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万能 贺旭红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造成顶岗实习单位分散、区域分布广、职业岗位不一等问题。而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数较多,日常教学任务重,师资相对不足,顶岗实习管理不到位,最终导致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考评评价一般流于形式。在当今会计行业转型升级的背景,构建基于高职会计专业分散性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迫在眉睫。
1.学院管理部门重视不够,制度执行不到位。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将顶岗实习单独作为一门课程体现在课程设置中。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比较粗放,没有明确具体的形式,基本上是以就业代替顶岗实习,虽然安排了专门的学校指导老师,但部分专业不对口,甚至是辅导员等学管人员,造成专业知识无法指导。企业方的指导老师更是没有遴选,是由于实习学生自行找的师傅,校企双方指导老师没有有效沟通、交流。由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单分散、指导老师、管理人员与实习学生沟通不畅,顶岗实习相关制度执行不充分,尤其顶岗实习考核评价随意较大,没有跟学生实习表现有效挂钩。
2.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无法规范考评。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制定了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对学生顶岗实习手册、指导老师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校企指导老师的遴选等都做了规定,但由于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单位、岗位分散,校企合作不到位,没有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学生顶岗位实习的过程数据没有收集。学校指导老师一般根据学生提交顶岗实习日志、顶岗实习总结及实习单位的鉴定进行评价,但由于学生提交实习资料与实习现实表现经常是脱节的,不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指导教师评价考核主观随意性较大,基本上是印象分,还是该学生在学校时的表现情况的好坏,导致顶岗实习的考核流于形式,未能真正体现顶岗实习质量。
3.考评主体缺乏,考核内容不完善。虽然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实施办法中明确要求多元评价,涵盖企业、社会、家长、学校、指导老师的综合评价,以企业指导老师为主。但由于实习岗位分散,大部分企业指导老师没有进行遴选、聘任,也没有明确其责权利,甚至部分实习单位根本未安排企业师傅,只有学生在交考核表由单位盖章了事,也没有签署意见。导致顶岗实习考评实际情况是学校指导老师说了算,缺少来自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顶岗实习考评依据,这样根据学生所提交顶岗实习记录和顶岗实习报告得出评价等级,显然是不科学和不合理的。同时考核内容仅限顶岗实习日记、顶岗实习报告,对于顶岗实习中考勤、工作态度、实践能力等过程性考核无法体现。
针对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特点,建立校企双主体、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应考虑校内指导教师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企业评价、家长评价等五个方面。五个方面所占的比例定位30%、40%、10%、10%、10%。具体内容参见下表:
1.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应从学习能力、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实习现实表现、实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如表1所示。
表1 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考核评价表
2.校外指导教师评价,应从学生职业精神、专业技能和公共知识运用能力、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效率、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如表2所示。
表2 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考核评价表
3.学生自评应从顶岗实习现实表现、团队协作能力、工作实践能力、实习成效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如表3所示。
表3 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自评表
3 工作实践能力 熟练掌握岗位技术,能独立或协作完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 20 30合计 100 4 实习成效 职业岗位对口,实习过程得到单位与同事好评
4.企业考核评价应从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实习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如表4所示。
表4 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考核评价表
5.家长考核评价应从岗位对口、就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实习成效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如表5所示。
表5 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家长考核评价表
根据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学院、二级学院(系部)、专业教研室所组成的三级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定期检查、例行巡查、抽查、月报、学期考核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监控等手段,层层落实,对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监控”,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
适应“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建立“五位一体”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分PC端和手机端)。平时由相应主体各自登录平台依据考评体系,录入过程管理记录和评价,实习结束时,网络平台自动汇总整个实习过程的成绩形成总评。
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顶岗实习考评的相关制度、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需求相融合,能量化的都量化。同时将学生顶岗实习证书、所获荣誉等纳入系统平台,让企业、学院可以看到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