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

2018-12-16 16:27蔡桂林
翠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北斗卫星

蔡桂林

大漠烟尘,三军列阵,沙场点兵,气吞山河,战旗战士战鹰战车,接受最高统帅检阅,秒米不差。

洪波涌起,惊涛骇浪,浩渺无垠,波澜壮阔,共和国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呈现南海,48艘舰艇76架战机万余官兵铁流澎湃,精准通过检阅舰。

10年前,汶川,山崩地裂,震中20多小时音信全无,武警部队某师参谋长带领的小分队突破死亡线,第一时间发出100余字的短报文,字字千钧……

这些,都缘之翱翔星空的中国导航卫星,是它们,居功至伟。

居功至伟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果断、毅然地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着眼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

这一决策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走过15个年头,国家经济实力、技术基础还相当薄弱的1994年,堪称高瞻远瞩。

高瞻远瞩的英明决定,饱含着近代以来中国历经劫难的高度清醒,饱含着走向民族复兴的强烈期盼。

这是一个波诡云谲的世界。这是一个跌宕起伏的世界。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什么都会发生。各国过好各自国家的日子,为什么要管别的国家的事?特别是,为什么要肆无忌惮地侵入一个主权国家?

想不想得通是你的事,总有人专门朝着你想不通的地方干。伊拉克总统侯赛因·萨达姆,就是这样的人。

1990年底,他指挥伊拉克军队入侵相邻的科威特,将这个低调、富有的蕞尔小国吞并入自己版图。

大逆不道!“世界警察”是科威特的“哥儿们”。小弟有难,老大岂能袖手旁观?1991年1月17日,美国纠结起多国部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展开对伊拉克“沙漠猎狐”行动,史称“伊拉克战争”,也称“海湾战争”。在接下来的42天里,美国联军的精确制导炸弹,将海湾地区的军事强国伊拉克打得体无完肤。

这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武器装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是主要的交战手段;电子战是伴随“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所有这一切背后隐藏着一只神奇的“眼”:导航卫星系统。这个系统的存在和应用,让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洞悉、锁定要攻击的所有目标,对这些目标的打击精确到像医生做手术,而伊拉克军队则完全是“瞎子”,根本看不见敌人在哪里,根本不知道炸弹从哪里飞来,根本对不准要打击的目标。如此,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如此,萨达姆的命运是没有悬念的命运。

导航卫星系统,英文Global Position System,取三个词组的第一个字母,简称GPS。它的诞生出自两位美国科学家对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跟踪研究获得的发现。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数学家比尔·盖伊和物理学家乔治·威芬巴赫两人在霍普斯金应用物理实验室里发现,苏联这颗卫星的频率出现了偏移。经研究,他们进一步发现,这是相对运动引起的“多普勒频移效应。”

需要解释一下“多普勒频移效应”。1842年的一天,奥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身旁驰过,火车从远而近驶来时汽笛声变响,音调变尖,而当火车从近而远离去时汽笛声变弱,音调变低。他对这个物理现象感到极大兴趣,进行了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振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使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不同于振源频率的现象。这就是频移現象。声源相对于观测者在运动时,观测者所听到的声音会发生变化。当声源离观测者而去时,声波的波长增加,音调变得低沉;当声源接近观测者时,声波的波长减小,音调就变高。音调的变化同声源与观测者间的相对速度和声速的比值有关。这一比值越大,改变就越显著。后人把这种效应称为“多普勒频移效应”。

美国两位科学家对跟踪苏联卫星获得的这一发现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结果令他们无比兴奋:如果在地面上架设多部接收机,就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的不同频差推算出这颗卫星的具体位置。

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他们将这个研究成果告诉了实验室主任弗兰克·麦克卢尔,说他们已经实现了对苏联卫星的多普勒定位跟踪。

弗兰克主任当时接受美国海军的一个研究项目,给茫茫大海中的军舰定位,让五角大楼知道每一艘军舰的准确位置。听到盖伊和威芬巴赫的报告,弗兰克眼睛一亮:你们俩简直就是我的神啊!既然你们能够发现卫星在哪里,那么,倒过来,卫星也就可以发现你们在哪里,海军军舰定位的问题解决了!

这就是卫星导航(GPS)系统的基本思路。

接着,美军开始了GPS的建设。

GPS建设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卫星该采用低、中、高哪种轨道?

