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贝尔曼的“变形倾向”

2018-12-15 08:55唐琦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9期
关键词:贝尔曼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基于体演文化法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7jyxm0685;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佛经翻译中的翻译伦理思想渗透——以<地藏经>为例》;项目编号:SK2017A0777。

摘 要:翻译理论家贝尔曼提出译者可能会使译文变形的十二种倾向。这些倾向使译文不能从语言学或文化层面上充实目的语。本文以英文电影名的汉译为例,通过分析明晰化、高雅化和韵律的破坏三种倾向,希望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反映源语文化内涵。

关键词:贝尔曼;变形倾向;明晰化;高雅化;韵律的破坏

作者简介:唐琦(1989-),女,汉族,安徽省池州市人,硕士研究生,池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

一、引言

安托瓦纳·贝尔曼是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与翻译实践家。贝尔曼率先提出翻译伦理的概念,坚持翻译要保持文化的异域特征。他指出翻译过程中的十二种变形倾向,包括合理化、明晰化、扩充、高雅化、性质受损、数量缺失、韵律的破坏、对原文潜在指示网络的破坏、语言模式的破坏、对方言网络和异国情调的破坏、对固定表达方式和成语的破坏、多种语言重叠的消除。

译者在翻译时,常常受自身文化和语言影响而选择归化策略,将原文转化成对目的语读者而言较为熟悉的表达。可是这种做法可能会阻碍不同国家或地域之间文化的交流。笔者以英文电影名的汉译为例,对贝尔曼十二种变形倾向中的明晰化、高雅化和韵律的破坏进行分析,希望帮助译者尽可能地反映源语文化内涵,更顺畅地开展翻译工作。

二、英文电影名汉译中的变性倾向

(一)明晰化

使文章清楚明白对于许多译者来说是一条基本准则。翻译的明晰化和词语含义的清晰程度有关,可以使原文不清楚或是隐藏的、被压抑的意思明确,但也可能把原文不希望明确的意义明确,而导致本来多义的语句变为单意。

以美国经典悬疑片Seven为例,其中的罪犯围绕基督教的七宗罪孽逐条杀人。片名中抽象的数字seven被翻译成《七宗罪》,原本模糊的含义变得清晰,体现出了宗教寓意。然而,“七”在这部电影中不仅体现于七条罪孽,还有七次惩罚、七场雨、第七天、下午七点等,可谓无处不在。“七宗罪”这一译法破坏了源语表达的内涵,留给观众的想象空间缩小了很多。

印度电影3 Idiots在我国大受欢迎,可它的大陆译名常被人诟病。原片名中“三个傻瓜”的意思被扩充表达为《三傻大闹宝莱坞》,让观众料想到这是一部带有歌舞场景的印度喜剧片,但本片的吸引人之处不仅于此。它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探讨填鸭式教育、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不仅诙谐搞笑,更发人深思。而《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一译名显得过于直白,使原文的表达变得单薄无力,对于观众的吸引力大打折扣。相比之下,台湾地区的翻译《三个傻瓜》更忠实于原文。

(二)高雅化

高雅化是以原文为基础,以牺牲原文为代价而进行的改写,常改变原文的风格。例如,它在散文翻译中表现为优美的修辞。

20世纪末从美国引进国内的剧情片《一树梨花压海棠》讲述了一位中年男子与少女洛丽塔(Lolita)的爱情故事。这一中文译名取自我国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他在作品中用“一树梨花压海棠”调侃友人在八十岁时迎娶十八岁的小妾。该译名不失文雅,可这一富有内涵的诗句未必能被广大电影观众理解。此外,电影原名Lolita的风格与之大相径庭。Lolita是剧中女主角的名字,该词在西方文化中代表吸引年长男性的早熟少女。该词流传到日本等国后指代天真可爱的少女。可见,原中文译名虽风格文雅,却不利于中国观众了解异域文化,阻碍了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

(三)韵律的破坏

韵律在英语表达中是非常重要的,韵律的破坏这一翻译的变形能对节奏产生明显的影响。英文电影名常通过押韵的手法达到优美动听的效果,如美国喜剧电影Freaky Friday,简短的两个单词使用了押头韵的修辞手法,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它有一译名《怪诞星期五》,此译法仅从字面上解释英文原义,却未从韵律上体现相应的美感,显得较为平淡,欠缺表现力。

三、结论

本文采用举例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了电影名英译汉过程中存在的翻译变形现象,阐述了贝尔曼提出的十二种变形倾向中的明晰化、高雅化和韵律的破坏。笔者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分析,让译者们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各种变形现象,尽可能尊重源语表达方式,并尽量反映源语文化内涵,以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姜丽娟. 翻译对异的考验——论贝尔曼提出的12种变形倾向[J]. 安徽文学,2010,(1):291-292.

[2]李荣华. 刍议英文电影名翻译者的归化和异化[J]. 电影文学,2013,(3):152-153.

[3]劉云虹,许钧. 异的考验——关于翻译伦理的对谈[J]. 外国语,2016,(2):70-77.

[4]王宁. 翻译与文化的重新定位[J]. 中国翻译,2013,(2):5-11.

[5]韦晓萍. 文化传播与接受:电影名翻译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6):75-77.

猜你喜欢
贝尔曼
鲍尔斯·贝尔曼钢琴教学的教育理念
最后一片藤叶
眺望以爱为生的境界
贝尔曼舍己救人“行为”及“方式”的合理性
眺望以爱为生的境界
《在路上》文楚安译本中贝尔曼“变形倾向”的体现之一
《在路上》文楚安译本中贝尔曼“变形倾向”的体现之二
《在路上》文楚安译本中贝尔曼“变形倾向”的体现之三
张培基《背影》英译文体现的伯尔曼的“变形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