压电器方面,2015年8月国家能源局印发了《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2015~202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其中2015年配电网投资不低于3000亿元,相较去年同比增长76%以上;“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
低压电器方面,未来几年,受益于低压电器在电力工程中输配电领域中需求的持续增长,电接触材料行业将在“十三五”期间保持稳步增长;家电、办公设备、汽车等行业的稳步增长,为电接触材料行业的持续增长提供有力保障;此外,电接触材料在航空、军工等新型领域的持续拓展,为整个电接触材料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
电子信息制造方面,借鉴“德国工业4.0计划”,国务院于2015年5月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强化了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方向,提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电接触材料是电器电子产品中的关键接触元件,是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在各种电力环境下高效稳定运转的重要保障。因此,“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与推进为电接触材料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经历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电接触材料行业内企业结构趋于稳定,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图2 电接触材料市场空间示意图
第一类为由原科研院所改制的企业和个别发展较好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这类企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名列行业前茅,不仅生产规模相对较大,产品较为齐全,而且其资金投入与设备投入较大,通过引进人才和制备工艺更新,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在占领国内市场中高端份额的同时,积极投入研发并进军国际市场。
第二类为外资企业。这类企业由DODUCO公司(德国大都克)、Umicore公司(比利时优美科)、Metalor公司(瑞士美泰乐)、TANAKA(日本田中)等国际著名电接触材料制造企业通过收购(合资)国内企业或者由外资直接创办,其生产规模较小,但依托母公司的技术水平,结合中国已成为全球性的低压电器制造基地的优势,主要为外资电器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第三类为专注于次级加工的企业,其特点是脱离产品配方与制备工艺的核心环节,单纯进行初级产品到次级产品的物理加工。这类企业主要位于低压电器生产基地的江浙地区与珠三角一带。
电接触材料的主要原材料为白银,全球储量较小。从中长期来看,材料价格有上涨趋势,对资金的需求量会增长,进而影响公司运营成本。近年来,银、铜在价格攀升后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对企业原材料采购、生产周期、供货能力、销售回款提出了挑战。
虽然各国政府与研究机构都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对电接触材料的节银代银技术进行开发,但研究都未得到突破性进展,原材料价格对电接触材料行业的影响,将长期持续存在。
近年来,国内电接触材料行业已通过生产设备替换、制备工艺的更新、相关环保型材料研究的突破,逐步被国际市场认可。但从整体竞争力来看还有所欠缺,具体表现为:在生产规模上不能满足国际客户的需求;研发能力还局限于少数品种的电接触材料;产品综合品质管理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国际电接触材料巨头,通过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在中国设厂,客观上对国内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形成较大的压力。
图3 电接触材料行业竞争格局
图4 电接触材料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环保指令主要为欧盟的WEEH与RoHS指令,即从2006年7月1日起欧盟在电子电器产品生产与进口中,禁止使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二苯醚(PBDE)和多溴联苯(PBB)等六种有害物质。同时,我国、美国、日本近年来纷纷开启“绿色采购清单”,对电子电器产品的清洁无害化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化工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与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