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燕迪
【摘 要】 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曾长期影响着世界陶瓷的发展。但是现如今国内对陶艺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却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反而是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形成了一套套完整的从幼儿到成人的陶艺教学课程。可见幼儿陶艺在幼儿教育中里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幼儿也可以通过陶艺教育更加全面协调地发展。
【关键词】 幼儿;陶艺;意义;目标;原则
用教师的教架起艺术与生长的桥梁,让中国陶艺艺术在孩子的成长轨迹中留下浓墨的一笔,让幼儿的成长更具艺术的芬芳。
一、幼儿陶艺活动的意义
深入挖掘并践行陶艺活动的意义将促进幼儿陶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为了孩子的成长加注最新活力。
1.鍛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这样描述道:“制瓷,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可见其工艺之繁琐。虽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工序也有所减少,但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完成一个陶艺作品,还是要花上不少功夫的。从前期的揉陶泥,排掉泥巴里的小气泡,到孩子通过捏、压、拍、切等一系列动作制作陶艺作品,再到后期给作品上釉、装窑等等,其实都促进了幼儿动作的发展。由此看见,幼儿陶艺活动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2.丰富幼儿的创造能力。陶土具有容易塑形的特点,任凭孩子捏、揉、搓、压、拍,最后都会是一件件富有特色及创造性的作品。孩子在进行陶艺作品创作时不受自然知识、规则制度、传统观念等现实条件的限制。例如:孩子会天马行空用一只立体的小碗来装饰他的陶瓷小拎包;会在父亲节时制作一个叶子形状的烟灰缸;还会将喜欢的童话故事用手中的泥巴把它呈现出来……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可以在具有创造性的陶艺活动中尽情发挥。
3.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美”是对陶艺的视觉反应。我国有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曾说过:“人们每天瞻仰着这样完美无缺的艺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试想,当一群烂漫天真的幼儿欣赏着一件件精妙无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陶艺作品时,他们必定会受到感染而沉醉在迷人的艺术境界中,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所以陶艺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启蒙审美教育有重要方式。
二、系统建立幼儿园陶艺活动的目标
幼儿园的陶艺活动,并不是如同一些陶艺学院那样希望学生们成为陶艺家或是获得一项赖以生存的技能为目标。而是通过形式多样的陶艺活动去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创新意识等等。让幼儿通过对陶艺作品的学习和欣赏,陶冶幼儿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幼儿了解中国陶瓷艺术,传承中国陶瓷文化。
1.认知目标——了解陶艺文化知识,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创作源于认知,幼儿在进行陶艺创作前,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特征,这为幼儿的创作活动奠定基础的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例如:中班陶艺活动《可爱的大熊猫》中我们会给孩子观看大熊猫相关视频和照片,让孩子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到大熊猫的特征,并通过大熊猫不同的行为、动作去分析每一只大熊猫的性格。这样孩子们虽然都在用陶泥制作大熊猫,但是每只大熊猫都形态不一、千姿百态。
2.情感目标——激发玩泥兴趣,体验陶艺活动乐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人才成长的起点。人们都会乐于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比如花同样的时间做一件,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飞快地流逝了,但是如果是自己讨厌的事,每分每秒仿佛都是坐如针毡。由此可见,在幼儿陶艺活动中,兴趣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要让孩子在制作陶艺作品中获得无尽的乐趣。例如:小班陶艺活动《毛毛虫》中提到幼儿逐渐对陶艺活动产生兴趣;中班陶艺活动《手的联想》中提到体验创造性的作品,陶艺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大班陶艺活动《我和大师学做壶》中提到欣赏大师的作品,对陶艺活动感兴趣。
3.动作技能目标——发展手眼协调,掌握基本技法。在陶艺活动中,无论是揉泥团的手法、还是拉坯定中心的能力、或是盘泥条的技法等等,都需要有一个技能的学习,因而技能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小班陶艺《彩色的豆豆》中要求幼儿初步尝试并学会搓圆的方法;小班活动《妙妙饼干屋》中要求幼儿学习压扁的技能。中班陶艺活动《葡萄》中要幼儿学习搓圆,表现葡萄的特征,中班陶艺活动《有趣的脸》中要求幼儿学习用拍、滚压等方法制作泥板。
三、幼儿陶艺活动设计的原则
基于幼儿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生理特征的需要,我们设计的陶艺活动必须迎合孩子们的这些特征,坚守这些活动设计与开展的原则。
1.适宜性原则。陶艺的制作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思维、认知情感和个体差异,制定相适宜的要求,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对小班的要求就是初步感受泥,能够喜欢玩泥;初步认识、接触陶艺制作的工具,养成良好的陶艺活动习惯;萌发对陶艺活动的兴趣。对于中班的幼儿,我们就要求孩子们能够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创作感兴趣的实物;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作品。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能主动参与多种陶艺活动;较为熟练地使用工具等。
2.生活性原则。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陶艺教育可以从大自然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激发创造性想法。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将大自然中的元素带入到陶艺活动中来。例如:孩子们可以利用树叶的轮廓切出树叶,因为经过树叶的按压,陶土上会留下树叶的经脉,使作品看上去更加栩栩如生。
3.创新性原则。幼儿陶艺教学应着重发展幼儿的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例如:《会走路的杯子》《汽车总动员》《我设计的房子》等活动。教师要多去和孩子沟通,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并鼓励孩子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通过泥巴展现出来,让孩子的创意充分地发挥、展示出来。
陶艺活动真的是一门真正的寓教于乐的课程,能让更多幼儿在娱乐中了解我们悠久的陶艺文化和千年流传的陶艺历史、工艺。幼儿在陶艺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持久的注意力等都是孩子们成长中重要的财富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小默.浅谈幼儿陶艺教育[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7.3.
[2]陈鹤琴.陈鹤琴全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1日
[3]孔起英,庄新宇.陶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