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娟
(辽宁省阜新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脑出血是一种非外部创伤性的颅脑内血管破裂出血的病症,是一种常见的高危病症,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呕吐、头晕、运动障碍等,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治疗的不及时等其他原因会导致如心力衰竭、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1]。目前脑出血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方法逐渐成熟的背景下,病死率得到了基本控制,但是其的致残率还是居高不下,严重影响部分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展开良好的护理,尽量规避不良症状的出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治疗恢复效果。本文将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对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患者的年龄在38~75岁,平均年龄为(58.5±2.1)岁;出血部位:基底节22例、丘脑8例、小脑6例、脑叶4例。对照组有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患者的年龄在37~76岁,平均年龄为(57.9±1.9)岁;出血部位:基底节21例、丘脑10例、小脑5例、脑叶4例。排除合并严重心脏疾病患者、精神意识严重障碍患者、二次或多次发病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在详细了解本次研究进行的目的及流程的基础上由患者签署或其家属代为签署参与同意书,患者的自身条件和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条件均符合本次研究进行的要求。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指导、病房护理等。给予观察组患者预见性护理程序护理。主要内容为:①入院护理。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详细为患者介绍医院的医疗设施与医疗资源、相关的管理制度等,减少患者的陌生感,使其对所处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②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常因为发病急、病症重、转归不明确、痛苦程度较高等原因有较大的恐惧、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甚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严重的应激行为,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2]。此时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经常与患者交流沟通,给患者讲解治疗方法的目的、简单流程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促进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了解,引导其以客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③并发症护理。脑出血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高。护理人员要定期更换、清洗患者的床单等,使床单保持整洁干燥,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定期对患者的尿道口进行擦洗。同时加强生命体征的检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医师处理,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概率;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以轻柔的力度按压患者的受压部位,促进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减少压疮出现的概率。
1.3 观察指标和效果评价标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0.3±2.1)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5.1±1.9)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脑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对于其的护理工作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很积极的指导意义。预见性护理程序是以患者为中心、采用科学的手段、以人文化关怀为基准出发点、有效处理问题、提高患者的治疗主动性及依从性的新型护理模式[3]。其严格遵守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避免一切可能诱发并发症的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治疗康复质量。以入院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为主的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质量。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7.5%,远低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20%,二者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其良好效果。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n(%)]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