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衍玲 张文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36-01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协作者,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者、探索者、创造者和自我身心发展的参与者,是“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交互的“双主体”,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视界,通过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各主体之间实现“视界融和”,达成相互理解。我们不能用一个主体代替另一个主体,或把两个主体分割开来、孤立看待。特别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二者的相互统一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与激发学生积极性相统一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要充分发挥“教”的主体性,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为教学内容选择现实的背景或载体,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其次,同一知识要以不同的形式和情境呈现。要善于运用“变式”或“变形”练习,避免机械重复给学生带来的厌倦心理。第三,教学内容要让学生感到有意义。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今后目标相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教学内容要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阶梯性问题来降低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活力。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必须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这样学生才会有积极性,课堂才有活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领导多次组织教师展开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与改革,学习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自主合作式”教学法、“现代学徒制教学法”等,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适合我校特点的“导、学、说、做”四步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启发、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统一
1.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把知识“问题化”,引发学生思考。其次,还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2.教师要把握“启”的时机,先“学”后“教”。
古人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没有疑难,教师就不要“启”,学生先学、先思,有了困难、疑惑不能及时解决,这时才是教师启发的最好时机。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教师指导、辅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相统一
“双主体”强调,教师作为教的主体,体现在与学生交流互动、指导、辅导上,既要放手,又不能完全放任不管。教师要将自己的知识体验与学生知识体验进行平等交流,及时指导和辅导,达到“视界融和”,而不是教师用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将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强加给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我校创立的“导、学、说、做”四步教学法中的“双主体”的统一性还体现在: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即“导”(想一想)。
教师提出学习目标、任务,或列出学习提纲,引导学生阅读、自学;或教师为学生能顺利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探究。
2.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中,教师及时地辅导,即“学和说”。
在探究过程中,“最有价值的地方”存在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不科学之处,存在于学生用不同方式解决同一问题时,存在于学生对课堂内某一事件产生疑惑时……,这些地方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师的辅导作用才体现出来。
3.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提高,即“做”。
在学生学习探究任务结束后,展开师生讨论交流来实现“视界融和”,或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通过学习反思、探究过程提升思想认识。
四、教师组织管理与师生共同发展相统一
在“双主体”教学关下,教师“教”的主体还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上,而具体的活动和学习过程是由学生这个“学”的主体来完成的。
1.课堂管理要体现尊重和民主。
首先,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对话、交流的融洽通道,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第三,要建立民主课堂,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2.注重及时反馈与积极的评价。
反馈是各主体之间的相互了解、促進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形成一套“一看二问三检查”的有效教学手段,实现常教常新,师生共同发展的良好教学环境。
作为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我们不断实践并创新着“双主体”教学理念,创立了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的“导、学、说、做”四位一体教学法,走在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