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丁 张雪君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出现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将其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量表评分具有明显的改善,研究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更佳,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也较对照组要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
【关键词】精神分裂;抑郁;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7..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其具有一定的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患者多为青壮年,起病常常较为缓慢,而且主要以其人格的渐进性改变为基础,从而使患者出现社会、生活、学习能力降低的情况[1],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患病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及大脑结构的异常、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心理社会因素等,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的几率越高,而由于中枢神经系统递质变化和精神药理学的迅速发展,研究发现单胺类递质在保持和调节正常精神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CNS内递质发生紊乱,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精神分裂症与社会阶层、经济状况有关,病前性格多表现为内向、孤僻、敏感多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抑郁症的发生,对于临床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出现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将其分为两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男12例,女12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8.9±2.05)岁;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男10例,女14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9.8±2.21)岁。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2 方法
心理护理干预,运用疏导、解释、劝说、训练培养兴趣和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其所面临的问题,提高对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增强患者心理调节平衡系统的机能,达到增强信心,促进心身健康。其次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通过各种固定的程式反复练习,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及全身肌肉处于和平、宁静和松弛状态;第三,可以采用音乐疗法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可以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快速好转;医护人员可以以讲座、讨论的方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自我认识和对疾病性质的认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组织有同一性质的疾病患者,通过相互交流、互相激励、现身说法等方法,促进患者的康复[2]。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如果评分≥8分则患者都表现为抑郁的情况,评分越高则抑郁表现越加明显。自制问卷调查表,其中包括满意、非常满意以及一般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量表评分分别为(20.5±3.45)分、(11.5±0.56)分,护理满意度75%;研究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量表评分分别为(21.3±3.44)分、(8.56±0.34)分,护理满意度为95.85%,通过所得信息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
3 讨 论
对于干预前后患者的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其中干预前与干预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好转,但是从干预的不同措施方面进行分析,其中研究组患者抑郁症的改善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护理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8%,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对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更加满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金鳳仙,赵建利.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3,34(20):3217-3219.
[2] 严天华.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4):262.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