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全:“五个三中全会”的历史决策与重大成就

2018-12-15 02:32
中国民商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法治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正是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必要回顾和梳理40年改革历程中的重要决策和重大成就,为即将开启的新的改革探索积累更多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改革进程以来,我们历经了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探索,从无到有构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扭转了文革的动荡混乱走向依法治国并不断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可以说,中国的改革事业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

在40年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会承担着经济发展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做出的。

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驱,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曾参加过6次中央文件的起草,其中3次分别是十二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这3个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推动中国改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到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前,他又两次就改革的核心议题向中央提出建议,并得到采纳。

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参与者,年近九旬的高尚全先生,为我们回顾和梳理中国改革40年的历史,解读了改革开放以来作出重大决定的“五个三中全会”,为即将开启的新的改革探索积累更多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40年改革的基本历程

《中国民商》:从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当中,我们应该总结出促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本经验,在这个历史节点,请您梳理一下中国改革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高尚全:总的来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的,到目前为止,这一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改革探索”“框架构建”“体制完善”和“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四个阶段。

第一,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的改革探索阶段(1978年—1991年)。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直到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时期是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

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参与者,年近九旬的高尚全,为我们回顾和梳理中国改革40年的历史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在农村改革方面,安徽等一些地区率先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改革试验,这一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随后推广到全国。

在企业改革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在财税体制方面,推行两步“利改税”,逐步推进“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改革。

在流通体制方面,废除了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逐步培育农产品市场。

随着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和人们对推进改革的共识逐步形成,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的重点逐渐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实施了承包制、租赁制等改革措施,积极进行以厂长负责制、工效挂钩、劳动合同制为内容的企业领导、分配、用工等管理制度的改革,增强企业的内在活力。

第二,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阶段(1992年—2002年)。

以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标志,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基本内容。

到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实施“抓大放小”,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的结构调整。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许多全国性的行业总公司改组为控股公司;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对中小型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市场体系得到较大发展,取消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进一步放开了竞争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要素市场逐步形成。

第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完善阶段(2003年—2011年)。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全面部署。与此同时,党中央总结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自此,我国改革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的改革措施有: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改革了投资体制,政府投资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扩大。土地、劳动力、技术、产权、资本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水、电、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步伐加快。

第四,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2012年—至今)。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选举产生了党的新一届领导核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不仅有效应对了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风云变幻,更在相当不利的条件下取得了经济的中高速平稳增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非常明确地表明,改革不再拘泥于经济体制改革领域,而是涵盖社会、政治、文化以及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全面深代改革。

与此同时,为落实这些改革内容,如前所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还为此成立了6个专项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就将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定的改革任务分解为336项重要举措,逐一确定协调单位、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会议内容囊括了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过去的改革当中一直难以解决甚至回避的诸多议题,彰显了新的领导集体直面改革难点的勇气。通过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中国40年改革的主要成就

《中国民商》:中国的改革事业并非一帆风顺,改革的航程历经千难万险,改革的开拓却从未停歇。我们4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推动了哪些方面的重大转变?

高尚全:40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是体现在它推动我国实现或正在实现的五个方面的重大转变。

第一,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十年文革结束后,我国虽然进行了初步的拨乱反正,恢复并稳定了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但“左”的影响依旧强大。“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仍然占据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国家的发展进步仍然受到禁锢。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思想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号召人们彻底打破思想枷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打破了教条式的理论禁锢,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石。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全面部署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是由于有了这个转变,才可能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改变封闭半封闭的状况,进而迎来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内核,为我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不竭的思想理论活力源泉。

第二,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极为不易,是改革开放曾经走过的最艰难的历程,也是到目前为止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就在农村和局部地区铺开,农村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农产品日渐丰富,但城市经济因延续计划管理体制未见大的起色。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此后,经过不懈探索,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5个主要环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要求围绕这些主要环节,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其后10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以这5项工作为中心,推动了我国的发展进步。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要求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对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的认可,也是使市场经济规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里程碑。无疑,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三,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初,国务院决定设立蛇口工业区。同年7月,中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按照市场取向进行改革探索。1984年,国务院决定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1985年,中央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中央推进形成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流域开放带。这一阶段的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使国内商品市场丰富和繁荣起来,使市场因素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有力冲击了计划经济的樊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吸收利用外资从弥补“双缺口”为主转向优化资本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转变,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经济总量在2011年度全球排名上升至第二位,并连续20余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不仅仅局限于引进来,更拓展到了走出去的高度,“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G20峰会的召开都表明,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全球经济衰退,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领军者、推动者,这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第四,改革开放推动国家从人治走向法治。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传统。坚定走依法治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时,邓小平同志就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加迫切,因为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正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潮流,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并把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鲜明地突出了法治的理念。1999年3月,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能够从根本上杜绝文革那样的政治混乱,进而保障经济社会在稳定的环境下顺利发展。

第五,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转向小康。

改革开放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状况,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改革4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从1978年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3361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12363元。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民生活从满足于吃饱穿暖转变到更加注重个性和享受的多层次消费。

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一步步变为现实,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无穷的活力。

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民商》:自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议》。您认为,这份全面推进改革的《决议》最大的突破是什么?

高尚全:我认为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获得重大突破。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实际就是从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逐渐变革成为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进程当中,市场的力量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和完善改革的过程,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央认为这个问题从理论上做出新的表述,条件已经成熟,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多个过去绕道走的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时期的改革难点和重点,解放思想、创新理论,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