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而观察点的设定是课堂观察的关键,因此,围绕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音乐学科特点,从学生学习维度出发设定切实可行的观察点,弥补了现行小学音乐课堂观察研究的空缺,为乡村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教研借鉴,同时也引发了对如何全面提升乡村小学音乐教师课堂观察能力的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课堂观察 学生学习 乡村小学音乐课堂 教研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76-02
一、课堂观察与乡村音乐课堂教研质量提升的必要关系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1]因此,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对于提升乡村音乐教研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系统性的教研活动,有明确而丰富的观察点设立,有多样化而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完整而严密的工作流程,还要求教师构建一个有着分工明确的教研共同体,因此,要想掌握课堂观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经过专家指导,长期练习与摸索,才能形成一套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专业活动。
乡村课堂音乐教学由于受客观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影响,其教研活动能力弱,构建的教研共同体也较为松散,而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新型的专业听评课方法,不仅能改变传统听评课的方式,帮助乡村教师进一步深入理解音乐课标的精髓,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为营造合作式的校园文化,构建校际教研共同体,增进乡村教师的责任感与职业归属感起到推动作用。
二、观察点的设定是运用课堂观察提升乡村音乐教研质量的关键
课堂观察框架将课堂分解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个维度。其中,每个维度包含五个视角,如,学生学习包含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每个视角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成若干个观察点,这些观察点将以问题形式出现,可引发教师对课堂的某个属性进行深入思考与评价。因此,观察点的设定是有效进行课堂观察的关键。
目前,关于小学音乐学科课堂观察的研究较少,以至于第一次涉入课堂观察的教师不知从何入手,尤其是从哪些观察点入手;观察点如何设立才能更深入、有效,设点之后又该如何操作。笔者将在课堂观察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小学音乐学科特点,围绕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现行教学理念与内容,着重就“学生学习”这一维度设定了若干个观察点,以期帮助乡村教师打开小学音乐课堂观察的探索之门,为教师们调整自己的课程教学,提升课堂教研质量提供借鉴。
三、从“学生学习维度”出发的音乐课堂观察
(一)具有音乐学科特点的三个观察视角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音乐课程各领域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2]因此音乐课堂中的观察,将选择最能体现音乐学科特点的三个角度——聆听、互动、自住性表现进行论述,才能让观察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让观察结果突出音乐特性,从而促进教学的提升。
1.“聆听”视角:“倾听”是课堂观察中学生学习维度的一个视角,但在音乐学科中,笔者将“倾听”改为“聆听”。这是由于音乐学科特点决定的。因为,倾听,侧重于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有效性。而聆听,则更侧重于听的专注性,即集中精力地听。音乐是听觉艺术,课堂中的任何一个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对音乐的仔细聆听,因此,聆听甚是重要。
2.“互动”视角:《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还指出音乐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对音乐的直接体验,并为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提高音乐素养奠定良好基础。因此,互动也成为音乐课堂的又一个观察亮點。
3.“自主性表现”视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永恒的教育话题。音乐课上学生是否能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如何教给学生有序地解决方法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自由学习等,作为音乐教育界的一个难点话题,也可以成为课堂观察的内容之一。
这三个视角在音乐课堂观察中最能体现音乐学科特点,也最具有可“看”性,因此均可供教师们选择。
(二)三个视角下的观察点设定
依据课堂观察框架,结合音乐学科特点,笔者设定了以下音乐课堂观察点,以期为乡村教师的教研活动提供借鉴。
(三)“聆听”视角下的课堂观察案例简析
以上设定的观察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根据音乐课型的不同、音乐教研主题的需要以及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特点等,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使其更具有针对性。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欣赏教学《森林水车》为例,就其观察点的设定和观察过程的操作进行说明。