如果采用低轨道,发射成本比较低,精度比较高,但在这样的轨道上要想覆盖全球,需要200颗卫星,工程浩大,耗资巨大。

如果采用高轨道,理论上3颗卫星就能覆盖全球,但除了高轨道卫星的发射难度大之外,更主要的是定位精度会很低,原因有两个:一是轨道太高会导致测量误差增大;二是静止轨道与地面物体的相对速度很小,不利于使用多普勒频移的解算方法。

剩下就是中轨道了。在中轨道上实现全球覆盖定位需要24至36颗卫星。由于轨道是运动的,即使地面的物体不动,但相对卫星的速度也很大,这就可以充分利用多普勒频移方法了。

综合各种因素,美国最终选择了24颗卫星的中轨道。1978年发射第1颗,全系统至1995年建成投入运行,现有卫星30颗,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种定位模式,其中民用定位模式免费向全球开放。

继美国之后,俄罗斯不惜巨资开发了GLONAS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欧盟不甘示弱,致力建设独立的GALILEO(伽利略)系统;印度、日本紧随其后,积极谋求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成了大国角力和暗战的竞技场。

GPS是个极好的东西,免费向全球开放,无疑是个全球福利,随便用,不收费。美国人傻,怎么不收费呢?事实是没法收费。它类似于无线电台信号发射塔,只管发送信号,至于发送出去的信号是被一台收音机接受还是被一万台收音机接受,信号发射塔无法知道,跟谁收钱?

任何国家的军机战舰导弹火箭都可以安装这种定位导航系统,美国人禁止不了。

然而,如果安装了美国的GPS又跟美国或它的盟友打仗,那就得想一想后果了。拥有导航定位卫星的美国是可以关闭GPS信号的,如果它把GPS关闭,而你已经依赖那玩意儿很深了,连指南针都丢了,你的火箭导弹靠什么寻找目标呢?必要时关闭还算厚道,如果它不厚道地借GPS发送欺骗码,后果就不是关闭仅仅是找不到目标那么简单了,它可能使原本以为瞄准了敌方的火箭导弹转过头来飞回到自己的家里!——美国不会这么干吗?那就太天真了。它可是美帝国主义,什么事干不出来?1996年,中国在东南沿海举行反“台独”演习,美国关闭了GPS信号,依靠GPS定位的中国导弹丢失目标!

中国的命运必须自己掌控,大国重器必须自己打造。与两弹一星一样,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必须有!

先不说它潜在的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也不说它对社会生活品质的深刻影响,就其军事意义这一点,就不能没有!没有,也就意味着没有国防的現代化,没有军队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大国安全!

1994年,建设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高瞻远瞩战略决策,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做出了。

建设的使命落在了国防科学委员会肩上,他们立即组建“中国导航卫星工程中心”,开始论证规划。

经过几上几下的论证规划,确立中国导航卫星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开放、独立、兼容、渐进。

渐进,就是一步一步来,逐步建成。美国的GPS系统也是逐步建起来的。研究论证、技术准备了20年,再从放第一颗导航卫星到组成全球网,用了17年。我们也循序渐进,从“无”到“有”,由“粗”到“精”,由“区域”到“全球”;或者说“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拟分“三步走”:第一步,2000年建成由三颗卫星组成的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第二步,2012年前形成中国及周边地区的覆盖能力;第三步,于2020年左右具有全球覆盖能力。

将要展开研制建设的导航卫星该叫个什么名字呢?中国历来讲“名”正言顺。

多个名字在科技人员、国防科委机关干部们口中传来传去,最后中国导航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一锤定音:北斗!

远古人类,仰望星空,观察总结星象运行规律,发现北斗七星具备指示方向、测算时间的特定功能,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船头就高高飘扬着北斗旗——这与现代卫星定位、导航、授时惊人吻合!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里,北斗,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华夏民族的图腾之一,是中华文化符号之一,没有比用它命名中国卫星导航系统更准确、更贴切的了。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英文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取首个字母简称BDS。

集中力量办大事历来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更何况关乎国家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大块资金快速投入,精锐科技力量攥成拳头,导航卫星系统建设会战在三个方面同时展开:将卫星送入高轨道的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研制;确保定位精度的地面标校站的分布建设;导航卫星本体研制。

