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展数字化审计的思路与做法

2018-12-15 11:00于林生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审计模式大数据

于林生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审计模式的迅速推广,传统的审计工作模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数字化审计工作逐渐成为审计的新方向,新主流。本文对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开展数字化审计工作提出一些思路和做法,以充分发挥数字化审计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 数字化审计 审计模式

数字化审计工作是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法探索,是以各专业业务管理系统及其存储、生成的电子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审计作业实施系统及数据分析工具,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通过查询比对、多维度分析、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方法,围绕审计重点关注内容查找异常、疑点和风险,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现场核查,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监督模式。

一、建立健全数字化审计制度标准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维系一个企业赖以发展的根本保障。开展数字化审计工作不单单是在行动上落实,更要在制度上落实。对现有的各项审计制度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统一数字化审计制度标准,建立和完善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化审计标准和制度。要把审计事项、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及技巧、适用的信息系统、适用的功能点列为重点,注重总结各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功能点之间的数据构成关系以及数据分析规则,提炼审计规则、建立审计模型。同时,健全完善审计数字化应用考核指标体系,将数字化审计工作纳入日常绩效考核当中,更好地评价各专业系统应用情况和审计工作情况。

二、加大系统深化应用力度,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

1.持续强化信息系统应用。提高业务领域全覆盖,保障并及时维护各专业相关信息系统(财务、营销、物资、工程、人资、经法等业务系统)的数据查询与导出权限,并开展审计工作。

2.丰富信息系统应用手段。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各类审计工作,包括开展日常检查、集中非现场数据分析、远程持续审计监督、各类审计项目等,挖掘疑点,查找问题。

3.提高信息系统应用成效。以信息系统为导向,有计划地开展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数字化审计项目,采取部门配合、联合开展的方式,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数字化审计,做到开展一个项目、熟练应用一个系统、形成一期目信息化审计工作经验。

三、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日常審计工作

运用审计门户系统、制度标准—体化平台、综合审计系统、ERP系统、PMS2.0系统、营销业务管理系统、OPEN3000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审前调查。

查询相关数据并与业务信息系统查询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与各专业部门协同配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系统去判断信息系统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针对发现的审计疑点及时与各专业部门沟通,帮助专业部门及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有效规避外部审计风险。

四、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非现场审计

以信息系统为支撑,搜集分析基础资料、查找研判问题疑点、排查风险领域、完善审计工作指引、形成问题疑点清单,引导帮助审计组有序高效完成现场检查工作,建立以统—决策指导为特征的审计项目管理新模式,实现审计项目组织和管理流程创新。

1.集中办公,确保高效。组织非现场数据分析人员,进行集中办公,减少干扰,确保组员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便于小组内部以及组间工作协调沟通。

2.二是明确责任,层层把关。项目主审担任组长,统筹安排,对工作进度、质量以及数据安全总体负责。相关专业部门精干人员担任小组长,安排、指导各组组员工作,专业指导,对小组工作情况负责。组员对个人工作材料全程负责,做到数据准确、信息可靠。

3.三是健全机制,全程管控。在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期间,执行小组分工负责制度、每日召开碰头会制度、工作质量层层落实制度以及“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数据安全制度,全程管控,稳步推进。

五、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远程审计监督

充分利用ERP业务审计系统、管控业务审计系统、智能持续审计系统等开展了各类审计项目。通过对系统功能点的灵活使用以及与各专业业务信息系统共同联动,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总体分析、系统研究、辨别疑点、精准定位,对重点业务领域、核心业务流程、关键业务环节、关键岗位进行持续审计监督,不断深入探索数字化审计模式。

在开展供电所管理审计项目时,通过采用“三层四线”的审计策略将远程审计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管控业务审计系统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分析供电所业扩报装、装表接电、用电变更、抄表、电价电费核算及收费、欠费管理方面的数据,分析疑点,排查风险,大大缩短了现场审计的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

六、做好数字化审计项目全过程管控

1.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各专业审计专家指导、帮助审计组熟悉使用相关专业信息系统,开展数字化审计项目,参加相关专业数字化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确保审计重点全覆盖,拓展审计数据来源,丰富审计手段,提升发现问题效率。

2.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各专业审计专家要以结果为导向将审计目标通过数据规划和问题假设,转化为计算机可操作的数据表格。通过数据清理、转换,建立模型等多手段分析、查找问题、疑点。

3.积极推进成果运用。由各专业审计专家分别组成问题整改攻关小组,研究制定本专业、相关专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解决方案。设计对应数据表,对审计结果进行结构整理,把握总体,突出重点,实现审计结果数据化、积累化、公开化。

4全面实现数字化项目在线管理。用好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及时、完整录入项目计划,按时启动、实施项目,开展数字化项目全过程管控。

5.开展数字化应用培训。有针对性的开展数字化审计培训,从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系统操作等方面进行培训,并通过以审促培的方式切实提高数字化审计人员现场发现问题、应用系统的能力。

猜你喜欢
审计模式大数据
治理视角下的环境审计模式研究
我国内部审计模式导向转变及路径分析
代建制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问题思考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大数据时代数据处理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