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发成就了“神木王国”,树化玉也成就了蔡永发。目前,其企业已经成为瑞丽规模最大、树化玉精品最多,集树化玉毛料开发、加工、成品零售批发、玉文化宣传,以及餐饮、度假和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珠宝文化企业
瑞丽,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这座素有“中国翡翠之源头”的边陲小城,除了山清水秀、气候四季宜人的自然美景,几乎撑起了“美丽经济”的半边天——除了翡翠闻名于世,还有黄龙玉、琥珀、树化玉,以及彩色宝石、半宝石等几十种珠宝品类。
瑞丽,是一个诞生神奇的地方。
只要你有思想又勤奋,想干事终能干成事。16岁就到瑞丽“闯天下”的福建小伙蔡永发,就是众多瑞丽神奇的创造者之一。1996年,蔡永发靠一把雨伞发家,成长为滇缅“伞王”;积累了第一桶金后,蔡永发和小伙伴们又联手挑战艺术品金融这个行业“老大难”,以翡翠、红木为抵押物进行贷款业务并由此“致富”;2002年,目光独到的蔡永发敏锐地发现缅甸树化玉贸易商机,遂斥巨资大量收购树化玉,以致成为“树化玉大王”。
1998年,蔡永发去缅甸走访伞具市场,在曼德勒代理商家里,发现厅堂上供奉着一段段似石似木、流光溢彩的宝贝——当地人尊称的“神木”。
初见“神木”的蔡永发,了解始于缅甸民间美丽的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顿悟成佛,聆听过佛经的树木沾上了佛气。后来释迦牟尼涅槃时,树木要追随佛祖而去,因法力不够而沉入地下,得到了永生,变成了玉石。当地人用来镇宅避邪,以求家庭平安,万事如意。
代理商更是“现身说法”:直言自从请回神木后,生意就开始做得顺风顺水。见蔡永发听得入迷,代理商就送了他一小截神木。
蔡永发后来才知道,树化玉在我国历史上同样“名声显著”:古人除了用其奠基、镇宅、观赏、收藏,东晋赫赫有名的道家葛洪,还捣炼木化石做过长生不老药。
将神木“请”回国的蔡永发“照葫芦画瓢”。谁料这一学,伞具生意竟然越做越大,并在短短几年内做成了出口缅甸的“伞王”。
有朋友请教做生意的诀窍,蔡永发笑着回答“是神木护佑”。
朋友的好奇心来了,恳请他看看神秘的“神木”,到底是什么?看到“神木”,朋友乐了。说这是远古树木变成的石头,原来叫木化石,属于古生物化石。
蔡永发邀请专家、学者、同行,发起成立了中国收藏家树化玉收藏委员会,并担任执行会长
2001年前后,木化石小规模进入瑞丽;2002年后,有中国人跟着卖起了木化石。大家开始把玉化的缅甸木化石叫做“树化玉”,以期把干料、种水料区分开来。木化石有了初步的品质细分,并升级为“树化玉”,方才在业内开始崭露头角。
2003年,是树化玉发展关键的一年。云南省政府修改文物保护清单,在文物保护条例中取消了对硅化木交易的限制。公开合法的交易形成后,缅甸人、中国人开的树化玉商店,雨后春笋般的多了起来,形成了缅甸人在姐告边贸区卖毛料,中国人在华丰批发销售成品的局面。
也正是在2003年,蔡永发和一位做物流的邻居喝茶聊天,邻居谈到一些人到他这里来运输树化玉,运到内地卖生意好做,他也跟着牛刀小试,果然钱好赚。
邻居的跨界经营深深触动了蔡永发,同时点出了一直困扰着他的“企业升级难题”:雨伞打的是价格战,技术门槛不高而附加值低,而树化玉是亿万年前的遗世孤品,又给人带来好运——跨行做树化玉因此成为蔡永发“商业突围”的新路径。他把公司原有生意交给家人打理,自己则为树化玉全力以赴。
初涉树化玉,蔡永发就背着一只装满现金的皮包,每当邻居“掌眼”看好毛料,他就抢着争着付钱,按规矩出了钱就算入了股,就这样一步一步获得了经验,学会了看毛料也熟悉了行情,自此步入了树化玉行业。
虽是树化玉市场的新人,在瑞丽和曼德勒间来回穿梭次数多了的蔡永发,却有着自己的商业判断,他重点做数量稀少的色料,做高端,凡是他看上的,就会毫不犹豫地高价拿下。
缅甸商人听说了他的名气,挖到好的毛料后,就会主动联系卖给他。蔡永发于是组织技术工人,办了个加工厂,进行深加工。很大某种程度上讲,树化玉加工过程就是“赌石”的过程。毛料被外壳包裹着,成品能有一个好的形状,一种好的颜色,只能靠运气。日积月累,市场上绿色的、红色的精品树化玉,就这样慢慢流转到蔡永发的手上。
令蔡永发和同行们没想到的是,中央电视台先后两次对树化玉的宣传报道,对树化玉的普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4年前后,央视《走近科学》栏目报道了“玉石上长虫子”的稀奇事,说的是在瑞丽树化玉市场上发现附生的远古虫子化石。节目播出后,树化玉名声大振。
两年后,央视《走遍中国》栏目再次报道了树化玉,闻讯而来的客商云集瑞丽,很多树化玉还没加工完成,就被客商下单订购。
目前,瑞丽市经营树化玉的商铺共有500多家,200多家加工作坊,从业人员逾万人,分布于瑞丽和姐告两个区域的五大市场。
