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拔针后按压手法的研究

2018-12-15 08:23马雯男李红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2期
关键词:针眼皮下输液

马雯男 李红娟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静脉输液在临床当中属于一项基础的护理操作,其作为及时、有效的补液以及给药途径,在对疾病进行临床救治和康复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医疗水平以及输液要求的日益提高,留置针已经成为其常用工作,其具有创伤较小、减少穿刺次数以及固定给药等相关优势,然而拔针按压不当则会引发淤血,使患者痛苦明显增加。根据相关研究表明[1],常规拔针以后按压手法,采取拇指指腹横向按压穿刺部位进行止血的时候,由于皮肤组织厚度较差和穿刺的角度,导致血管穿刺点与皮肤穿刺点不在同一个点上,虽然对皮肤穿刺点进行按压,然而却忽视对血管穿刺点进行按压,所以,非常容易引发穿刺血管渗血皮下淤血。根据相关研究表明[2],采取改良按压法,血管穿刺点以及皮肤穿刺点都能够完全给予按压,能够有效防止穿刺点部位的出血,使发生皮下淤血的概率明显减低,同时还可以对血管给予有效保护,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文笔者选取2017年1月~7月乳腺四口腔科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200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7月乳腺四口腔科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

200例,只以首次输液为例,将其按随机抽样方法随机分成实验组(纵向按压法)和对照组(传统式横向按压法),每组各100例。当中,实验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在18~71岁,平均为(40.8±3.4)岁;对照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在20~72岁,平均为(41.9±4.5)岁。

1.2 临床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器械全部由同一个厂家以及同一个批号给予穿刺,在穿刺过程当中临床医护人员采取手背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期间没有发生渗漏情况,按压时间全部为5 min,同时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按压。

1.2.1 对照组方法:对照组对患者实施以往常规的横向按压法,指的是在静脉输液完毕以后,在拔针过程当中护士采取拇指和食指的指腹轻按皮肤针眼,等到针头拔除来以后,要将按压的力度增加,但是其他没有任何变动,一直到整个按压过程完毕。

1.2.2 实验组方法:实验组对患者采取纵向按压法,指的是在静脉输液完毕以后,在拔针过程当中护士采取大拇指的指腹横向按压皮肤针眼部位,等到针头完全拔出来以后,立即通过拇指按照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一直到与穿刺血管保持平行,并且将大拇指向上移动,将整个大拇指将被刺血管加大力度进行纵向按压,使受到压迫的面积明显增大,使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共同受到压迫,一直到按压过程完毕。

1.3 观察指标。皮肤出血:拔针按压后,皮肤针眼可见血液渗出;皮下出血:拔针按压后,皮下形成血肿或皮下瘀斑[3]。对比两组患者皮肤出血以及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本实验结果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统计学分析和假设检验,进行t或卡方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100例,皮肤出血6例(6%),皮下出血8例(8%),对照组100例,皮肤出血14例(14%),皮下出血17例(17%),实验组患者的皮下出血和皮肤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皮肤出血和皮下出血情况对比[n(%)]

3 讨 论

现如今,临床静脉留置针拔针以后仍然伴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按压时间不够、按压方法错误、按压面积相对较小或者力度不适针,上述相关问题与静脉输液拔针以后的皮肤出血以及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具有密切关系,对下一次的静脉穿刺带来较大影响,进而使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依从性明显降低。静脉留置针在拔针以后,由于按压手法的不同会造成穿刺点出血以及淤血,在临床当中的发生率较高。因为进针角度、护士责任心、穿刺技术、按压时间。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证实[4],最长的大约为2.5 cm,并且在实际操作当中还发现年资较长的护理人员常常习惯于穿刺皮肤以后再沿着血管的上方移行一段距离以后在刺入血管的方式。

静脉输液指的是通过大气压以及液体静压原理把大量的无菌液体和药物从静脉输入到机体当中的一种方法,凝血机制良好的患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 min,最佳时间为3~6 min。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明确掌握的操作技术,虽然看似较为简单,但是技巧却很多,一旦应用得当不但可以使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使护患纠纷明显降低。根据相关研究表明[5],静脉输液结束以后,对穿刺点采取干棉球进行按压,立即将针头拔除,之后在对穿刺点进行局部按压。所以,以往的横向按压法是拇指、中指的指腹压力长度最大在2 cm以内,如果中心采取皮肤穿刺点(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管之间的距离仍然在1.5 cm左右),会造成一些血管针眼没有被有效压住,因此,一般是对皮肤针眼进行按压,但是对血管针眼给予忽视,这就会造成血液沿着血管针眼流入到皮下,进而造成淤血或者瘀斑。然而纵向按压法,由于绝大部分成年人的拇指长度在2.5 cm以上,因此,纵向按压过程当中[6],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基本能够顾及到,不会出现由于按压不当造成的血管针眼出现皮下淤血或者瘀斑。根据相关研究表明[7],采取无名指、中指以及食指沿着血管走行进行按压,可以将血管针眼和皮肤针眼进行按压,进而可以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另外,采取纵向按压法,不但能够使皮肤针眼受压,并且还可以使血管针眼受压,局部受压的面积相对比较大,能够避免局部皮肤出血以及皮下淤血的发生。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100例,皮肤出血6例(6%),皮下出血8例(8%),对照组100例,皮肤出血14例(14%),皮下出血17例(17%),实验组患者的皮下出血和皮肤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相关报道相一致[8]。因此,本文笔者建议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改变以往的横向按压法,而是采取纵向按压法,进而能够使发生皮下淤血的概率最大程度的降低。

综上所述,对静脉留置针拔针以后采取纵向按压法,可以避免拔针以后发生皮下出血和皮肤出血,使患者痛苦明显减轻,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针眼皮下输液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打针后如何避免皮下瘀青
针眼
——破溃
树荫下的绣娘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打完针千万不要马上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