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制幼儿园的教师合作现状与建议

2018-12-15 11:27陈继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2期

陈继玲

【摘要】针对民办转公办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所在,并寻求相应的对策,旨在帮助民办转公办幼儿园,打造和谐的教师合作文化氛围,有效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转制 转制幼儿园 教师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52-01

一、转制幼儿园的概况

(一)转制背景下的幼儿园类型

随着国家的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3年2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初步明确了“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教育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幼教事业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九十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转制幼儿园,这是办学体制改革的结果。

转制,其实就是办学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所突出强调的是办学主体,即由谁出资,由谁兴办学校,在此基础上办学体制还涉及到办学主体在什么样的制度环境中办学,办学过程中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应履行哪些义务和遵守哪些规章制度所做出的要求等。办学体制改革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化解教育投入不足与资源相对浪费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二)广州市转制幼儿园的现状

在这种办学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广东省教育厅和广州市教育局分别就贯彻中央关于学前教育发展要求的精神也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分别制定了《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广州市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广州市各区大力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扩大公办幼儿园的规模,通过新建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转为公办幼儿园等方式,提高公办幼儿园学位比例。

二、转制幼儿园教师合作现状调查及分析

教师是合作的主体,合作的效果受年龄、教龄、职务影响,教师对合作的理解即在合作中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为深入了解教师合作的情况,探析转制幼儿园教师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构建促进合作性教师文化生成的对策和途径,通过对区内4所民办转公办幼儿园发放“合作性教师文化建设调查问卷” ,在72名教师中随机抽取42份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旨在了解答卷者的年龄、学历,职称、教龄等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合作情况信息,通过教师合作情况的了解,旨在了解教师在合作目的、合作态度、合作范围、合作内容、合作评价这些方面的大致情况,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师合作的内在需求,寻找分析阻碍教师合作的原因,为开展合作性教师文化的实践研究提供依据。

当前教师合作过程中的分工规划并不十分明确,说明教师合作的随意性较强,教师合作缺乏全面的激励评价机制,没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对教师合作的评价是不完善、不全面的。

综上所述,民办转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当中存在缺乏主人翁意识,工作缺少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合作中处于消极行为状态,比较随意,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普遍性及共性的问题。

三、转制幼儿园教师合作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教师缺乏安全感,缺乏主人翁精神,团队意识较差,处于消极行动状态。

教师在工作中得接受许多人乃至整个社会的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所以说,教师期望值会较其他职业要高。而民办比公办幼儿园教师期望值相对更高。因为原民办幼儿园的普遍高收费,家长必然要求得到高质量的教育,但孩子的生源来自不同的阶层,高收费不代表孩子及家长的高素质。每位教师都期望所带的孩子喜欢自己,有良好的成长,从而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同时,他们又对自己所付出的劳动期望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与尊重。一旦他们遭遇挫折,就会造成教师职业荣誉严重的挫败感。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民办转公办幼儿园的教师全部都是由原民办园或其他幼儿园的非编制老师招聘来的,在工资、退休、福利等方面不能与公办幼儿园教师享受同等的待遇,促使教师对身份认同感的缺失,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下降,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另一方面,转制幼儿园的教师多数来自全国各地,随着幼儿园政策规定和家庭因素的变化,他们有随时因要返回家乡而离职的可能;有一部分刚步出校门的青年教师,她们也有可能把所任职的幼儿园当作一个暂时的停留单位,随时因各种各样的因素而离开幼儿园。

四、构建教师合作文化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在实践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期望能促成和谐的教师合作文化氛围,有效促进民办转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

(一)激起共享合作的共同愿景。

合作文化是学习发展共同体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职业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态度倾向于行为方式的综合反映。发展愿景,成为学校每个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共识”的核心价值。这种和谐的文化氛围激发着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无形中形成群体的合力,成为教师群体发展的动力。

(二)“赋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让工资水平的提升成为教师通过努力后可见、可达的目标。

让教师参与绩效工资的二次分配方案的制定。区内教师的绩效工资是按一定的标准和根据人数下拨的,为了更能体现教师岗位的价值,实现多劳多得,在整个绩效工资的二次分配方案的制定中,教师全程参与,体现民主化管理。

2.搭建教师合作交流平台。

在孤立的环境中,教师必须独自完成许多事情,这对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可能是困难的经历,而对富有经验的教师来说,也不是一种健康的环境。而在合作环境中,教师富有帮助教师的责任感。通过合作,教师可以获得互动生成的学习机会,获得新知识并创生新智慧。

(三)建立和完善民主合作的制度。

“学校的发展不仅要注意教师团队的建立,更有赖于构建教师团队的合作机制。教师团队的合作机制建设决定着学校教师团队的合作质量,合作机制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团队协作教育能力的发挥。” 良好的合作机制的建立有助于达成高质量的教师合作,建立和完善系统而全面的民主合作制度非常的重要。

總而言之,教师合作文化的培育离不开制度的外力约束,更离不开人文内力的驱动。我们要及时了解教师的工作现状和心理状态,发动每位教师合作团体的共同参与,努力创建和谐的合作文化氛围,促进转制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幼儿、服务家长、服务全社会。

参考文献:

[1]张苕.何谓办学体制、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DB∕OL]http://wenku.baidu.com/,2013-08-26.

[2]杨美春,张少茜.幼儿园转制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广东省广州市A区新成立的公办幼儿园为例[J].教育导刊,2014(12):54-57下半月

[3]张海瑞.学校转制的理论与实践——基于三种转制模式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