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张
语文素养的提升不仅包含显性的知识性积累、方法的学习和习惯的养成,更包含阅读与写作思维品质的提升,并且思维品质的提升应该是语文素养提升的重中之重。影响写作能力提升的痼疾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可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与思辨性迫在眉睫。
一、立足成长规律,调整训练短板
1.高中生具备一定认知能力
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多数人认为创造力与智力属于不同的能力,但不可否认,他们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依靠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高中阶段是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期。生理与心理都已经相对完善与成熟。从智力角度而言,高中阶段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好时机。
因此,从人的认知方式及思维特点看,高中阶段是理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判断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孩子步入思维成熟的黄金时期是高中阶段。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2.作文教学应符合时代与社会要求
现代语文,是指順应时代发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构建具备现代化特征的语文课程。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表现了语文教学的新动向。在以往教学中,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的短板。以作文教学为例,作文选择捷径,追求即时效益,其结果是作文模式化、技术化,甚至出现新八股文。思维惯性很可怕,他会让学生思想和心灵钝化。写作文学作为个体的精神创造活动,它的生命性体现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因此,教师有必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思辨性”是我们民族思维的薄弱之处。理性、思辨性、批判性的欠缺,从更长远的角度而言,影响整个民族的思维素养与精神品质。从思维方式演变而言,人类思维经历神学思维(信仰)、玄学思维(迷信)、科学思维(辩证)三个阶段。我们民族思维停滞在“玄学思维”阶段,缺乏“科学思维”能力。理性思维能力欠缺。在漫长的皇权专制社会,批判是行不通的,文字狱便是明证。但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理性思维与批判性”是一个现代公民最基本的素质。因此高中生需要理性思辨及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迷信,保持怀疑与质证,保持理性与独立判断。
二、明确考查核心,改变狭隘评价
1.高考命题关注学生独立人格
高中作文命题曾经百花齐放,然而近年来,有一个变化大家有目共睹:命题倾向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文化、关注人生中某个现象或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意见。审题训练的核心为:对学生抽象能力与概括能力、比较能力与思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写作角度核心则是对考生思辨过程中表现的独创性的观点的训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思维的发展”定为“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考评价也逐渐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目的,推动中学语文教学根本性变革。
以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为例: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2017年的江苏省作文题指向了一个带着时代气息的实物——车。“生活中离不开车”点出车与生活密切相关,材料本身就带着火热的生活气息,即要求考生紧密联系生活去写作;考查考生是否关注生活,能否深入思考生活。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情则无文,情真则文真。唯有倾吐真情才能彰显作文的个性风采。将“这一个”表现出来,则需要作者去关注生活。不再人云亦云,而是以新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冲破思维迷障。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正逐渐摆脱教条式道德说教,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关注具体问题,让学生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成为思考的主体。
2.作文评价关注自由思想
特级教师蔡明老师在解读2017年江苏省作文评分细则中说道:“不要一写文章就名人开会,名言荟萃,无自己的话。”他提出“有话要好好说,说自己的话,由实入虚扣住车的特性,不能毫无依据地关联,不是不可以用名人名言,而是要看能不能用,应不应该用,适不适合用,写作中名人名言不要只为了用而用,导致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而细细读来则是言之无物。”传统的掉书袋和假大空的作品已被历史淘汰,何永康老师在201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中提出:“文章要自己去写,要写自己,要写生活。”说自己的生活、抒自己的想法得重视。
纵观2017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我们会发现那些考场佳作,议论类的文章往往有一个好的由头,紧扣车与人的中心形成独到的观点,分层展开,纵横捭阖,鞭辟入里。如佳作《车中窥人》,考生能通过生活中的现象,从“车中窥人”的角度,深刻地窥视出人的矛盾心态,即“渴望以车身的华丽吸引路人的注目与认同,又无时无刻不限制这种认同,存留着私密,保护着心底卑微的安全感”。可谓抽丝剥茧,入木三分。紧接着作者穷追不舍,揭露这类人的实质是天性与人性的博弈,是用车来伪装空虚的心灵。而后作者并不停留在表层,进一步分析其深刻原因是车中人长期习惯于以自身的权柄,狭隘的胸肠,衍生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从而失去了与民推心置腹、开诚布公的能力。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打开生命之窗,让自己内心得到释放,以真诚拥抱广阔的世界。该文特色是观点聚焦集中,独出机杼,思维品质卓异,见解独特,思想深刻,论证分析鞭辟入里。可见,作文评价已从关注写作技术层面上升到关注写作的思维质量,切入语文教学核心机制,关注语文素养提升。
三、尝试纵深教学,唤醒自我觉醒
叶圣陶先生认为,学习写作不单是在空白的稿纸上涂上一些字句,重要的是在学习思维。他认为:“思维是脑子里在说话,如果写出来就是文字。清明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组织完整的语言。”思维需要开阔,也需要细致严密,思维训练需要一步步落实,由浅入深进行纵深式挖掘,从而使学生思维张合有度。
1.对点分析——挖掘思维广度
以训练题为例:
据语文出版社近日透露,新修订的中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大幅调整,40%原有课文被替换。新版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比重,相关课文最高占到全部课文的40%,并且增加了古诗文教学内容。语文教材修订,迅速成为广受热议的话题。
我们可以做如下练习:一是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二是由学生选择立意并完成片段。三是选择不同层次学生写作片段进行集体修改。四是呈现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品读经典,聆听高处的声音》片段,让学生独立修改各自的写作片段。
特级教师黄厚江说过:“教师要带着作文的种子进课堂”,然后师生互动,使这粒种子萌芽破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学生互改到自我完善的过程必不可少,学生互改环节让学生在“聊天”中找到打开思维“黑箱”的钥匙。独自修改环节能让学生的思维广度在冷静中沉淀。
2.辩证分析——提升思维深度
以训练题为例:
投影呈现盛家厍组图及历史。
盛家厍老街,曾住过不少名人。镇志记载:“明洪武十九年(1386)明太祖朱元璋将女儿寿春公主嫁给开国功臣傅友德之子傅忠,并在南门外建驸马园,今中南弄遗有一个巨大的石墩。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徐师曾,筑室在南湖之上,盛家厍南。原盛家厍商铺中以张万茂酱园、吴祥兴南货与宣家鱼行最為有名。
盛家厍尝有“两界星河涵倒影,千家楼阁载浮萍”的盛况。
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如下思考:面对即将消失的古建筑,你认为庆该怎么做?①不修缮,好吗?②修缮,如何修缮?是整旧如旧还是整旧如新?
训练题中的盛家厍是吴江的一条老街,经历岁月的洗涤,已破败不堪。来源于生活的材料题便于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材料内容力求引导学生理性思辨,彰显价值理性,通过辩证的思考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训练中,学生不能简单地找到某个权威人士的观点,而是需要深入思考,避免片面性,从而体现学生的价值取向。我们不是让学生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我们在意的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如何一步步深入思考,如何条分缕析、有层次地表现自己思考的过程。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良好的思维训练在于探究,在于思考的深度与广度。纵深式训练能够逐渐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
李嘉诚说过,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学生的写作应该是生命写作过程,写作主体的潜在思维能力被挖掘,创造力、表现力、想象力得以体现,语文素养提升方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