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作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关系到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本文就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自然和美术作品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引导孩子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做了举例说明。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 审美能力 自然美 美术作品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除了教孩子绘画,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试想一个审美能力都不具备的人,又如何去创造美呢?
关于儿童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对自然美的观察和感知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对美术作品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两方面是互相促进,而且缺一不可的。
自然美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源泉,许多艺术家从自然美中提炼加工出自己认为的艺术美。自然美包括花草、树木、人物、动物、山川、河流等,对自然美的观察和感知是艺术家必备的能力。古今中外,有许多艺术家以自然为师,如北宋画家赵昌经常观察花卉的艳丽之态,并能将花卉画得传神。北宋易元吉为了画好猿猴,经常不怕艰险到山区去观察野生猿猴。法国19世纪巴比松画派的画家聚集在法国郊外,找到了枫丹白露森林的美。19世纪美国哈德逊河画派的画家描绘了哈得逊河沿岸的美丽风光。我国清代画家石涛也在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到:“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石涛直接表明了他的作品来源于山川,但是又与原来的山川不同,是“脱胎”了的山川,即艺术化了的山川。
在自然中寻找美不但是一个画家应具备的能力,也是每个人都应有的能力,我们如果能够学会观察和感知自然美,将会使我们的眼界开阔,情感更加细腻丰富,也会为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这种能力在儿童期进行培养非常有益。
如何教孩子观察和感知自然美?可以带孩子多去接触自然,多看美的事物,主要由家长去引导,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学会观察和感知自然美。
对美术作品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普通人学会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从中获得愉悦,还可以使学习绘画的人能够辨别哪些作品值得学习或临摹。尤其是经典的美术作品,经常会被学习绘画的人临摹。如明末绘画大师董其昌便提倡“摹古”,他主张通过临摹古人的优秀画作及技法,从而提升绘画水平。19世纪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在学习绘画的时候也临摹了很多其他画家的作品,如其临摹了米勒的《播种者》。
如果具备了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能够分辨出哪些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将来还可以有机会从事艺术品的鉴定工作,或是收藏购买艺术品。
美术作品是艺术家意识的物化,是艺术家情感、思想和智慧的外在體现。经典美术作品能够表达人类的共同情感,使人产生共鸣,并且在技法方面有卓越的表现。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对于孩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引导孩子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需要专业美术教师从画面形式(线条、色彩、技法、构图)、画面内容以及文化内涵三个层次来进行讲解。
为了让孩子了解画面到底画得好在哪里,须对画面形式讲解得非常细致,如哪根线条好看,哪块配色独特,用了什么样的技法,构图形成了何种效果等。对画面内容的关注,则是锻炼孩子们的读图能力和记忆力,如画面上有什么东西,有什么人物,画中人物在做什么等等,让孩子叙述得越具体,对孩子的锻炼越有效,可以快速记住画面内容。至于文化内涵,则是需要深挖作品背后的内容,比如画家的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该幅画的创作情况,或者该幅画表达了画家什么样的思想、表现了什么样的事件等。这三个层次逐层递进,是读懂一件美术作品的必备过程。
以19世纪英国画家劳伦斯·阿尔玛·达德玛(LawrenceAlma-Tadema)的巅峰之作《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为例,这幅画首先给人的感觉是色彩非常唯美,画面比较写实,在构图上非常宏大,这种新古典主义的表现形式便令人折服;再仔细看画中前景左侧有六个人被玫瑰花瓣覆盖,前景右侧有两个人,一个侧倚着面部似乎有点痛苦地看着观众,另一个人看着画面远景中左侧穿着金色袍子、手拿金色碗的人。远景处的人看着近景处的人和飞舞的花瓣。可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我们并没有读懂这幅画。实际上这幅画画的是残暴的古罗马皇帝埃拉加巴卢斯宴请宾客时的恶作剧,他下令往出席晚餐的客人身上洒上大量的玫瑰花瓣,把一些食客埋在底下喘不过气来。皇帝手拿金碗,趴在宝座上,旁边是他的母亲及宠臣们,他们观察着受苦的食客。但是画家本人并没有强调古罗马皇帝的残暴,而是用很唯美诗意的色彩来表现。这样的讲解能让孩子对该画作有一个彻底的了解。
对自然美的观察和感知能力的培养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泉;对美术作品审美能力的培养,又可以使人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在自然界乃至生活中认识美、辨别美、发现美、感受美。
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至关重要,值得家长和教师给予极大关注。
(作者简介:何前,女,硕士,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儿童美术教育)(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