航天功勋专家孙家栋65岁再挑重担,担纲中国导航卫星工程建设,深知这是祖国的信任和重托,使命崇高。

19岁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的孙家栋,最大的愿望是能成为一名土木建筑系的学生,将来好在幅员辽阔的祖国的大江大河上任意架桥。1950年元宵节,很多同学回家过节了,哈工大预科班安排学生晚餐吃红烧肉。吃顿红烧肉太难得了,孙家栋决定吃过晚餐再去家在哈尔滨的姐姐那里。就是这顿红烧肉,吃出了他的锦绣前程:正开饭的时候,学校领导来了饭堂,对在场的同学说,人民解放军组建空军,招人,当晚就要赶往北京。孙家栋被选中,和其他29名军人一起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毕业回国后被分配到钱学森任院长的导弹研究院一分院从事导弹原创工作。此后,他又被遴选出来,成为国家卫星总体设计部负责人,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让苍穹之上响彻“东方红”的旋律。从那时起的后来的人生,他把50余颗各种卫星送入太空。面对新的使命,他抖擞精神,挑起责任。他喜欢挑战,喜欢高天流云、山谷长风。

中国导航卫星工程的关键是导航卫星本体研制;导航卫星本体研制的关键是在攻克它的“心脏”铷原子钟技术。

铷原子钟技术难度非比寻常。在北斗导航系统立项建设时,世界上也只有美国和欧洲少数几个国家掌握这一项技术。在我们研制过程中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空间环境的适应性问题。在地面各种性能指标很好的铷原子钟,一到太空,受空间环境影响,指标就不一定好了。无奈,为了争取时间,求得建设速度,只能选择进口。孙家栋派出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赴欧洲洽谈,谢军与欧洲某公司负责人从白天谈判到凌晨四五点,仍旧谈不下来,不是要价太高,就是性能指标上不去。

从某公司出来往宾馆走的路上,谢军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牙切齿:关键技术,自己干!

“自己干!”听完谢军欧洲行情况汇报,孙家栋一拳砸在办公桌上,茶杯跳起,落下:“毛主席教导我们,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胸怀自主创新抱负的北斗导航人,迅速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形成强大攻关团队,挑战星载铷钟。经过几年艰苦努力,克服重重难关,终于研制成功。

历经6年的苦战、攻关,2000年10月、12月,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耸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那77米高的发射塔上,分别携带着以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的北斗号导航试验卫星,直指云天。

随着“点火”“发射”的指令,运载火箭扶摇直上,把两颗北斗号导航卫星分别送入东经140度和东经80度的赤道上空。

由此,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导航卫星的国家,中国跨入了世界卫星导航“第一方阵”。

经过3年调试、测试和试运行,2003年,中国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简称“北斗一代”——正式开通运行。利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实现区域导航定位属于世界首创。

“首创”不只是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实现区域导航定位,既然这两颗卫星是静止轨道的,自然可以与国际通信卫星一样完成通信任务,于是,既能定位又能通信就被设计成为了北斗一代的技术特点。GPS等其他定位导航系统都是不支持通信功能的,这也是“首创”。对此,西方媒体热烈评论:“中国凭借自己的实力开辟了卫星导航的新纪元。”

美国的GPS不具备北斗这样的通信功能,真不是人家的技术落后,而是人家的通信卫星系统、导航卫星系统各司其职,两套系统的性能都很优异。而一个喜欢涮火锅的国家,总爱把啥食材都扔到锅里一起煮,通信、定位两种功能都扔进了北斗这口锅里煮,听起来功能更全面,结果,通信功能比国际海事卫星差好多;定位能力比不上GPS,定位精度最高20米,与GPS的4.1米精度比起来显得定位精度低,而且无法定位高速移动的目标。通信定位都能干,通信定位性能啥都不给力。“新纪元”很快就陷入了尴尬,遭人诟病。研发人员被骂得灰头土脸,不敢吭气。

“北斗一代”的使用体验比较差,接着该咋往下走呢?

这时,中國看上了欧洲国家联合实施的全球定位导航卫星系统伽利略计划。

全球定位导航卫星系统实在太烧钱,欧洲单个国家谁都搞不起,但又不能不搞,虽然欧洲国家跟美国关系很好,但也不能把自己的国家安全系在美国人的裤腰带上。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靠欧洲人自己来保卫。于是,欧洲国家联合起来,有了伽利略计划,对抗美国的GPS。

欧洲有技术但缺钱,于是一开始他们瞄上了越来越“土豪”的中国。中国正在为北斗一代不给力而发愁,加上欧洲人搞伽利略计划显示出来的那点“志气”跟中国人气味相投,一拍即合。2003年,中国先期汇出2.7亿美元,作为入伙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的“定金”,表达自己加入的诚意。

