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每一个民族国家都遭遇着认同的危机。在一些因殖民历史存在认同差异的民族国家或地区,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则尤为突出,而我国的香港就是这样一个代表性的区域。与祖国疏离长达100多年的特殊历史与殖民政府长期推行的“去政治化”的教育,严重阻碍了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这俨然成为阻碍内地与香港关系发展的既长远又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
【关键词】香港 青少年 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G416;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20-02
一、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现状
为了更好把握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现状,笔者采取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香港地区的青少年进行了实证调研。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最终本次实得有效问卷237份,其中有127份来自男性,110份来自女性,人数分布比较均衡。问卷主要围绕国家认同和身份认同两个部分,共设计20道调查问题。
1.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和身份认同的总体情况
本文通过“更倾向于使用哪种教学语言”“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西方的节日相比,更喜欢哪种节日”等方面考察香港青少年对国家认同的现状。通过“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对于香港和中国内地发展的关注倾向”等方面考察香港青少年对身份认同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香港青少年中男生和女生对于国家认同的差异不明显,但是总体认同感较低。另一方面,多数青少年更加重视自己作为“香港人”的身份,且更加关注香港地区的发展。
2.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与身份认同差异性分析
(1)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性别差异分析
对不同性别的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进行差异分析,发现在身份认同(t=1.839,p>0.05)、国家认同(t=0.610,p>0.05)和總体认同感(t=0.819,p>0.05)上,男女之间差异均不明显。但总体而言,男生和女生的国家认同感都比较低。
(2)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年级差异分析
对不同年级的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进行差异分析,发现在身份认同(F=2.529,p<0.05)、在国家认同(F=2.749,p<0.05)和总体认同感(F=3.127,p<0.05)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经检验发现,在总体认同感上,中三年级的认同感显著低于其他年级段(p<0.05)。
二、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缺失的根源
一百多年的殖民教育经历,淡化了港人的国家和民族观念。而殖民政府推行公民教育的背后,是蓄意以社会代替国家、剔除港人的国民意识,直接导致了多数香港青少年淡薄的国家民族意识和模糊的国民身份认同。
(一)殖民教育与公民教育所造成的特殊历史后果
从香港学校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自沦为英国殖民地开始,香港政府便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学校师生参与和谈论政治,且受到“世界公民”的教育引导,香港新生一代青少年接受更多的是“热爱香港”、“我是香港人”的意识,而作为“中国人”的国家意识开始逐渐模糊。另一方面,随着香港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势不再明显,香港本土意识也悄然发生某种变化,逐渐沦为分离主义者谋求“香港独立”的工具。
(二)两地政治制度和经济形态区别衍生的泛民主化“异邦”思想
历史的原因造成香港与内地长期处于隔离状态,对于土生土长的香港新生一代,对中国的历史也知之甚少。一方面,香港与内地的政治经济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是造成当前香港青少年身份认同摇摆和模糊的重要根源,多数香港青少年对内地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不完全了解,甚至产生误解,由此滋生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疑虑,甚至对香港特区政府推行国民教育有抵触情绪,使得其在对待国家问题上难以形成交叉认同。
(三)多元性与异质性社会因素所激发的极端思潮
在香港地区,媒体大多带有政治性,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立场以及其所拥护的政党所倡导的身份认同。作为心智尚不成熟的香港青少年,对国家政府和大陆失实的报道全盘接收,而香港媒体所呈现的“符号现实”基于社会情境和价值偏好,使得两地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差异逐渐转化为某种对立的力量,对香港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和本土身份的构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作为国家化大都市,香港吸收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不容小觑,其所呈现的“杂揉性”和“边缘性”特质,是全球化多元思潮所带来的结果。
三、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的构建路径
(一)加强政府引导,深化教育改革
回归后的香港没有经历“去殖民化”过程,随着“一国两制”的实施,香港的主流价值观仍然保持原有传统,一直延伸至教育层面,而这无疑对培育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造成关键的阻碍。因此,香港政府应重新审视自身的制度运作系统、政治价值追求和社会发展景象,重估西方传统价值和社会主义价值,考察大陆社会发展成就和香港政治实践状况,从总体上衡量和思考香港政治健康发展的出路和走向,加大推进国民教育改革,结合香港现实语境,制定合理的国民教育改革方案。
(二)促进两地交流,完善保障机制
增进香港青少年对内地的认知和互动,是当前培养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首先,加强香港与内地中小学“姊妹学校”平台建设,以制度化的形式推进两地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互动,使香港青少年有更多机会拓宽视野,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培养兼容开放的核心价值。其次,开展两地文化交流活动,如通过内地祭祖、历史文化寻根之旅,以共有的血缘记忆和情感记忆增进两地一体感。再者,高度重视香港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做好政策指引,构建香港青少年发展保障机制,为培育健康包容的青少年群体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拓宽教育途径,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认同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国家认同教育的根本所在。作为经历上百年与祖国母体分离的特殊区域,香港青少年在面对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模糊认知,归根结底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因此,应该进一步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将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积极探索香港本土与民族传统共生机制,创新文化教育教学新模式,引导香港青少年进一步了解国家和民族历史,树立爱国意识。
(四)把握媒体舆论,增强民族凝聚力
香港媒体作为联结香港和包括祖国大陆在内的外部地区的重要媒介,其作为香港青少年了解外部世界和认知国情的最主要渠道,其对塑造香港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国家认同情感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应该加强培育香港新媒体工作者,以年轻一代的思想和话语传达积极正面的国家信息,以活泼、前卫的推送方式传播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两地资讯,以此消解香港青少年对国家和大陆地区的偏见和误解。将政治的符号形式与香港青少年的价值观念进行有效的糅合,将香港社会立命之本的“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公平公义”等核心价值与新时期国家提倡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融合,建立共同的价值理念。
四、结语
青少年作为香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国家认同状况不但直接影响香港的稳定与发展,而且对维护国家主权、贯彻好“一国两制”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全面分析香港国民教育的内在机理,探索和构建适合香港现实语境的国家认同教育路径,培育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
参考文献:
[1]任琳琳.香港国民教育之路的回顾与展望[D].福建师范大学, 2015.
[2]吕大坤.文化认同视域下的香港国民教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4.
[3]黄康.香港媒体的“国家认同”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彭蔼(1991-),女,广东揭阳人,汉族,研究生在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比较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