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维
【摘要】小学美术作为美育的重要范畴,以发展学生为己任,以培养学生欣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为载体。随着新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策略為小学美术教学锦上添花。但不管思潮如何发展、理念如何更新,都不能脱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定位。尤其是在学生美术素养相对有限的状态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引领、点拨效能就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要手脑并用,借助教师引领发展鉴赏意识;唤醒兴趣,借助教师引领激发想象意识;先练后讲,借助教师引领合理设置板块;积极表达,借助教师引领彰显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手脑并用 积极表达 先练后讲 唤醒兴趣
小学美术作为美育的重要范畴,以发展学生为己任,以培养学生欣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为载体。随着新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为小学美术教学锦上添花。但不管潮流如何变化、理念如何更新,都不能脱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定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程内容的开发者、学生释疑解惑的点拨者,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们倡导落实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更不能忘却课堂教学中另一个角色,即教师。尤其是在学生美术素养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引领、点拨所显现的促进作用就尤为重要。
一、手脑并用,借助教师引领发展鉴赏意识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小学心理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教育理论,其中“解放双手”“解放大脑”就是重要的内容。这一理论更直接而形象地体现在陶行知所创作的小诗上:“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原始经验、认知能力都相对有限,对美感的鉴别与欣赏意识还没有真正建立,教师如果在美术教学,尤其是赏析课上大谈专业术语,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甚至是抵触情绪,最终将赏析课演变成为晦涩难懂的专业研讨课。有的教师为了所谓的激活课堂氛围,大讲美术家的相关轶事,学生倒是听得兴趣盎然,但这对其美之欣赏能力的提升又有多少裨益呢?为此,教师不妨摒弃单一、纯粹的“坐而论道”,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积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采用直接体验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视觉和触觉系统,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手脑并用中提升欣赏能力。
如在教学苏少版五年级上册《非洲雕刻艺术》一课时,很多教师习惯于运用教材中出示的图片,引领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在观察“非洲雕刻艺术”过程中的一些感受。随后,教师也会为学生拓展补充一些从网络上收集的图片,丰富学生的认知。这样的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洞察非洲雕刻艺术的特点,但学生的认知终究只能停留在感性化认知的层面中,为此教师则为学生提供了部分的木料,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图案的雕刻,帮助学生建立起感性体验,以便于更好地走进非洲的雕刻艺术,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由于学生有了身体力行的实践操作,形成了自己最为直接、最为深刻的感受,同时也相机产生了与其他人不同的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反馈环节中进行表达与分享,学生的感情得到了融通、思想进行了交融、心灵得到了舒展,赏析的素养也自然随之得到了升华。
二、唤醒兴趣,借助教师引领激发想象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生命成长阶段,但进入中高年级之后,随着他们生命意识的不断觉醒,创作的美术作品中却很少能够见到低年级那种大胆的线条和驰骋的想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进入中高年级之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美术表现能力的发展却与之不相符。这种巨大的落差和矛盾就导致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想象力严重缺乏,甚至会导致美术课堂教师的点拨不得生心,造成学生的想象能力始终处于原始状态。为此,美术课堂要关注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保障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以最佳的状态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真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如在教学苏少版五年级上册《表情丰富的脸》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出示了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喜怒哀乐”的表情脸,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说说这些表情都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从而将图形的视觉冲击与生命个体的内在体验进行了勾连,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兴趣点。随后,教师就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还会有哪些生活体验,又会相应出现怎样的表情。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渲染情境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想象意识,调整好自己的认知情感,在释放学生想象意识中将更多丰富的表情呈现在画作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生命个体的想象力与内在的情感体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首先敏锐地捕捉到了学生兴趣认知的激情点,为学生营造出鲜活可感的认知情境,将学生的身心意识转向自由而轻松的联想空间,继而为学生发展富有情趣的奇妙画面奠定了基础。
三、先练后讲,借助教师引领合理设置板块
传统教学理念倡导美术教学先教授方法,再创作,就是让学生在了解了基本绘画技巧后,再将教师传授的方法运用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其可取的一面,但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形成一定的制约。为此,我们倡导“先练后教”的理念,即让学生在自主性练习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掌握的方法,教师再及时出手,借以锻炼学生主动思维能力、相互协作能力、表达观点能力。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及时进行后续跟进,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传授,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先练”绝不是漫无目的的放任自流,而要让学生在真真切切的实践过程中遭遇障碍、发现问题;“后教”也不是随心所欲地教学,而是要把准命脉,扣住不足,提升教学的针对性,让教师之教落在学生的认知需求点上。
如在教学苏少版四年级上册《漂亮的房子》这一部分内容时,就不能让学生按要求照样子画,否则就算学生画出来的房子再逼真,再富有新意,也是属于机械模仿,这对于学生实践绘画能力的发展没有任何的价值。美术教学,尤其是学生绘画练习课,更应该注重学生内在认知能力的发展,将学生自主性练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笔者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并没有直接对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而是先让学生做出各有特色的房间设计,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当房子的初步形态有了,学生在实际绘画中遇到相应的问题,教师则进一步从构图、用笔技巧等方面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指导,真正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
由此不难看出,先练习的价值不仅仅是让学生创作出多么精美的作品,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解他人优秀的一面。这样的准备与操作,学生对课堂的认知就显得尤为主动,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就变得更为期待。然后,再与教师的“后讲”进行有机结合,不仅优化了美术教学环节,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四、积极表达,借助教师引领彰显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教学的主题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在课堂中,学生要拥有话语权,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困惑、交流自己的感受。然而在美术课堂中,学生需要表达,但绝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要让学生在“欲言”的过程中逐步向预设的目标迈进,甚至在课堂推进过程中形成一些意想不到的生成性字眼。教师组织、引领学生集思广益,可以让学生在彼此启发、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激发兴趣,点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在教学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黑白灰》这一部分时,很多教师都不太相信学生的能力,理应由学生表达的内容都被教师越俎代庖地讲述了出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主性表达的空间和渠道。为此,笔者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就没有急于将自己的感知和体会和盘托出,而是采用了等待的策略,引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意识,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先期的教学要求以及教材中的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效果,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讲讲自己的思路,在积极表达中互相启发,激活创造性思维。就这样,教师已然将知识点分散在不同的板块与环节中,传授的方法也没有采用机械而生硬的填鸭式,而是给了学生广阔而自由的话语空间,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畅快淋漓地表达出来,丰富了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
新课程改革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作为改革的重点,即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教师的主导角色。为此,教师需要紧扣美术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进一步发挥教师自身点拨、引领的促进作用,为学生指点迷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提升学生美术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