然而,入伙之后,中国越来越觉得不对劲,欧洲人居然又把日本和印度也拉入伙了。他们出的钱少但权利却不少,这不是把中国当作冤大头吗?多出点钱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新拉入伙的这两个国家本来就是中国明显的和潜在的对手,难道要跟他们在国防上使用同一个卫星导航系统?欧洲人这是想两头通吃啊。

更欺负人的事发生在系统快要建成时,欧洲几个强国突然决定将中国排除出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成员国,降为一般成员国,理由是中国存在知识产权问题。这个决定的意思是:在欧洲伽利略系统研发成功后中国购买使用,不可触及核心技术。

这个决定是对中国的羞辱,令中国忍无可忍。哪天伽利略系统也关闭中国区服务(以他们的德行,这是必然的),其结果和使用美国的GPS完全一样,西方列强的獠牙总是要露出来的。

少来这一套!忍无可忍也就无须再忍!面对自身的战略利益受到威胁,中国人绝不含糊,“咔嚓”一声,果断利落地退出了欧洲人的计划。

数年前,著名人文学者艾科去世时语重心长地告诫欧洲人:“欧洲错过18世纪‘中国热时建立与中国平等伙伴关系的历史机遇。欧洲再也不要犯错,再不要失去机会。”看来,欧洲人根本听不进自己贤哲的话。那么,就剩下网上流行的一句话用来赠给你了:今天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受了欧洲人的刺激,中国再没左顾右盼,憋着一股气,憋着一股劲,坚定信念,甩开膀子,大踏步迈开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二步的建设。

如果将定位于高轨道上的两颗北斗卫星组成的导航试验系统看着是中国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那么,之后启动的则是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当我们开始卫星导航系统第二步建设的时候,蓦然发现已经比GPS导航系统晚了差不多20年。20年的差距,对我们来说当然是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是动力,那就是急起直追。

2007年4月1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中圆轨道。

中国北斗卫星组网频率进入国际电联频率总表,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国家。

中国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规模与美国的GPS相当,申请的轨道和频率与伽利略比较一致,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卫星轨道和频率资源的争夺问题。

卫星轨道和空间频率是人类共有资源,既然是共有资源,那就有个怎么分配的问题。国际规则是既不按国家来分,也不按人口来分,而是谁先占了算谁的。

“先占先得”原则是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他们认为这是各国都有同样机会的公平原则,理由是:你有本事你也打卫星啊,我又没拦着你,你不打是你自己的事。如果你永远不打,难道说轨道和频率还要永远给你留着吗?这听起来也有道理,更关键的是,即使你觉得没道理,你也没能力阻止发达国家占轨道和频率。

2005年伽利略计划第一颗卫星上天,但并没有开通,只是占了轨道但没占频率。

为啥不开通呢?

非要明说吗?

非要说那就是没钱呗。开通是需要花钱的,欧洲人的手头开始发紧了。

不是一般的“紧”。此时,全球媒体不断用各种语言挖苦欧洲的希腊,路透社将希腊金融危机称为正在向全球扩散的“病毒”。一场与美国次贷危机同级别的金融风暴被疑正在袭来,欧盟现在要做的不是放卫星,而是救希腊。而且,要救的何止是希腊一个国家,希腊的后面还排着葡萄牙、西班牙、冰岛等过去让人们只想到美丽风光,而如今一听到他们的名字投资者就瑟瑟发抖的国家。欧盟出台了一份由多位前领袖撰写的报告,这些前首相、前总统们对欧洲的现状充满了愤怒,他们宣称,如果欧盟不做重大改革,他们将可能沦为“亚洲大陆越来越无足轻重的西部半岛”。挽救欧元区经济没有“速效救心丸”,在高福利追求和高福利水平下,欧洲近30年来进取精神明显衰退,多国出现“金融化享受”倾向。如今,被福利资本主义和糟糕财政政策拖累的欧元区经济走到了命运十字路口。

蒸蒸日上的中国继续放北斗二代卫星,而且上去就开通了,把轨道和频率都占上了。

这为啥呢?

非要明说吗?

