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莉
摘要“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在该背景下,企业的自动化改造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相似;但国内制造业总体上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制造业革命。该战略是当今制造业发展的主旋律,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之路。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利用这个机会是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制造 挑战 困惑
一、制造业进行自动化改革所面临的挑战
(一)上马自动化项目是否太过仓促
企业的自动化项目的上马首先一定建立在对传统制造工艺的否定和变革的基础之上的,而这种否定和变革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是一个不断的试错和纠偏的过程,但是企业不能等到真的百分百有把握的才去做这个事情,因为很多工艺是试出来的,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走出冒险的第一步,就一定不会有后面的成功,所以上马自动化项目可能会导致企业夭折,而且因为要打乱以前的生产节奏和次序,特别是对于一些大规模生产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属于不成功便成仁的变革。
(二)企业的生产管理是否具备了上马自动化项目的管理制度和能力
企业的管理层没有准备好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自动化、智能化项目对车间的管理和配套制度的要求相对较严格和有次序,很多东西都必须形成标准化和制度化的文件,虽然很多人认为管理机器人总比管理人来得轻松,那得要看你的准备工作是否做得充分,如果把基础打好了,管理是可以真的做到“无为而治”,如果是没有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那最后就是疲于奔命的—头乱麻。
(三)各自动化工序之间的衔接是否做好了准备
一个企业自动化的打造,肯定不是铺开式的全面上马,而是针对各道工序的循序渐进,那么在打造一道工序自动化的过程中,我们就要确认这道工序对前道工序要有哪些要求,对后道工序要作哪些保障,这个是一定要在进入项目前就要做好的相关工艺工作,因为自动化对工具的一致性和标准化要求是非常高,它是一个机器人,它没有判断的思维和柔性的处理能力,它只能是执行既定的各种程序,如果因为前道工序的不合格或者一致性不好,那当前工序的自动化效果肯定是会大打折扣的,更甚者根本就无法完成可靠的自动化加工过程,更无法为后道需提高可靠的质量保障。这样会极大的打乱整个工艺的流程,从而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对于一些在工艺上有调整的自动化项目.
二、制造业不进行自动化改革的困境。
(一)劳动力急剧减少
虽然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我们也应该可以清晰的看到,现在的人口结构比例是不平衡的,人口年龄结构的比例出现严重的失衡,曾经赖以维继的人口红利,在一片唏嘘中说消失就消失了,它曾经铸就了中国制造世界工厂的辉煌,也支撑起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梁,但是今天,这份我们赖以吹嘘的优势已经淡化了,我们日渐面临和发达国家同样的劳动力成本困境,尤其是我国的发达地区,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出现劳动力成本高企,所以制作业如果不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和转型,将来一定会面临无工可招的尴尬境地,工人梯队出现断层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能用工业4.0来弥补这个断层,所以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不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革,那也就意味着温水煮青蛙式的自杀。
(二)产能不足,效率不高的困惑
很多企业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状态,无论是从管理成本,还是生产效率来说都是没有丝毫竞争力的,因为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不仅可以极大的节约管理成本,减少对工人的依赖,也可以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企业产品成本,所谓的对传统生产模式的坚守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不改变就只能被淘汰。李总在提出“全民创业,全民创新”的号召时,一定没有想到全面自动化的时代可以这么快速的来临,就从去年到今年的自动化行业发展来看,我们的制造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的热院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不可限量的,今年各大国际线轨、丝杆制造商被卖断货的主要贡献者就有自动化、智能化板块的功劳.
(三)加工质量无法保证
在中国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产品的质量过多的依赖于人的技术能力,而人是情感动物,是有情绪变化和人事流动的,所以很多企业的产品大量的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而自动化、智能化的标准流程加工就可以极大的避免这种人为影响,進而提升我们国家制造业的质量水准和发展步伐,要提升中国制造的影响,并不是靠—句空话来实现的,而是靠实力与技术为基础来建立的,而自动化、智能化就是—个契机,—个改变我们,影响他人的契机,只有好好的把握好找个契机,我们才能真正创造出奇迹。
三、结语
鉴于以上原因,我个人认为,一个企业是否要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生产,需要做充分而必须的准备,做一定比不做好,但是做了不—定就真的会有预想得那么好,当然做了就意味着希望,不做肯定会被淘汰。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发展一定会聚焦在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上,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是一场没有退路的变革,你我都将身处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