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文学价值及其英译

2018-12-15 08:55曲倩倩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9期
关键词:文学价值英译诗经

摘 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典籍,具有極高的文学价值,包含着丰富的动植物意象。本文总结了其中包含的动植物意象数量,分析了《诗经》国内外英译的现状,以及目前对动植物意象研究的一些问题,旨在促进《诗经》细微化研究。

关键词:《诗经》;文学价值;英译

作者简介:曲倩倩(1981.2-),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陕西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西方文化及其对外传播、中医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01

一、《诗经》的文学价值

《诗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诗集之一,产生年代与荷马史诗大致相同(公元前8至6世纪),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典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为推动中国优秀的传统典籍更加有效且多元化、多视角传播,需要加大对典籍翻译的多视角研究,这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诗经》及其英译本的深入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诗经》的理论价值还体现在305首诗歌包含着丰富的动植物意象。根据著名农学家胡淼先生的统计,其中提到动物的有141篇,共计492次,涉及种类133种;提及植物的有144篇,共计505次,涉及种类152种。除此之外,名称分类极细的特点也非常突出(陈佳,2017(3):61)。孔子曾说《诗经》“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些动植物意象客观存在、不容忽视,体现了中华民族“物我互通、生命一体”的认知方式。

《诗经》中记载的有些药直到今天仍然是常用的中药,这无疑是体现中华民族传统医学价值的范本。古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广泛引用《诗经》,《诗经》成为李时珍解释植物与动物药名的最好佐证(周路红,2010(12):3369)。如今,2015年屠呦呦因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她的名字则结缘于《诗经》中的名篇“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诗经》中的植物药名还极具文学价值,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个独特的现象,即:古代文人“儒医合一”的特点。自古以来,我国古代文人志士就有“不为良相救国,便为良医救民”的抱负,因此古代文人“志士”的文学创作中都不乏中医药内容。据学者统计,《诗经》中引用的药名共计41种,由此可见,《诗经》既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也是与中医文化融合的文化源头。

二、《诗经》的国内外英译

《诗经》的英译从18世纪开始,多由传教士完成,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19世纪以后才出现了全译本,主要是国外的汉学家从事《诗经》英译:理雅各(James Legge)的散体版译本(1871)、韵体版译本(1876),还有詹宁斯(William Jennings)等,国内则无学者进行《诗经》的英译。20世纪后,国外的《诗经》英译层出不穷,如克莱默·宾(L.Granmer-Byng)的译本(1908)、阿瑟·韦利(Arthur Waley)的译本(1937)、高本汉(Klas Bernard Johannes Karlgren)的译本(1950),艾兹拉·庞德(Ezra Pond)的译本(1954)、威廉·麦克诺顿(W. McNaughton)的译本(1971)。

国内《诗经》英译本相比国外而言要少得多。诗僧苏曼殊(1884-1918)在20世纪初选译了《诗经》61首、杨宪益的《诗经选》(1983)、许渊冲《诗经》全译本(1993)、汪榕培的“大中华文库”版(2008)。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为《诗经》,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目前研究现状

1.综述性研究居多,定性研究为主,以数据和语料库方法研究的较少。

总体而言,虽然《诗经》英译本众多,但其翻译研究仍较薄弱,普遍缺乏科学的描述性研究(吴晓龙,2017(4):130)。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CNKI)中检索相关文献后发现,通过语料库方法进行研究的仅有5篇论文。

2.《诗经》动植物英译的考证研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至今无以《诗经》植物英译为主题的专著问世。

目前针对英译本中的动植物研究主要以研究“隐喻”、“转喻”,“意象”研究居多,对于动植物名称英译的考证研究很少。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CNKI)中检索《诗经》动植物研究相关文献,发现主要以博硕士论文居多,参考文献如下:

(1)武赟.《诗经·国风》植物翻译的文化诗学研究——以理雅各英译本为例[D].青岛科技大学,2014.

(2)王彦.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诗经》中植物隐喻翻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

(3)李贵品.语境顺应视角下《庞德》诗经英译本意象翻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

3.《诗经》英译研究中植物药名这一领域有待开展细微化研究。

直到2013年,李玉良教授对《诗经》名物翻译的偏离进行了考证研究,动植物名称翻译研究才开始呈现细微化的趋势。2013年,梁高燕在其宏观的《诗经》专著研究中探讨了一些争议名物的英译探讨,涉及到“唐”“黍”等,但再进一步细化到“植物药名”的翻译研究还有待开展。

参考文献:

[1]陈佳, 张凌.《诗经》动植物英译生态翻译探微[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25):61-65.

[2]周路红.李时珍《本草纲目》引用《诗经》的意义[J].时珍国医国药,2010,12(21):3368-3370.

[3]理雅各译释. 诗经·国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4]汪榕培译. 诗经[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5]许渊冲译.诗经[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华书局,2012.

猜你喜欢
文学价值英译诗经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重读《子夜》再论其主题倾向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