这是因为中国政府不差钱: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类似的增长。自1978年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了40倍,人均GDP增加了百倍以上,贸易额增加了200倍。这样的国家做不成自己想做的事是不可能的。

欧洲伽利略那边慢悠悠地捣鼓,中国这边的北斗卫星一个接一个地打个不停,后来还搞起了一箭双星,中国,在迭代建设中创造着卫星导航工程的“中国速度”。

伽利略计划和BDS有些频率是重合的,放卫星的“中国速度”把欧洲那几个“大佬”国家直接搞急眼了,欧盟派出官员到中国来,“求”中国出让PRS频段。

“求”就能让吗?我们的今天不都是你们给“逼”的吗?到这个时候,让,是连想都不应该想的。

骄傲的欧洲人悻悻地回去了。

问题没解决,没有办法,他们转身去求华盛顿,通过美国给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放慢脚步等等欧洲国家。

以前欧美国家凭借技术和经济强势咄咄逼人地抢占资源,颐指气使是他们的德行,中国技术和经济不给力只能吃哑巴亏。那时你们关照过中国吗?理解过中国人民心中的那份委屈吗?没有。在列强的字典上从来没有“谦让”这个词。现在,凭什么要我谦让?规则是你们定的,我“谦让”地遵守你定的规则还不行吗?

中国不理会欧美的抗议,按既定的节奏放卫星,继续占轨道,继续占频率。

轨道频率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空间战略资源。身为北斗导航频率设计和国际协调首席专家,谭述森创造性地提出了卫星导航信号兼容性评估准则,智慧的中国人证明北斗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频率可以重叠。“谭氏理论”一出,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欧洲人一下子放心了许多,谭述森的频率共用成了“世界共识”。

预测中国似乎成了西方最有风险的研究工作,过去10年,中国一步步挪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那些主调为“崩溃”“威胁”“冲突”“分裂”“西化”的论断,被一一否定。中国迅速膨胀的GDP像滔滔洪水,正把人类的所有思想园地淹成泽国。或许,西方对中国的预期,真该像2002年1月下旬在阿尔卑斯山旁瑞典小镇召开的达沃斯论坛的主题那样: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建构。

2009年12月31日法国《问题》周刊上的文章是正确的:当西方正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时,东方的中国以8.5%的经济增长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原帝国”很有可能再次与自己的名称相匹配。数百年来,世界的心脏首次不再信奉基督教的西方跳动。30年前所未有的努力使中国由一个落后且半数人口處于赤贫状态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世界强国。车轮在转动,中国人又回来了!——一颗接一颗进入中圆轨道的导航卫星证明这样的御驾临风,大圣归来。

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的时候,2013年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1.0版)》和《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2.0版)》两个系统文件,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两周年的时候,2014年11月23日,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审议通过对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认可的航行安全通函。就是说,从这天起,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获得国际海事组织的认可,取得面向海事应用的国际合法地位。

GPS和BDS的中轨道运动卫星都是30颗,它们各在太空上织就了一张网,GPS网眼最密处在美国上空,BDS网眼最密处在中国上空,为本土提供服务是第一要务。加拿大和墨西哥当然会选择GPS,而对于亚太国家来说,BDS要比GPS更有优势。

亚太国家认识到了BDS的覆盖优势,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BDS在亚太地区的应用,2013年开始积极实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启动“中国东盟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在东盟各国合作建设北斗系统地面网站。2014年7月,泰国、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等国家派出了19名专家来到中国考察BDS,研究讨论合作事项。

中国曾经是亚洲毫无争议的中心。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衰败,日本崛起,亚洲秩序大乱。日本崛起成为亚洲第一经济强国,然而,它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大国。亚洲,特别是东南亚,中国历史悠久,影响无所不在。由此,整个亚洲的秩序错位了:中国有大国的影响力,但没有与大国相称的经济实力,无法对于亚洲国家进行经济辐射;日本有经济实力,却又无法绕过中国的地缘政治。作为小国,日本本土市场狭小,对于亚洲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极其有限。中国在南海与众多国家产生争端,一个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国本身不够发达,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没有与东南亚国家形成产业落差,也就是没有产生经济发展的互补性,与东南亚国家平行发展,跟小国争抢低端市场,竞争性大于合作性,众多纠纷就此产生,收获的只有龃龉,甚至仇恨。

中国卧薪尝胆。中国埋头苦干。中国励精图治。在先见之明的“八六三计划”推动下,中国经济逐步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实现科技立国,高铁、核能、航天……证明,中国正呈现出比东南亚诸国早一步完成现代化的鲜明趋势,亚洲大国与亚洲强国开始合二为一。于是,我们看见,失序的亚洲,正在逐步走向秩序;错位的亚洲,正在逐步重新复位,一个趋势由此正在逐步形成:经济上,东南亚仰仗于中国的技术,而不是以前与中国争抢制造业和战略资源产业;中国庞大的市场,越来越多地容纳众多亚洲国家的制造业,中国是他们的师友,而不是敌手,东南亚在这种历史性的转动中成为中国最大的战略腹地,彻底实现大国崛起。

