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合一,立德树人

2018-12-16 10:21周明波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初中语文

周明波

【摘要】德育始終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和归宿。初中语文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独特方面,以其以语言为本,以文学立人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凸显了其以渗透为主的教学特点和原则。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精神;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掌握正确的德育渗透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道德文化修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而且有利于发挥语文教学的独特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专业技能。笔者长期承担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深有体会,以下是自身总结的个人心得。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精神

(一)细读文字,领悟语言魅力

文字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承载着丰富的内容,包括文章信息、思想和情感,作者在使用文字的过程中,将自身的心理、精神、道德等积淀在其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依托文本,指导学生揣摩文本的语言,体会作者创作的初衷,将自身融入文字背后的真挚情感之中。例如,笔者在教学孙犁的《芦花荡》时,针对教材中“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是天上”这一句,向学生提问:“这里在描写芦苇生长时用了动词‘钻,思考作者应用这一词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经过分析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钻”字,不仅描写了芦苇生长时的状态,而且体现努力向上的含义,结合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这个词暗含着中国人在面对侵略时顽强拼搏的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老头子”这一人物的特点。由此可见,学生掌握了语言文字的应用方法,使语言能力大大提高。

(二)把握人物,注重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与道德理想,把握人物形象,既可以感受正面人物的人格魅力,批判反面人物的是非观念,同时也可以实现读者与创作者之间的对话,通过人物形象来透析作者的性格特征,感受人格魅力。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该首先从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出发,鼓励学生借此树立榜样。例如,笔者通过文章《列夫·托尔斯泰》让学生走近困境中造就的伟人——列 夫·托尔斯泰,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作者用细节化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重点突出托尔斯泰的平凡且独特,凶狠且敏锐。学生通过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经历,可以深刻理解他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精神

(一)在作文指导中增强道德体验

首先,引导学生正确审题立意。初中生处于确立正确人生导向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心智发展的不成熟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形成不良的是非观念。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对选题立意进行多角度的讨论,确定符合主流价值观的题目。其次,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实际情况,将生活与教学合理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生活给予的价值。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鼓励学生重视作文过程中情感的注入,切忌只重写作技巧,忽视自我表达。例如,除了教材规定的写作训练,笔者还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如日记、随笔、影评等,目的是加强学生主动写作的意识,使他们自由表达。

(二)在作文评价中优化德育效果

教师评价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方法应用、专业能力、道德品质的评论过程。一篇作文能够充分表现作者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对作文的评价能够实现教师对学生德育精神的渗透。同时,学生能够在互评或自评中审视自己,纠正错误认识,提高道德品质。例如,笔者对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会借助评语的形式进行鼓励,如“有志者,事竟成”“成功永远属于一直在跑的人”等,这不仅能够带给他们信心,而且为提高其写作能力提供了动力。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渗透德育精神

(一)利用课外活动实施素质教育

课外活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一化教学模式,补充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语文课外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另外,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课外阅读、课外实践、游戏互动等,为教师开展德育精神的渗透工作奠定了基础。例如,笔者要求学生在周末、假期完成课外阅读作业,如每个周末读三篇经典作品、作摘抄、写读后感等,在此期间,学生家长要做好监督工作,按时进行检查。这样,学生才能达到课外阅读的效果,提高语文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德育效果

多媒体设备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语文教材主要以文字为主,将文字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的方式表现出来,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中,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笔者为学生播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重新认识了汉字,变得开始重视汉字书写,传承民族文化。在教学中,笔者有意向学生讲解汉字的相关知识,结合优秀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欣赏汉字的艺术美,从而提升了他们对汉字的热爱,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综上所述,德育是发展学校教育和学科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应当在课堂内外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德育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品质。

参考文献

[1]王玉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分析[J].学周刊,2016(26).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农村初中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