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鉴别诊断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018-12-17 17:48许力
农家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应用

许力

摘 要:在农业生产中真菌性病害一般会有孢子,粉末等。细菌性病害的一般会附着在叶面使叶面腐烂这些较为常见,也有在植物体内寄生而发生茎干、根系腐烂的。病毒性病害是从内到外的植物坏死,这个一般没有分泌物,植物自身表现病态,慢慢死亡。

关键词:植物病害;鉴别诊断技术;农业生产;应用

一、植物病害鉴别诊断技术

1.真菌性病害。真菌病害的症状特点是在受害部位出现真菌的繁殖器官,真菌在植物上形成的特征称为病症,是诊断病害是否属于真菌病害的主要依据,这些特点在真菌病害鉴定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常见症状如下:

(1)白粉。在花、果、叶及嫩枝上覆盖白色粉状物,后期在白粉物上出现散生状针头大的颗粒,颗粒由白变黄,最后变黑。这类病害通称白粉病,是子囊菌中的白粉菌引起。

(2)锈粉。叶、果、枝、干上出现疣状、条状、毛状或毡状突起,后期常破裂,散出淡黄色、橘黄色、锈褐色或黑色粉状物,是病菌不同阶段的孢子,常称为锈病。病菌属于担子菌中的锈菌目。如大豆锈病、玉米锈病。

(3)霜霉。可危害叶、果、嫩枝,以叶片最为明显,在叶片背面形成灰白色霜状物,霜状或稀或密,叶片正面往往黄色,无明显边缘,常称为霜霉病,病菌属于霜霉属。如大豆霜霉病、黄瓜霜霉病。

(4)白绢。通常危害靠近土面的叶、茎、根茎,环境潮湿时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干燥时菌丝易消失,后期产生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初期乳白色逐渐变黄变褐,常称为白绢病。病菌属于半知菌中的小菌核菌。

(5)斑点。花、果、叶上局部组织患病死亡后出现的症状。形状有角斑、圆斑、条斑、不规则斑,颜色有灰色、褐色、红色,有的病斑边缘和中间颜色一致,有的不一致,病斑大小不一。

(6)炭疽。与斑点相似,但颜色常常是黑褐色,病斑上有轮生状排列的黑点,潮湿时黑点出现粉红色胶状黏液,是炭疽病特有的症状。炭疽病也出现在果实,茎干和芽上。病菌属于半知菌的黑盘孢目刺盘孢属。如辣椒炭疽病。

2.细菌性病害。从外部形态来看,蔬菜细菌性病害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

(1)叶片病斑无霉状物或粉状物。长不长毛是真菌性病害与细菌性病害的重要区别。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症状相似,叶片都出现多角形病斑,容易混淆,但霜霉病在潮湿时病斑上长有黑色的霉,而角斑病则没有。

(2)根茎腐烂出现黏液,并发出臭味有臭味为细菌性病害的重要特征,如大白菜软腐病、辣椒软腐病等。

(3)果实溃疡或疮痂,果面有小突起例如番茄溃疡病、辣椒疮痂病。

(4)根部青枯,根尖端维管束变成褐色例如辣椒青枯病。

3.病毒性病害。蔬菜病毒性病害其特点一是种类少,危害大,能使蔬菜减产3~5成,重则绝产,为蔬菜的毁灭性病害。二是分布广,几乎所有植物都有病毒病,甚至一种植物同时有1~4种病毒病;三是防治难,无特效药。危害顶部嫩叶的蔬菜病毒性病害,有3种外部表现:

(1)花叶表现为叶片皱缩,有黄绿相间的花斑。黄色的花叶特别鲜艳,绿色的花叶为深绿色。黄色部位都往下凹,绿色部位往上凸。

(2)厥叶表现为叶片细长,叶脉上冲,重者呈线状。

(3)卷叶表现为叶片扭曲,向内弯卷。危害果实的蔬菜病毒性病害,主要表现在成熟期果实上有条斑。例如番茄条斑型病毒病,在果肩部出现青白色,后渐变成铁锈色。用刀剖开果实,皮里肉外有褐色条纹。再如辣椒条斑型病毒病,从果实的尖端向上变黄色,在变黄的部位上有短的褐色条纹,且向内凹陷。

二、植物病害防治策略

植物病害三要素:感病植物、环境条件以及病原物。根据研究可知,只要感病植物、环境条件、病原物三者中的一个被控制,就可以阻止植物病害,从而使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成功。植物病害防治策略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1.杜绝和铲除。无病区的防护工作不能忽视,必须重视、到位,保证无病区无新侵染性病害发生;当无病区发现新侵染性病害,应迅速控制、消杀;也可以通过控制病原物接种体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使侵染不能成功进行。

2.免疫与抗病。要想提高抗病能力,可以栽植、培育具有免疫、抗病的品系、品种,也可以通过不同方法使树木的生长势、活动增强。

3.保护。保护在植物病害防治策略中,属常规策略。保护的方法主要是:在未感病的健康植物外制造一层保护膜,从而降低、阻止病原物侵染的发生。

4.治疗。发现已感病植株,要及时、全面采取适宜方法抑制病害,切断其发展的途径,如果采取方法得当,感病植株甚至可以完全治愈。

三、植物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植物病害防治经多年实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检疫、栽培、抗病育种、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1.检疫。植物检疫的实现,是通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层面所颁布的法令法规所完成的。承担植物检疫的专设机构会严格控制具有危险性的病、虫、草等不能随意传播,一旦发现传播,随即启动预案,防止其继续传播蔓延。植物检疫在植物病害防治策略中占据重要位置。

2.栽培。通过改善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管理措施的方法就是栽培防治法,具体操作是要使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而对病原物滋生不利,从而达到直接、间接抑制甚至消灭病害。通过栽培技术的改良进行植物病害防治,在没有增加成本的同时也具有预防的作用,而且具有长期调控病虫害的特点。

3.抗病育种。同一种病害对不同品种植物造成的危害差异很大,因此选育出能够抗病的品种就成为了植物病害防治中的重要一环。生产上,广义的植物抗病性由以下3个方面构成,具体为:一是避病,植物通过一定方法在时间、空间上不与病原物接触,因此也就躲避了侵染;二是耐病,也就是植物具有非同寻常的耐受病害能力;三是抗病性,这是从源头上进行抗病。植物具有的抗性基因,可以以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反应的方式加以抵制,抗击病害的发生。

4.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借助机械阻隔、热处理、射线等手段去防治植物病害。物理防治从理论上完全可行,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成本高、难以大范围进行等不足,因此生产中应用不多。

5.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包括:广义的生物防治、狭义的生物防治。凡是通过生物手段进行的植物病害防治,均可称为广义的生物防治。按照此种定义方式,前面所提到的抗病育种,也属生物防治范畴。狭义的生物防治在现阶段仅指使用微生物对植物病害进行防治。狭义的生物防治代表了未来生物防治发展的方向。目前生物防治还未全面展开,主要在土壤传播的病害上进行使用。鉴于生物防治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的优点,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因此对生物防治的研究也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可以预见新的研究成果将不断问世并广泛应用。

四、结语

新時期技术创新的重点有抗病育种、栽培技术、耕作方式、农药研发和使用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针对当前所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我国应从农业保险制度、农地制度、农药税收制度和农村金融制度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万方浩,包建中.1993.世界农业害虫及杂草生物防治的进展及发展.趋势农牧情报研究,(6):13一21.

[2]万方浩,叶正楚,郭建英,谢明.2000.我国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及展望.昆虫知识,37(2):65一74.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应用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