这样的趋势形成,缺乏德行的日本还能干什么呢?要不就是改善中日关系,和谐共赢;要不就剩下一件事可干:心怀不甘地从事所谓的“地球仪外交”,也就是小丑一般地在世界各地乱窜,挑拨一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败坏一个算一个,实在败坏不了了,也就歇菜了。

中国走过了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平行发展、各自谋生的初级阶段,翻开了建立在双方产业互补基础上合作的历史新篇。来到中国考察BDS在亚太地区应用的亚太国家的专家们第一站去了武汉光谷北斗集团,参观中国最大的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第二站去了黄石,参观建设中的中国-东盟北斗示范城;第三站参观了北斗地球空间产业国际学院;第四站参加了“2014年北斗技术与应用国际培训班”,在中国两院院士李德仁领衔的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里连续学习了半个月。

行程安排很讲究,先参观,行程非常密集不容你思想懈怠,一处更比一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北斗产业园区,令参观者的眼睛瞪得越来越大,在内心受到震撼后,再由国际知名科学家亲自授课,解答你国使用北斗的所有疑问。

泰国专家表示,有些GPS卫星的信号泰国收不到,而BDS所有的卫星信号都能接收到,我们当然喜欢BDS。马来西亚紧随其后,成为BDS下一个落户国家。再想一想一带一路沿“带”沿“路”的国家,BDS市场空间何其庞大!

BDS是国字号工程,政府当然会推广应用。当手机上有Wi-Fi功能时,政府科技部门觉得这个技术标准不高,于是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a-Pi标准,以取代Wi-Fi。

Wi-Fi的确有先天技术性缺陷,它单向安全认证,安全机制不可靠,接入免费Wi-Fi的手机用户个人信息处于危险境地。然而,它技术简洁便于推广,这是它风靡全球的原因。中国之Wa-Pi,双向安全认证,更可靠更安全,值得拥有。政府为了推广更安全的Wa-Pi,把行货手机的Wi-Fi功能阉割掉,想要Wi-Fi功能的话只能买水货手机。此举引来众多消费者的强烈不满,看来,用行政力量去限制竞争技术行不通,也不是明智之举。于是,政府又低调放开了Wi-Fi,Wa-Pi只是在军队等有保密要求的人群、场所使用。

Wa-Pi的推广教训是深刻的。随着BDS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转变了思路。

远洋渔业充满危险,遇到风险时得到及时的救助非常重要,再节省的渔民都会备齐GPS和海事卫星电话,用GPS定位,然后用海事卫星电话与外部联系。也有用电台的,但电台的可靠性不如海事卫星电话。养一部海事卫星电话很贵,但不敢不养,这是“保命工程”,不养,在茫茫大海上,生死攸关的时候可就真的抓瞎了,渔民们说绝不能拿生命开玩笑。

BDS在亚太地区布网后,政府开发出北斗卫星船载终端,运用双向短信功能,遇到险情后一键求救,终端会自动把附带着定位信息的求救短信通过卫星发给海上救援队,实现GPS+海事卫星电话功能,第一时间救助你。而且,把北斗卫星船载终端列为安全机械设备,享受农机补贴政策,直接补贴九成,渔民只需要象征性地出一成的钱就可以安装。

海事卫星电话很贵,那北斗卫星短信贵不贵呢?答案是一条3毛,这是有史以来最便宜的卫星短信!为啥这么便宜?有政府补贴呗。其实根本就没考虑成本,收费是象征性的。本来是准备免费的,担心用户没事就发段子,过于浪费卫星信道资源,就定一条3毛吧。根据浙江省2011年的统计,浙江渔民利用北斗卫星发短信1300万条,其中船与船互通604万条,船与手机互通696万条。渔业省份在岸上大力建设基于BDS的渔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通过卫星给渔船发送实时的天气、海浪、赤潮、鱼汛消息,甚至还有当日渔市价格,帮助渔民决定捕捞哪种鱼,渔民在海上就可以把渔获信息传到岸上,提前联系好了卖家,船一入港,买家将渔获提走。

