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案例库
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领导决策信息》周刊联合推荐
2010年,上海长宁区在全市首推“四医联动”模式(即“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服务+政府医疗救助+社会组织医疗帮扶”)。自“四医联动”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实施以来,受到广泛重视。2012年,“四医联动”项目获评“上海市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全国转发长宁区“四医联动”医疗救助经验材料;2016年,荣获上海市民政局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一等奖。目前,长宁区将家庭医生制度试点与“四医联动”相结合,定点医疗、社区首诊和梯度就诊的医疗秩序逐步形成并得以规范。下一步,特殊救济对象救助比例将由90%—95%统一调整为100%,并将困境儿童、失独家庭等纳入保障范围。
2018.10.06—2018.10.12
案例点评
“四医联动”多方减轻就医负担
“贫”与“病”常常相伴而生。政府各部门一直针对困难群体实施各种扶助政策,但过往的措施,要么采取事后申请的办法,要么发放固定救助资金,老百姓得的实惠不少,但却有点糊里糊涂……2010年,上海长宁区在全市首推的“四医联动”模式,涉及民政、卫计、人社(医保)、财政四个部门,这一医疗救助模式的核心在“联”,通过几个部门在 “后台”打通政策壁垒,将医保基金、救助资金、慈善资金进行统筹,利用现有医疗机构的服务载体,发挥资金使用的合力。卫生部门与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医保部门做好困难人员的参保工作;民政部门做好 “一站式”服务的统筹协调,在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医疗救助保障;财政部门落实救助资金与定点医疗机构的预拨款,确保医疗机构的资金周转。通过打破部门界限,提高政府救助的效率,实现对门急诊、家庭病床、急诊留院观察、住院等不分疾病类型和就医形式进行一揽子保障,让困难人员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目前,长宁区“四医联动”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平台现已进入技术开发阶段,预计2018年11月上线。下一步,长宁区将利用技术手段,进一步规范“四医联动”操作流程,做到实时结算,定点医疗机构与民政救助系统信息互联互通,使保障对象在医疗机构就医时得到及时救助。定期复审,适当扩大低收入大重病人员的认定,进一步提升精准救助。就医动态监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救助警示线、就诊合理次数,16家定点机构救助信息互通,对异常就医及时干预。“四医联动”模式不仅创新了医疗救助模式,发挥兜底保障作用,而且让更多的困难家庭分享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