针对现今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喜欢运用声势律动,而忽视了适度使用律动教学的现象,笔者以“聆听”为视角,围绕“音乐聆听辅助形式之声势律动”设定了若干课堂观察点,希望通过这样的观察引发教师对聆听过程中辅助行为选用的深入思考,懂得从辅助行为的使用时机、选用方式、行为难易程度的把握、以及行为使用的前期工作准备等角度进行多方位考量,最后达到在教学中提高聆听辅助教学行为有效使用的目的。
观察中,可以结合授课教师的教学步骤设定以下观察点:①记录学生对音乐主题的聆听次数;②记录每次聆听过程中老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如:第一次聆听,感受歌曲表现情感,描绘画面;第二次聆听,画出旋律线,感受旋律起伏;第三次聆听,随琴轻声哼唱旋律;第四次聆听,边拍手边看教师律动示范;第五次聆听随乐模仿教师的律动,体验音乐的节奏韵律……);③记录学生的律动动作是否准确结合音乐的拍点节奏;④律动的动作是否熟悉连贯;⑤律动过程是伴随乐感的表达、是机械地舞动还是嬉笑打闹;⑥律动中参与的人数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
在以上观察点中,教师可采用量化与质性评价两种记录方式。其中,第①点可以完全采用量化记录;第②点采用质性评价记录;而第③④⑤点,则需要量性与质性综合记录。如第③点中,可以由教师分组对固定的观察对象进行全程观察记录,为了提高记录效率,可以先将学生情况分为A.完全准确配合音乐节奏进行律动的人数;B.准确性为90%的学生人数;C.准确性为50%的学生人数;D.都未配合准确的人数。接着由各组教师分别进行观察记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统计。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观察中应就学生行为的原因进行简要的批注,如某学生动作与音乐节奏未配合准确的原因是由于动作过于复杂不便记忆;或是对音乐不够熟悉;或是学生音乐基础不扎实,节奏感不好等。这些对于专业音乐教师,是可以在观察的同时得出结论的。这些内容的记录将成为后期课堂观察总结中重要的数据证明与教学行为调整的理由依据。
一堂课中的观察点甚多,教师们在一堂课中无法面面俱到。因此,音乐学科的观察点设定应当选择教学当下的热点或难点话题,或是教师们课题研究、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教师应当选择能客观反映现实的,便于真实记录的现象,如次数、频率、行为动作的准确性、行为主体参与的范围等,否则将无法真实反应客观现实,导致课堂观察失去意义。最后,课堂观察一定是一个团队协作下的行为,单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全面、有效地完成观察任务的。综合以上几个要点,教师们可以依据课堂观察框架下的“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这三个维度,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对课堂观察点的设定进行尝试。
四、提高乡村音乐教师课堂观察能力,促进教研质量提升的几点建议
(一)依托农村美育支教平台,鼓励高校专家实施音乐课堂观察专业支持
乡村音乐教育条件不足,师资水平有限,单纯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形成课堂观察专业团队有一定难度。因此,乡村学校可以与城区高校教育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结对子活动,搭建农村美育支教平台。通过聘请高校专家、教师深入乡村校园进行现场指导,结合乡村学校的情况,做好相关课堂观察活动的规划与实施建议,让音乐课堂观察落于实地,还可以进行乡村教师的实地课堂观察能力培训,以保证课堂观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挥农村中心校辐射作用,构建教研共同体
课堂观察能力训练,除了专家的理论指导与引领,乡村小学还可以发挥农村中心学校的辐射作用,依托中心校较好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以联片教研的方式,构建音乐教研共同体,将音乐课堂观察纳入中心校的议课活动中,结合专家指导,推出本土音乐课堂观察模式与观察点,带动薄弱学校,提高农村教师的教研意识和能力。
(三)支持年轻骨干教师参与周期性音乐教育专业系统培训,提升素质
音乐课堂观察作为一种评课议课手段,实质牵涉教育学、心理学、音乐课标理念解读以及音乐教学方法等多门类学科知识,急需教师拥有较为全面的素质与修养。因此,乡村学校应积极推送年轻骨干专业教师走出校园,參与市区级、省级、国家级的个人专业素质拓展与培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为乡村的音乐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实质性的技术与能力支持。
(四)加强校本研修,创设展示交流环境
学校应注重提升农村音乐教师的校本研修能力,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学校学情,对音乐教材教法使用、音乐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提升、音乐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展开因地制宜的研究,并为教师创设展示交流的氛围与环境。
五、结论
综上所述,以上小学音乐课堂观察点的设定是笔者依托学校承接的《福建省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在小学音乐学科省级培训活动中与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交流中所作的归纳与整理,旨在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课堂观察运用于小学音乐教研活动的关注、思考与探索。当然,要想充分发挥课堂观察的效应,还需要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需要专家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观察技术引领,也需要乡村音乐教研共同体的合作与互助,更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坚持,只有多方合力,才能进一步推动乡村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农村美育现状的改变。
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作者简介:
颜艳(1979-),女,福建宁德人,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副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