至2018年5月,海上4万余艘渔船、陆上400多万辆运营车辆安装了北斗终端;空中,民航依托北斗建设起航空器全球追逐系统。

BDS的应用潜力十分广阔,需要全社会的高科技企业去研究开发,不断提供更好的北斗产品,把國字号的定位导航系统做大做强。

国内许多搞定位导航的高科技企业基本上都是从GPS起家,科技部门把这些企业的CEO请来开会,领导讲话言简意赅:欢迎各位继续搞GPS的研究开发,市场经济嘛,政府绝不会限制和干扰。但如果你愿意搞BDS项目,那,十分欢迎,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享受高科技企业的免税政策,得到资金支持。BDS技术体制与GPS差不多,更精准,更完备,由GPS转向BDS,基本上就是从这个房间走出来推开隔壁房间的门,你推还是不推?只要你推,门后有资金支持,何乐不为?不为,那脑子就是撞墙了。

被请来开会的人中间还有大学教授、科研机构专家学者。领导讲话中还有一段是专门讲给他们的:政府有一笔BDS科研经费。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欢迎专家教授们申报立项。

闻之,专家教授们如过江之鲫。不但有科研经费,还和国家、民族这么神圣的使命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不干?再盯住GPS不是犯傻吗?美国人给科研经费了?

会议开得热烈。CEO摩拳擦掌。专家教授兴致勃勃。

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领导喜上眉梢,再添薪火:企业有资金设备的优势,高校有人才、技术的优势,不如强强联手,把教授带的研究生放到企业去做北斗科研,由企业出场地出设备出资金,研究生搞出的成果,除了供他们毕业拿学位,还可作为该企业的技术创新,转化为市场优势。CEO和高校教授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纷纷结起了对子,“北斗产业推广联盟”应运而生。

……无需再像推Wa-Pi那样强行阉割Wi-Fi了,使用利益杠杆,撬动市场,市场效应几何级数般增长。2017年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6年围绕该产业的总体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大关,较2015年增长22.06%,预计到2020年,该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着众多高科技企业进军北斗产业,一条完整的北斗产业链初具规模,全国从事北斗开发应用的企业已达1.4万家,从业人员45万。在这些企业这些科技精英的不断开发下,北斗技术早已跳出单纯导航技术的狭义范畴,成了一项无所不在的高精尖技术。耕地辽阔的新疆、黑龙江,农业机械安装北斗终端,自动沿线耕作,无人机自动喷洒农药;超级台风“天鸽”突袭广东,北斗呼叫北斗呼叫,347艘渔船在北斗引导下安全返回港口;戴着北斗手表的儿童,一旦离开安全区域,父母即可就会收到报警信号;老人使用北斗手机,遇到紧急情况时只需摁一下求救键,马上就会获得需要的帮助……无需更多的描述,看一看许多城市铺天盖地的共享单车,就会感受到BDS的厉害,就会感受到BDS涉入我们的生活之深。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北斗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就怕你没想到,不怕你做不到,所以大胆去想,你想到了就有用了。

北斗越来越“抖”,我们的生活因它越来越智慧,它远远地超越了当年的设计,受到限制的不是北斗,而是我们的想象力。

2015年3月30日,中国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呼啸升空,随着它在太空棋盘上落定,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广袤的太空中,中国人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大踏步地向世界一流的标准规范目标迈进。

标准规范是电信业的第一要务。联合国有一个主管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专门机构,叫国际电信联盟(简称国际电联,电联,英文缩写ITU)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55年,是联合国机构中历史最长的一个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它的使命是使电信和信息网络得以增长和持续发展,并促进普遍接入,以便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参与全球信息经济和社会并从中受益。它接收各国的卫星轨道和频率的申请、备案和审批,制定5G的关键技术、频率范围和技术标准,这些都是影响全球电信业发展的大事。信息化时代,国际电信联盟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可想而知。

2014年10月23日,国际电联第十九届全权代表大会进行新一届联盟秘书长选举,中国籍赵厚麟成功当选秘书长,任期4年。

赵厚麟的当选,是国际电信联盟历史上的首位中国籍秘书长。

打开国际电信联盟官方网站,在“领导人介绍”一栏中,所有领导人的履历都没有“国籍”这一项,显示着这个国际组织的世界性。对“一把手”赵厚麟的介绍是1950年出生在江苏高邮一个服装剪裁师家庭。——显然,这是外国人替中国人撰写的简历,洋派。在中国哪有写“服装剪裁师”的,不这么称呼,就叫“裁缝”。

