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波
摘要: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和基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但是在现阶段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并不完善,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控制管控职能的发挥。鉴于此,本文以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分析对象,分析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变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以期对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有所帮助,有效提升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内部控制环境;企业;问题;对策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建立和开展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内部控制赖以生存的土壤,它通过规定企业的架构和纪律,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等来塑造相应的企业文化氛围来培养员工的控制意识。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等五大类。
(一)对财务风险管控的作用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在于合理有效的控制企业的各类运营管理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而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可以促进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其在经济活动中的风险管控职能,从而合理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
(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
内部控制环境中对于组织架构及其相关职能的设置,可以对不同管理层级形成有效的制约,从而使得企业的各类会计业务及财务报表相关数据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保障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对内部监督的作用
内部控制环境中对于“三重一大”事项的审批决策权限的设置、不相容职务岗位的设置等相互牵制作用的发挥,可以实现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内部监督,从而保障企业运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性。
(一)治理结构不完善
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其完善与否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治理结构被形式化,董事会的定位和分工不够明确,从而造成企业的治理结构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另一方面则是内部机构的权责分配不够合理,特别是对“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支付)事项的审批决策权限的规定等界定不够明确,容易在内部控制机制失效时难以落实责任的问题。
(二)组织结构有待优化
不同的组织结构形式的运营管理成本和效率是具有差异的,当前多数企业,特别是集团型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一般是多层级的树形结构或者矩阵式的组织结构,这两种类型的组织结构形式容易存在命令的多重性、资源的共享性使部门之间容易产生冲突与矛盾和权职分配不够明确等问题,从而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管控的效率,因此存在组织结构优化的必要。
(三)人力资源政策不够合理
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主观因素。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受生产成本水平、管理成本等成本因素的制约,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力资源规划短期性较为明显,缺乏长远的、战略性的规划,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不够规范,在招聘、培训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制度管控,造成企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认知存在不足
社会责任包含的内容较为庞杂,因此在实践中多数企业对于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认知广度和深度方面有所欠缺:一是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广度不够,即没有对社会责任具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主要关注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而对其他方面关注较少;二是对社会责任的认知深度不够,对于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识比较粗浅、表面化,没有在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来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也较少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五)缺乏系统化的企业内部控制文化
系统化的企业内部控制文化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顺利有效实施的动力。目前较多的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多以简单的口号或者宣传牌板等方式来进行一些企业内部控制文化的宣传,缺乏較为系统的企业文化目标、核心内容、文化评估等环节。
(一)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内容,可由此构建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评价指标的三级体系:(见表1)
在上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管理需求及实际情况分别设置每类一级指标的权重、评分范围及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专家评审和历史经验数据等方式计算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具体得分情况,根据得分来预判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状况。
(二)根据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
1.改进治理结构的对策
要改进企业的治理结构,除了在企业内部推行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之外,还应当从加强对董事会的管理,增设职权子委员会、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实现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权限的明确分离等方面对治理结构进行优化,防止“内部控制人”现象的发生,从而为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
2.对组织结构进行扁平化调整
多层级、低效率、矛盾多是树形组织结构或者矩阵式组织结构形式的主要缺点,因此要实现对组织结构的优化,对其进行扁平化调整势在必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从提高沟通效率、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度等方面为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条件。
3.规范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
一方面是搭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即分别从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战略目标达成的绩效考核、薪酬与福利设计和建立人才培训制度等方面来完善;另一方面则应当重新梳理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工作的流程并根据体系加以修正,以便为搭建的人力资源体系有效发挥作用提供流程保障。
4.提高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广度和深度
企业首先要提高自身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从而才能将社会责任贯穿于企业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其次要将员工的权益保护、就业等问题纳入对社会责任的认知范畴,拓宽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广度,最后则是要根据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将其实质落实,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
5.构建系统化的企业内部控制文化理念
系统化的企业文化理念的构建需要两方面工作的共同促进,一是设立企业内部控制文化专门管理部门,规范与细化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并形成具有核心内容的体系,二是要拓宽企业内部控制文化的宣传途径,让体系化的企业内部控制文化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中自觉执行。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实践中有必要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和完善。本文在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旨在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徐伶静.H房地产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6,04.
[2]曹欧琳,张春元.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7 (07).
[3]王欢,李青,任英.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基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J].经济研究导刊,2015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