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反思

2018-12-15 01:18梁伟新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老梁王维美的

梁伟新

这是我第四次执教这篇充满灵性之美的唐人书信了,时间过去了十二年,在四个不同年纪学生群体的课堂上。我感觉:这一次,比前三次有突破,那就是我不单重视文言,而且重视文脉,甚至也触摸到文体。

在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上,我注重层级把握。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确定的四大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審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我把本文教学的目标定为三个层级。目标一主要是积累文言、背诵文章,落实双基;目标二主要引导学生感受王维诗文的特点,实现语言的建构和思维的发展;目标三主要引导学生欣赏王裴间脱俗的友情,实现对文本的鉴赏和审美,同时加强学生生命情感体验,打通教材、学生、老师之间情感的有机联系,实现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完成文化的传承。

语文课堂教学要在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方面下功夫。如何在这节课上发展学生思维,我主要从问题设置和作业布置两环节来实现。王维明知道裴迪在温经准备应科举考试,为何忍不住邀请他来山中?凭什么王维认为裴迪能跟他共赏山中美景?假若裴迪收到此信,猜想他会不会应邀前来,理由是什么?问题的设置必须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有梯度,螺旋式上升。学生思考有难处时,教师要善于搬凳子、架梯子、搭棚子,以助思考。

学生在课堂上对王裴间脱俗真挚的友情难以全面把握时,我及时引导学生回顾诗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苏轼文《记承天寺夜游》来辅助理解,改编罗丹的话“生活并不是缺少美,也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是面对美时缺少共振的心灵”来提升思考高度。在作业环节,我特别设计一道加强思辨精神的写作题:阅读光明日报一篇文评《为什么说盛世读王维》,尝试反对作者的观点,写出相应的理由。这道题是课的尾声,主要加强学生对学术论文的阅读强化,实现本节课选文有诗歌、散文和文论的覆盖,既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求异思维和质疑精神,也从另外的角度来欣赏王维诗文的价值。

这节课上,我尝试写了两段下水文,得到学生极大认同,在现场和升级版的《与老梁书》中均有很好的反馈。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王裴间脱俗的友情时,采用集句法从王裴交往的诗文中整理一段主题为知己的话:“你是接舆狂人,我是五柳先生,或许你是子期、我是伯牙。不对,你是秀才、我是摩诘,你便是我,我便是你。你说芙蓉堪怜、自开自落;可知知音顾怜、善哉善哉。你说轻舟隔水、遥遥不识;可知泊舟由我、闲看清波。你说连山秋色、惆怅何极;可知山翠拂衣、且行且忆。你说浮名何益、从此安禅;可知渡头落日、醉笑狂歌。我说:寒山清月、辋水沦涟、村墟夜舂、疏钟相间,念往昔、仄径清流赋诗情不已。我说:春山可望、春水生波、春风百草、春色可期,待来年、相邀从游美景有深趣。天机清妙如你无忽不一。”当然,这样做不仅很好地重构文章的语言,完成教学的小结,更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欣赏文章的美,教师为学生做了一次唯美语言表达的示范。

课堂延伸环节是对王裴间的书信模仿,我在这里给全班同学回了一封信《与诸君书》。

诸君在信中予吾一切关注、关切、关爱,老梁一并谢过。

“老梁”将来确定会成为“老老梁”;“老梁”会不会成为“梁老”,这事难说的很。即使海威抬爱说我已是“梁老”。

常小妞的糖大家都尝过。黄丽记着老梁发糖时的一抹微笑和一句洋洋自得的话语:什么样的人就会买什么样的糖。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那糖最最精致。

张陶认为老梁上课像爱唠嗑的东北大妈。啟元不太同意此观点,他认为老梁是“金刚怒目”。老梁一直认为自己是菩萨低眉、尼姑思凡。老梁平生乐事就是看丑女出嫁、美女出家,看好人不高寿、贼人老不死。

“春风过驴耳”是老梁对大家温柔且毒辣的批评,一度占据咱班热搜词条第一名。老梁进一步认为,只听“春风”的“驴”必然会丧失驴生三季,驴生会变得残缺不全。

老梁的小理想就是站到讲台前,带领一帮愿意跟他一道看风景的人岭南塞北、风霜雨雪、古今中外、家长里短,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直到地老、哪管天荒,等到他也站成一道风景。施一公说:一生只为一件小事而来。“诸君虐我千百遍,我待诸生如初面”,如此,很好。

读着这封回信,学生感动不已。信中所叙之事就是我跟他们共同学习成长的教学点滴,此时完成教学情感的升华,这时我感觉我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真正用“教材教”,用生活、生命在教,由此来体味书信的灵性之美。这点正像孙绍振说的那样:抒情并不纯粹是一种语言的技巧,而是一种心情,一种心灵的丰富,一种把心灵价值放在其他一切价值观念之上的执着。这一刻,我和学生都感受到了教学的高峰体验,真的是好享受。

以上是我教学体验较为成功之例。如让我再次执教本文,我会在设置“岔道口”问题上下功夫,让学生的思考更紧凑和深入。我还会加强自己的朗读水平,希望通过声音能向学生很好地传达文章的韵律之美,带动学生通过朗读这最直接的手段去欣赏文章。当然,我也必须加强写作,让自己的语言跟上思维,且能更精炼地表达思维,用精致的母语影响、滋润学生生命成长。

猜你喜欢
老梁王维美的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完美无缺
完美无缺
老梁中套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长梦如箴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