出生裁缝家庭的赵厚麟,兄弟姐妹很多,家境贫寒,自幼刻苦,勤奋上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江苏邮电大学。1968年,经国家邮电部选拔,被国际电信联盟通过公开招聘程序录用。此后数十年如一日,赵厚麟在电联勤恳工作,业绩斐然,受人尊重,直至在他64岁生日前成为这个联盟的秘书长。

高邮,江苏北部的一个小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33年在这里筑高台,置邮亭,设驿道。至明、清两朝,建立起境内递铺,形成了完备的邮驿网络。历史钟情于斯,千秋传承的邮驿火炬照亮了这片土地,使它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以“邮”为地名的地方。“邮”是它的历史,镌刻着风云嬗变的岁月沧桑;“邮”是它的使命,系结着社稷兴亡家国忧乐;“邮”是它的文枢,幻化出世代风流无数传奇;“邮”是它的魂魄,凝聚着生生不息执着奋进的神和气。古代的“邮”,就是现代的“电信”嘛,由“高邮人”担任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实至名归,理所当然。

2015年3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南博鳌会见赵厚麟。两个月前,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瑞士苏黎世会见了赵厚鳞。习近平在会见时说: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工作,致力于同各成员国一道推进全球信息社会发展。希望国际电联抓住当前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使国际电联更加开放高效、富有活力。

两个月内,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分别接见赵厚麟,肯定不止报道出来说给国际电信联盟所有成员国听的这些场面上的话。我想,习主席、李总理应该还有交代,譬如,国际电信联盟要在两件事上大力支持中国,一是北斗,二是5G。中国政府对BDS的决心很大,搞这种国字号工程的“马力”很足,对内的推广政策很有成效,对外积极谈合作已有成果,再获国际电信联盟的支持,可谓天时地利人和,5000亿的新产业浮出水面。中国不需要到国际电信联盟来走后门,不要特权,中国就要公平正义。“自己人”统管卫星轨道和频率的国际组织“当家”,起码不要像以前那样吃哑巴亏吧!

在赵厚麟当选秘书长时,连韩联社都说“趙厚麟负责全球最大国际机构ITU的运营及事务决策,预计中国在ITU通信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力将会显著提升。”

2016年2月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伴随着火光、雾气和轰鸣声,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搭载着新一代北斗导航“关键卫星”,在这里直冲云霄,将第21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3月30日,第22颗;6月12日,第23颗,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送入轨道。

这一年,“北斗之父”孙家栋以87岁高龄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献给他的颁奖词是:“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2017年11月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将第24、第25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脚步铿锵。

至2017年,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有18颗卫星在轨运行,离全球组网全球覆盖仅差一步之遥。然而,在轨运行的这18颗卫星中有5颗卫星上的10台原子钟几乎同时出现故障并停止运行。经过地面人员的全力检查和调整,目前仍有9台原子钟处于故障状态。每颗伽利略卫星都安装有两台铷原子钟和两台氢原子钟,这样的冗余设置确保一旦部分原子钟出现故障,卫星也能继续维持工作。刚刚庆祝完“世界定位精度最高”的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立刻面临着一个很尴尬、更很艰难的抉择:是否暂停后续卫星的发射,等待原子钟的问题解决后再继续?

中国北斗高歌猛进,翱翔苍穹。核心技术的封锁,只会逼迫一个自尊的民族更加自尊,一个智慧的民族插上更加智慧的翅膀。2018年1月12日,中国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将第26、第27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2月12日,再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将第28、第29颗;3月30日还是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将第30、第31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全球组网的条件已然成熟,一个航天大国在歧视、遏制、封锁中傲然挺起。

2018年5月23日,一场以“位置,增强时代”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作为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导航与时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北斗团队,向年会展示了系统建设成果、领先技术方向、军民融合建设等取得的成就,天线、芯片、模块、终端……从这个展室放眼中国,导航定位受制于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雄心必将引领未来!

导弹呼啸战机轰鸣军舰破浪将士出击,北斗如影随形,战场主动权战斗力增长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精准北斗,瞄准一切该瞄准的,定位所有需要定位的,再也不会丢失任何目标:“勿恃敌之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5颗卫星上的9台原子钟故障捣鼓好没?问候!

猜你喜欢
北斗卫星
北斗和它的N种变身
北斗时钟盘
miniSAR遥感卫星
如何确定卫星的位置?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北斗全家福
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
竞射导航卫星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