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范生视角下的语文研学实践模式探索

2018-12-16 10:21宋红军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师范生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各领域专业技能人才的重任,已经培养大批师范生投身教育教学工作。对师范生而言,积极探索语文研学方案,并通过具体实施来提升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立足于师范生视角,简述当前语文研学实践模式构建的必然性,闡述了建模主要的依据,着重强调高职师范生如何正确实施语文研学实践,为相关高职师范生语文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范生;语文研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等院校建立之初,多以研究式办学为主要理念。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及社会不良风气的盛行,高等院校的“研究”办学理念一度失去核心地位。如今,随着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及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高等院校重新认识到研究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在不同环节和场合中强调研究的价值与功效。高职院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承担着培养各领域专业技能人才的重任,近年来同样加强了在课程建设与人才管理中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很多师范类高职院校为培养大量可满足当前社会教育领域高素质要求的人才,纷纷探索和构建研学模式,意图通过在专业学科的课堂教学引入科学研究的思想与途径,打造更适宜的环境,设置合理选题后实施主动研究,进而获得知识储备与经验积累,达到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目的。对高职院校师范生的语文课程而言,积极探索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一、语文研学实践模式构建的必然性

(一)全球教育思潮的影响

如今,世界各国均重视通过把握教育规律来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特别是在教育发达国家,积极调整教育结构职能,并优化课程教学方案,确保师范生真正得到管理与教学双位技能的提升,不断研究适用于指导自身教学实践的有效模式与方法,可为专业化升级改造服务。

(二)国内教改行动的短板

随着全国教改行动的广泛深入,高职院校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首先是教育者的研究性学习有时重形式而轻效果,局限于“设问—探索—解答”的“研究”模式,而无法激活课堂教学,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其次是过于追求研究性学习,在模式应用上不能科学统筹时间效力,一些研究课题范围过大、主旨思想空洞,毫无使用价值。因此,师范类高职院校在教学师范生的语文教学中,应有意通过模式构建来获得更好的资源与更理想的效果。

(三)高职师范生的教学需求

在高职院校中,无论是语文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还是开设语文基础课程的其他专业师范生,都需要在接受有效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增强自己的个人综合素质,能够在语文课的语言训练中获得更多的理性分析与情感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构建具体的研学实践模式是必要且必然的。

二、语文研学实践模式构建的主要依据

(一)宏观政策方面

我国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要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明文要求师范院校“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语文课程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专业教育理论方面

其一,可依据“发现”论思想,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的过程,学生在体验中加强对概念原理的解读,从而不断培养归纳推理思维能力。其二,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人员要结合自身已有知识经验来主动建构完成学习,教师应该帮助和推动学生主体来掌握和加工信息。

三、师范生视角下的语文研学实践模式组织架构

从高职院校师范生的自我视角看,在语文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加强意识、习惯和能力培养。师范生群体中,大都表现出一定的求知探索欲,具有发散性思维,兴趣爱好广泛,而高职院校的师范生更是表现出一定的特立独行,做事务实、积极,以直接目的为行动指导。为了达到构建语文研学实践模式来提升个人素质的目的,本文将研学实践模式的组织架构分解为四项分支或子单元。

(一)课题研究模式

积极围绕学习生活,教师或学生个体通过留心观察、经验总结等提出课题研究专题,并发起相关调查研究。专题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以体现正向价值为佳。此项模式在课时与场地上可扩大学生涉猎的知识面,有效拓展语文学习外延,增强学生的理论水平。

(二)课堂融合模式

课堂融合模式指的是将不同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进行融合,并一起作为教学原理渗透在研究性教学中。此模式的应用可谓广泛,主要倾向于利用教材开展学习。

(三)项目驱动型学习模式

高职师范生的语文教学通常可倾向于启用任务型、项目驱动型学习模式,以便研究方面更加明确,研究成果更有保障。在具体的课题研究中,一些任务的设置往往需要师范学生借助文献搜集来增强对照研究,在新的对比中可能发现新的问题,进而会产生一定的想法与观点,形成了新的任务,学生开始用实例来验证假设,在这样的不断行动中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深入。教学活动中不同环节都可以直接由项目任务组成,开放式的环境下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以任务的形式下达。教师创设一系列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来让学生进行必要研究,从而总结出新知识和新成果。任务型教学模式是目前高职语文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迫切需要的一种可依托、可操作的模式。

(四)研究性学习的行为评价

研究性学习行为的评价要点在于考虑学生具体参与到研究学习过程的表现,要能够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分析,应该从量化打分的传统方式转移至形成性评价。

四、师范生视角下的语文研学实践模式实施方略

高职院校的师范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后,往往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实践研究体系。具体可从几方面来强化实践:

(一)强化研究性学习要求

第一步,研究性学习的目的要清晰,方向要明确,才能促使研究性学习向着理想的方案进展。第二步,广泛收集信息,及时拟定研究方案,梳理其中的问题、主要任务、分任务要素、相互协作与影响等内容。第三步,制定科学的研究标准与评价体系。

在研究性学习中,应始终把握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学习方式,教师的指导要点到为止,学生要理性地区分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宜内容开展研究,在分工协作中完成教学。需要强调的是,研究性学习应该加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由若干学生组建小组后,负责必要的角色分工,通过制定具体的研究规则并督促全组成员有效落实,所有组员都在增长见识中体验到团队的重要性。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必然是显著的。

(二)营设研究性学习情境

在高职院校的师范生群体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通过创设充满新意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与信心。首先是要让高职师范生体会到平等、民主的社会氛围,要为打开起略显质疑的心理建设更轻松的交流平台。其次,教师应该在讨论交流中主动对某些问题列出可行的参考解决思路与方法,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问题与典型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必要的研究探讨,增加学习情境的相容性。在此方面提倡几点:

一是要始终让学生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与情感状态。学生愿意在轻松的环境中参与学习、参与思考和讨论,就能够不断激发自身潜力,展现和释放自己,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与幸福。纵然在研究性学习中出现错误、偏差或缺失,都不足以成为带给学生负面情绪的理由,而是要教导学生客观分析、冷静反思、积极总结、及时调整,再创新高。

二是始终开辟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平台与空间。高职师范生的应激性思维应该是十分活跃的,即在遇到不同现象时会产生新的问题,并积极展开分析与探究。这种研究的心态是十分有益的。教师应着力选好教学内容,由学生参与教学去总结和提出问题然后积极研究。教师要摒弃抛出问题答案的观念,由学生在点滴讨论与总结中得到问题的最终解答。

三是特别关注于不同研究性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高职师范生更倾向于所学一切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服务,因此希望融入课堂氛围最为活跃且充斥有海量信息的教学环境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后,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均能够得到体现,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变成对如何解答更多研究性问题的思考与落实。因此教师在高职院校师范生研究性學习指导的过程中,应该侧重于完善方法、补充策略、优化思维、创新方案。初期,教师必然是借助典型的案例展开教学,教师引导下学生参与到难度适中的问题参研中,这样学生也会形成一定的客观认识,了解到研究性课题的选题必然要考虑目标的可实现性,要考虑选题范围的大小、选题难易的适中、选题价值的高低,同时学生会接受来自教师的大量思维方法,更多的是来自于教师个人的经验积累。传授必要的方法经验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独立去探究,主动释放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优化研究能力。师范生增加小组合作的研究工作中,所有成员都不能做信息孤岛,而是要与周围成员保持沟通,杜绝无意义的活动行为,要在相互支撑中获得最佳的行动成果,要在信息共享中赢得对问题研究解决的主动权。研究交流过程要注重对小组中不善言辞成员的鼓励与引导,让其不光要成为良好的倾听者,更要成为出色的交流发言者,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掌握言语表达的才干与技巧。

(三)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科学评价

受研究性学习特点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师范生在语文学习中无论是内容还是手段结果等,都具有多样性。这就意味着,单纯参与一种评价方式,且是传统的定性或定量化的评价方式,必然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迎合高职师范生发展的具体需求,研究实施全新的科学评价方法才最有必要。

一是要明确评价目的,评价应关注研究的过程,强调过程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特别是在创新实践方面的作用与效能。二是要明确评价原则,应坚持以客观的鼓励性评价为主。三是要明确评价方式,建立个体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讲评、专家点评等综合方式,让学生也学会从评价的角度来思考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做法。并且要注意到自评的优势所在,可有效激发自己的研究性学习兴趣。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师范生是不安于现状的群体,立足于师范生的视角来看待语文研学实践模式建设与实施问题,显然要显得更加理性和客观。增加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合理增强师范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尝试。相信随着高职院校师范生群体意识与能力的不断增强,语文研学实践活动必将取得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丁勤.创设师范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J].学语文,2011(2).

[2]周丽欣,杜海然,郭淳,等.关于高职院校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语文建设,2015(4z).

[3]范旭雯,赵水英,林银英.基于“实践性学习”研学合作模式的质性研究——以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研究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13(1).

[4]龙翠翠.试论构建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4(15).

[5]王明红,骆兰.高职院校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与反思[J]. 教育与职业,2016(9).

[6]梁亚琴.认识论视角下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新路径的探索[J].三峡高教研究,2015(2).

附 注

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法研究基地校级专项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多元供给·多层递进”的师范生教育实践模式探索;项目编号:JXFJD201703)

作者简介:宋红军,1971年生,广西兴安人,本科,硕士学历,讲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文化及语文教育研究工作。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师范生高职院校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