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颖哲 周理娟
摘 要: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本文通过分析《百年孤独》中两位最具有代表性人物身上的孤独,使读者了解布恩迪亚家族成员之间从上至下的深入骨髓的孤独,让大家正视这种孤独;最后,作者呼吁我们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大胆地追求爱情、自由、和平,并把这种追求化为实际行动,通过行动从而真切领略人类丰富情感的真谛。
关键词:百年孤独;人性;特点;孤独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
1.引言
《百年孤独》是一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被誉为美洲圣经,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更是20世纪重要经典文学巨著之一。这部作品使得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金奖,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作品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内容庞杂、故事离奇;其中涉及《圣经》故事、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等因素,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瑰丽无比的世界——人类人性中孤独的世界。
本文选取《百年孤独》中两位最具有代表性人物离奇、孤独、悲惨一生的故事使读者感受这个家族从上至下的好似遗传下来的密不透风的孤独之气。通过体会两位代表性人物的孤独,来探讨我们人类人性中本能的孤独;让读者注意到藏于我们人类灵魂深处的孤独意识。并鼓励大家敢于直视我们人性的特點,不要畏惧人类这些与生俱来的丰富情感,要通过作品细细审视孤独的奥秘,这是只有人类才拥有的特质,也是人类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种类最根本的区别。
2.两位代表性人物的所体现的孤独
布恩迪亚家族的男性都是没长大的孩子,并且都不会爱,而女性们追求爱,最终却埋葬在了爱的荒冢里。缺乏爱的能力和爱的交流,最终导致家族成员们各自抱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孤独,在封闭的心灵和封闭的空间里独自忧郁,而不是把孤独作为另外一种可能性的开始。
2.1乌尔苏拉·伊瓜兰的孤独
这个家族中有个女人在全心全意地去爱和守护,那就是乌尔苏拉·伊瓜兰。她是整个家族母性的代表,几乎是整个家族史的见证人,具有女性几乎一切的优点。她智慧勤劳、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她通过做糖果买卖扩建家宅,建造了镇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房子。(这房子最后成为了他们几代人孤独终老的寓所)乌尔苏拉建造房子时,她丈夫正忙于捕捉上帝的踪迹,对此更加难以理解。是她一个人没日没夜的辛劳,才建成了这镇子上最舒适清凉的豪宅。
作为家族的守护者和管理者,她无疑是无比地爱着这个家族的每个成员的。她孤身一人去寻找随吉卜赛人走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当行刑队准备处决奥雷里亚诺上校时,她机智果敢地为上校送去左轮手枪;在战乱中义无反顾地用身体为阿尔卡蒂奥挡枪。即使在年老双目失明时还靠着她那不可战胜的心气,热情不减地修整家宅。可是,她的辛勤和劳累,无人理解。
作为家族的最长者,我们并没有从作品中发现她的子孙后代们对她爱戴。家族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与她有过正常或人性化的情感交流,除过她对捆在栗树底下“精神失常”的丈夫诉说家人的境况。她的孤独是整个女性的孤独,整个人类的孤独,更是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孤独,甚至可以看作是拉丁美洲整个民族孤独现状的缩影。
2.2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孤独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次子,一个伟大的革命者。在娘肚里就会哭(暗示了他孤独痛苦的一生),睁着眼睛出世,从小就赋有预见事物的本领。他沉默寡言、性格孤僻,整天埋头在父亲的作坊里做小金鱼(这也预示着他年幼时即于孤独为伴)。青年时爱上了蕾梅黛丝——一个带给人温暖的女孩。在爱的温度里,他慢慢走出幼时的那种孤寂。但她在新婚后不久被毒死。逝去心爱的人使奥雷里亚诺在现实中迷失了自己,又钻进孤独的作坊里继续制造小金鱼。一浪未平,一浪又起。随即国内战争爆发,他带着一颗没有灵魂的身躯投入到战争中,这一战就是20十年。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在感悟到结束战争要比发动它艰难的多,他彻底厌倦了战争,回到小作坊孤独地制作小金鱼。忘却了自己,遗失了爱情,亲情和友情……终与孤独为伴。他传奇的一生,孤独的一生,是整个家族里最典型的悲剧。
3.结语
从人性的角度,本文通过分析布恩迪亚家族两位最具有代表性人物的孤独,使读者感受这个家族由盛转衰的悲凉气氛和由上至下的可怕的孤独之感。人性的孤独既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也是后天环境影响作用的结果。悲剧的产生是与人性有着密切关联,但却并非仅仅是由与人性决定的。因此,我们更要看到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我们要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和平,这个过程本身就比目的来得要更为重要。而这个过程中人类的种种行为及其千差万别的结果导向,更彰显出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也正这是人类领略自身情感奥秘的唯一通道。
参考文献:
[1]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范晔译(南海出版公司),2011.
[2]阿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李心明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3]直面孤独——论《百年孤独》中人性的孤独意识.
[4]巩云霞.论《百年孤独》中人孤独的寓意(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3).
[5]李冰洋.论《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意识(青年文学家2014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