随着大量收藏爱好者的进入,尤其是像蔡永发这种实力藏家的强势推动,树化玉的品牌影响力日渐提高,一个标志是树化玉中虫料、色料的价格直线攀升。
市场初期,树化玉毛料以公斤计价,一堆统货每公斤20元至60元,缅甸人观察到客商的喜好后,渐渐地把毛料分级为干料、种水料、虫料、色料;到了2013年,品质稍好点的毛料不按公斤,而是按堆、按件、按个卖了,绿色的树化玉毛料涨到天价,按公斤折算已接近万元。
2018年3月初,蔡永发来到那吐机县考察。还没有到场口,就远远看见很多挖掘机,如一把芝麻粒撒在山坡上。走近仔细数了数,竟然有47台挖掘机同时在工作。
这个场口,在伊洛瓦底江支流边二公里处,蔡永发去年来过两次,上次只有8台挖掘机,深处大概挖到10米左右,而现在最深一处已挖到30米了。终于,一件目前长度最长、重达10多吨的树化玉“大树杈”被发现。
2018年4月底,树杈总长18米,树杈跨度最宽处有4米左右的“树杈王”,被提升到了地面。一棵亿万年前被封藏的古树,就这样被石农唤醒。蔡永发毫不犹豫地交了定金将其买下。
有努力自然就有收获。1年去缅甸矿区六七次的蔡永发行事果敢,矿区上的大料是见一件收一件,27米的大料、56米的大料不断被他收入囊中,蔡永发因之成为缅甸人眼里的“树化玉大王”。
2017年初,蔡永发宣布筹建瑞丽市树化玉博物馆,构建自己心目中的“神木王国”。
缘何打造这座树化玉博物馆?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开始,中缅两国的经贸合作得以进一步建设实施。瑞丽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树化玉、木化石最大的集散地,打造‘一带一路’上的树化玉文化窗口,由此成为筹建博物馆的初衷。”对于外界的疑惑,蔡永发坦言:“随着树化玉不断被开采,它的资源已经越来越少、甚至面临枯竭的境地,如果再不加以保护,将来人们仅仅知道‘树化玉’3个字,却实难再见其真身;其次,精品树化玉非常稀缺,能尽我所能将最好的精品保留下来,留在瑞丽,而不应流失在外;再次,很多人将树化玉称之为‘树化石’,事实上,大家对树化玉的认识十分有限也有失公允,因此我要通过打造这样一座科普性的专业博物馆来提升和改变人们对树化玉在认知上的匮乏与偏见。”
建馆的另一动因,则源于一个数量很小但意义重大的订单。2016年4月,蔡永发接到一个来自缅甸树化玉协会的“跨国订单”:用树化玉材料雕刻四套8只杯子,杯身上雕刻嘴衔橄榄枝的和平鸽。
完工交接后,蔡永发从缅甸首都内比都听到消息,2016年8月昂山素季率领缅甸新政府首访中国,而他们团队加工创作的树化玉作品位列国礼清单。
加工国礼的喜悦,印证了蔡永发此前对“树化玉如何可持续发展”的担忧。
蔡永发成就了“神木王国”,树化玉也成就了蔡永发
近年来,瑞丽凭借地处中缅边境的优越地理位置,已发展成为中国树化玉最大的市场集散地。自2000年开始,树化玉真正进入中国,彼时,中国几大重要的珠宝产业基地,包括广东的揭阳、平洲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是瑞丽早于这些地区得以率先发展。
从2002年至2003年间,瑞丽第一个树化玉市场逐步形成。在当时中国珠宝市场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树化玉市场也得以迅猛发展,其价格每年都以一倍的涨幅快速递增。直至2006年树化玉的市场价格开始出现一定的不稳定性,经历了几番起落,而今不可否认的是,树化玉精品仍在收藏市场中受到众多藏家的青睐,其价格更是居高不下。
为顺应瑞丽树化玉市场日渐成熟的发展需求,蔡永发牵头组织当地树化玉企业经营者们自筹资金,于2013年9月正式成立瑞丽市树化玉协会,蔡永发担任该协会名誉会长。
不仅如此,蔡永发还邀请专家、学者、同行,发起成立了中国收藏家树化玉收藏委员会,并担任执行会长。
有了树化玉行业管理组织,蔡永发在2016年就着手准备建立树化玉博物馆,意在打造中国第一家树化玉专业博物馆,致力于树化玉的专业研究、科普教育工作。该馆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一期投资上亿元,共分精品区、科普教育区等多个功能区。
2017年7月中旬,瑞丽市树化玉博物馆第一次亮相,参加昆明国际石博会,赢得了与会专家、藏家的赞誉,获得了一金二银的好成绩。其中金奖作品《青帝》引来媒体围观,争相报道。
蔡永发成就了“神木王国”,树化玉也成就了蔡永发。
亲历了中国珠宝市场10余年大起大落的蔡永发,因与神木的相识、相知却始终能够稳步前行。目前,其企业已经成为瑞丽规模最大、树化玉精品最多,集树化玉毛料开发、加工、成品零售批发、玉文化宣传,以及餐饮、度假和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珠宝文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