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悦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的普及,国家对IT行业的人才需求会进一步加大,其中对中低端技能型IT从业人员的需求存在巨大缺口。因此,由职校培养的、具有一技之长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成了弥补这一缺口的主力军。但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快、更新快,如何在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技术人员,成为现今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职业学校主要依赖课堂时间来组织教学,但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课堂教学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就容易造成有的学生长期“吃不饱”、有的学生长期“吃不完”的现象。而职校学生本身存在学习自觉性不够、自学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容易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完成上打折扣。因此仅靠课堂时间学习,学生的技能水平很难达到“精通”的程度,很难与行业要求接轨。这样下来,很难实现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信息化手段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1.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可以利用教学平台,对基础知识和操作采取视频的方式,布置成预习任务在上课前发布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完成预习任务,先行自学本节课中较为容易的部分。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了课堂目标;教师通过预习结果的反馈,了解到学生的易错点,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复杂的、深奥的理论知识,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视频资源,用更为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给学生;同时,利用在线测试功能,可以随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学生的操作预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创意或是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学生认真思考分析并努力完成任务,教师有针对性地巡回指导教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也有机会进行分析思考并实践,从而能够更为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而教师也能扩充课堂容量、加深操作难度,利用好课堂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
利用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发布课后拓展任务,并及时有效地将评价反馈给学生,将课堂教学向课后延伸拓展,进一步巩固了所教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 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资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计算机学科本身就很难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例如,网络互联、网络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不是理论偏多就是普遍难以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信心,产生畏难情绪。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好这些课程的前提。
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师可以利用仿真模拟手段或是游戏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仿真模拟,让学生通过体验信息化的传送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网络互联的相关知识。或是将程序执行的过程图形化,动态地显示出变量的值,帮助学生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而采用成长卡记录学生的进步点,或是采用升级通关模式来测试学习过程,能更有效也更长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核心课。
3. 利用课余时间培优补差
计算机学科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充斥网络,质量良莠不齐,学生如果想在课余时间进行补差或培优,可能无从下手。计算机学科的学习是连续性的,不能东找一个练习练练,西找一个视频学学。所以想要利用网络资源更好地学习,就需要教师先根据所教内容整合网络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网站或是课程资源库,分享给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师可以将当前行业内最新最好的技术分享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课堂的动态教学过程保存并发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所需以此查漏补缺;而课后的拓展任务,也可以让一部分“吃不饱”的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课程内容。
4. 更好地实现与行业需求对接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从来都是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的。而教学过程中任一环节与行业脱节,都会造成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学校实训基地资源的浪费以及培养目标不能达成的后果。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发生,就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多接触行业内容,多了解行业要求,尽早确立职业定位。
在教学中,交互式的角色扮演类游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客户的需求、不同岗位的技能水平要求以及项目开发的流程。其中仿真模拟的情景更为真实,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前景。而采用聘请行业精英在线给学生上网络课程,在线评价学生作品等形式,都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与行业的对接。
总之,只要教师不断探索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那么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就一定能取得更為丰硕的成果,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发展潜力的IT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余翼.基于互联网时代的高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研讨[J].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