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患者患胃息肉的风险:病例对照研究

2018-12-17 07:32:50王寅璞屈亚威刘海峰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回顾性腺瘤息肉

王寅璞,屈亚威,刘海峰

胃息肉是胃黏膜上皮的隆起性病变,有发展成胃癌的可能[1,2]。据2015中国癌症统计,在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中,胃癌位列第二位[3]。为降低患胃癌的风险,应及时对癌前病变进行治疗。近年来,有学者报道胃息肉患者中患结肠息肉的发生率高于未患胃息肉的人群[4-6],提示结肠息肉发生与胃息肉的存在具有相关性。目前国外研究无明确结论,国内关于胃息肉与结肠息肉之间联系的研究少。结肠息肉是否作为患胃息肉的危险因素这一问题尚存在争议。同时国内外指南尚未提出对结肠息肉患者进行胃镜筛查的指征[7-9]。因此,本课题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结肠息肉是否作为患胃息肉的危险因素,从而对结肠息肉患者进行胃镜筛查提供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海纳影像系统,回顾性地收集2017-06至2018-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接受胃镜及肠镜检查的患者34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将患结肠息肉的患者纳入病例组,共132例,其中男86例,女46例,年龄18~80岁,平均(53.26±10.16)岁;未患结肠息肉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共210例,其中男 136例,女74例,年析,计量资料以±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率和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对影响胃息肉发生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采用Wald χ2对自变量进行假设检验,检验水平为α=0.05。

2 结 果

2.1 结肠息肉患者病理组织学结果 132名结肠息肉患者息肉大小为(0.59±0.33)cm;息肉位置分别为10.6%(14/132)右半结肠和89.4%(118/132)左半结肠,息肉类型分别为47.0%(62/132)增生性和19.7%(26/132)炎性,28.8%(38/132)腺瘤,以及4.5%(6/132)非典型增生。龄 18~80岁,平均(50.96±13.02)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80岁;(2)先行肠镜检查,7 d之内患者再次接受胃镜检查;(3)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反酸、烧心、呕血、腹痛、腹泻、便血、便秘)。排除标准:(1)肠道准备不充分;(2)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腺癌、类癌肿瘤或恶性淋巴瘤;(3)任何种类的息肉病综合征患者;(4)有胃大部分切除或结肠切除的患者;(5)伴心、脑、肺及肾严重器质性疾病。

1.3 方法

1.3.1 内镜检查及管理 所有入选患者在内镜检查前须完成抽血化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血常规与血型、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和心电图等检查。根据术前评定结果,进行内镜检查。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2 000 ml进行肠道准备。由经验丰富(内镜操作>5年)的内镜医师以标准方式进行全结肠的检查,若在整个内镜检查过程中发现息肉,便由内镜医师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并将组织标本送往病理科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肠镜检查后7 d内行胃镜检查。

1.3.2 病理检查 使用苏木精-伊红和吉姆萨染色法进行标本组织染色,由经验丰富(病理诊断>5年)的病理专家审查。

1.3.3 临床资料收集 通过查阅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内镜检查结果,病理结果,及文献[10-17]认为与患胃息肉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查结果,包括长期吸烟史(吸烟年限≥5年,>10支/d)、长期饮酒史(饮酒年限≥5年,>250 ml/d)、高血糖(血糖>6.0 mmol/L)、高血脂(甘油三脂>2.27 mmol/L和/或总胆固醇>6.18 mmol/L)。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

2.2 组间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长期吸烟史、高血压及高血脂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胃息肉、高血糖及长期饮酒史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n(%)]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患胃息肉的不同危险因素,考虑上述临床特征对研究对象是否患胃息肉均有影响,将其一并纳入模型,结果显示结肠息肉患胃息肉的调整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 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为 2.872(1.539,5.361),其余临床特征均未显示对患胃息肉有影响,见表2。

表2 是否患有胃息肉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胃息肉与结肠息肉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2008年,Teichmann等[4]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发现胃底息肉的患者更易患大肠癌。2010年,Park等[5]研究表明胃癌组大肠腺瘤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胃癌患者患结肠腺瘤风险也较高。但Cimmino等[6]在2013年回顾性分析247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并未显示散发性胃息肉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患结肠直肠腺瘤的风险。因此本课题组对结肠息肉是否作为增加胃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了与结肠息肉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为医师内镜下息肉的管理提供补充建议。

根据研究结果,病例组中胃息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通过二元Log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结肠息肉作为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胃息肉发生率增高有关。2010年,Yang等[18]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61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胃腺瘤患者中的结肠腺瘤发病率更高。2016年,Cao等[19]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证明散发性胃增生性息肉发生大肠瘤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与国外其他学者研究具有一致性,提示胃息肉与结肠息肉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但结肠息肉患者易患胃息肉的原因尚不清楚。一种解释是胃息肉与结肠息肉发生可能具有共同的致病途径,研究表明这两种疾病均涉及APC,K-RAS,p53基因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改变。APC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在腺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胃腺瘤和结肠直肠腺瘤主要通过APC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失活而出现[20,21]。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腺瘤和个体胃癌的共同遗传改变[22,23]。最近的一项研究报道,MSI在胃黏膜异常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中的积累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与胃癌的发展密切相关[24]。此外,不典型增生的胃腺瘤频繁出现K-ras点突变,与大肠腺瘤的情况一致[25]。还有学者报道胃息肉造成的高胃泌素血症会增加患结肠直肠肿瘤的风险[26]。关于详细机制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完成。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的机制虽尚不清楚,但仍须强调对结肠息肉患者进行胃镜管理,提高对癌前病变诊断率,降低患胃癌风险。

在本研究中,同时我们也分析了其他与胃息肉相关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结果发现,病例组高血糖的发病率高。2014年,Vu等[10]研究发现高血糖与40~49岁患者结肠直肠腺瘤的风险较高有关。可能由于高血糖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提高而增加患结肠腺瘤和癌的风险[11,12]。同时发现病例组长期饮酒的比率高。Moy等[13]2010年前瞻性队列研究了研究的18 244名对象饮酒与胃癌风险之间的关系,经过长达20年的随访,结果证明酒精是胃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是由于酒精的代谢物涉及乙醇转化受结肠微生物群的影响可能在结肠中发挥致癌作用[14,15]。吸烟已被学者认为是结直肠腺瘤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16,17],但在本研究中两组的长期吸烟比率并无统计学意义,考虑是由于特定类型息肉与吸烟之间存在关联性。未来本课题组会进一步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了回顾性研究方法证明结肠息肉患者将会增加患胃息肉的风险,建议考虑对结肠息肉患者进行胃镜的筛查,提高早期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减少漏诊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但由于回顾性研究对其他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无法评估,例如HP感染[27,28]、非甾体类抗炎药用药史[29]、家族史[30]等临床资料不全无法分析,造成混杂偏倚,所以,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关于血脂及吸烟因素对结肠息肉发生的影响与其他学者报道存在争议,在未来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胃息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回顾性腺瘤息肉
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分析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后牙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回顾性临床研究
姜兆俊治疗甲状腺腺瘤经验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回顾性研究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