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魏佳德 李思璟
5月,一位印度男子试图和受伤的熊自拍,却被殴打致死。这是印度自去年12月以来,发生的第三起与自拍有关的死亡事件。另外两起均是人们在试图与大象自拍时被夺去生命。
对于喜爱自拍的人来说,动物也不是唯一的危险,高度同样会带来不幸。一位波兰游客在西班牙塞维利亚自拍,从桥上摔下致死。2014年,一位赛斯纳小型飞机驾驶员在机上试图自拍时未能及时控制飞机,致使他和机上乘客双双遇难。
2015年,俄罗斯政府甚至推出广告,警告人们“一张很酷的自拍可能会以你的生命为代价”。据警方推算,每年大约有100位俄罗斯人因为危险的拍照举动受伤甚至死亡,包括一位身负枪伤的女士(她活下来了)、两位被手榴弹炸飞的男士(他们没有),还有在行进火车的车顶拍照的人。
经常发自拍的人通常会被冠以自恋、没品味的标签。但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自拍为何能够如此引人共鸣,以至于成为一种交流方式?是什么心理因素让人们愿意为了一张完美的自拍不顾自己和他人的性命安全?
这些问题尚无确切答案,但作为一名心理学家,我认为这些问题和自拍这个21世纪的独特现象值得更进一步的讨论。
自拍简史
大家普遍认为,美国摄影师罗伯特·科尼利厄斯(Robert Cornelius)是自拍第一人。1839年,他放置好自己的照相机,然后跑进了镜头里。
20世纪,随拍相机的出现让自拍更为普及,当时流行(现在依然很流行)的方式是对着镜子自拍。
拍照手机的出现让自拍的发展前进了一大步,自拍杆的出现成为另一剂催化剂。自拍杆的出现曾经短暂受到欢迎,《时代》周刊曾称之为2014年最伟大的25项发明之一。但没过多久,就有人批评它实际上是“自恋杆”,包括迪士尼乐园在内的许多公园和博物馆都禁止游客携带自拍杆入场。
虽然自拍杆引来各类批评,但流行度仍然见涨。虽然缺乏确切的数据,但仅安卓设备的预计日均自拍发布量就在100万到9300万张不等。无论实际数字究竟有多少,2014年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自拍主要在年轻人中更流行。55%的受访千禧一代在社交网站上分享过自拍,而在1920-1945年出生的受访者中,只有33%知道自拍是什么。
2016年一篇英国报道指出,年轻女性自拍比例更高,她们每周要花五小时自拍。这么做的原因只是为了分享好看的照片,其他原因包括让别人嫉妒、让不忠的伴侣后悔。
提升自信还是表达自恋?
有人认为自拍会带来正面影响。 心理学教授帕梅拉·拉特利奇(Pamela Rutledge)认为自拍可以彰显“普通人的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家安德里亚·丽塔门迪(Andrea Letamendi)指出,自拍“能让年轻人表达情绪,分享重要人生体验”。 也有人认为,自拍可以向他人展示你的精彩一面,因此可以提升自信,记录重要回忆。
但自拍也有许多负面影响。虽然自拍有时被誉为强化赋权的方式,但一项欧洲研究发现,浏览社交媒体上的自拍会让年轻女性建立消极的身体形象观。
自拍会导致伤亡,体现品味的缺乏,另一大问题则是自恋。自拍既可能是产生自恋的原因,也可能是自恋导致的结果。
《今日心理学》撰稿人皮特·格雷将自恋描述为“对自我的膨胀看法,以及自认为与众不同”。
自恋狂通常会夸大他们的能力,且很难接受批评。他们容易欺负他人,同时很少伸出援手。根据格雷对大学生的调查,与30年前相比,自恋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自拍和自恋之间是否有着直接联系?心理学家格温德林·赛德曼认为二者之间确实有着某种联系,她引用了两项针对Facebook自拍的研究,样本量超过1000人。
样本中,大量分享自拍的男性更有可能展现自恋的特征。女性方面,分享自拍的数量只与自恋症状的一个分支有关,即“被欣赏的需求”,“认为自己非同一般,高人一等。”
基本可以确认的是,自拍和自恋之间确实有着某种联系。
我们如何与他人作比较?
自拍似乎成为这代年轻人表达自我的主要方式。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对自我的看法以及对自我的投射主要通过两个因素来评判:一是可信度(我的自我评价有多可信),二是回报度(我的自我评价是否有吸引力、能否体现优秀,是否合人心意)。
從这个角度来说,自拍是完美的媒介。它能够轻易地证明你的生活多么有趣,你有多么出众的能力、多么独特的体验,你的外表有多具吸引力。
作为心理学家,我认为重要的不仅是要了解为什么人们愿意分享自拍,也应该了解为什么有人会愿意看别人的自拍。
有证据表明,原因是人喜欢“看脸”,自拍往往能比其他照片吸引更多关注和评论,我们的朋友和同事也会不吝点赞,让我们欲罢不能。
可以用“社会比较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这个理论由利昂·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提出,指出人们会利用他人作为比较的尺度,来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对比,可以提升自我感觉,优化自我评价,验证自我认知,促进自我完善。
这似乎展示了一系列积极的动机,但现实却并非总是如此乐观。经常分享自拍的人可能比其他人拥有更低的自尊。
自拍可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这也许有积极的效果。但吸引注意力的不全是积极的事物,比如车祸也能引发关注。
从点赞和评论中得到的赞扬确实会带来满足感,尤其是对于那些孤独、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但就目前的案例(人和动物都有可能因为自拍而死亡)而言,自拍热潮并不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