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继平 陈斌 黄凤珍 雷源标 欧福勇 姚晓喜
摘要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对脑梗死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脑梗死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给予尼麦角林治疗,对照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给予谷维素片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少于对照组。结论:尼麦角林在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治疗中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 尼麦角林;脑梗死后;抑郁;疗效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血液供应减少或障碍导致的相应脑组织坏死软化,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的疾病的总称,其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且患者死亡率与年龄呈正比。脑梗死后抑郁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可达33%,其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都有着不利影响,因此对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治疗显得格外重要。本次试验选取6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使用口服尼麦角林片和谷维素片进行治疗,通过对比观察,分析尼麦角林在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1],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脑梗死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6~88岁,平均(62.5±12.7)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7~87岁,平均(63.6±12.5)岁。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排除及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均根据神经病学诊断标准,经CT或MRI检查并经专科医生确诊为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②两组患者脑梗死发病前均无抑郁症病史。③两组患者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病史均已持续>2周。④两组患者均未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或严重的家族遗传病和传染病。⑤全部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试验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服药方法:两组患者均按照脑梗死后抑郁症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试验组给予尼麦角林片口服,3Zk/d,10mg/次;对照组患者给予谷维素片口服,3次/d,10mg/次。全部患者均持续服药8周,期间若有严重不良反应立即停药。
观察指标: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比较,治疗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第4周和第8周的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通过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分析比较,观察两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同时在患者治疗过程的第4周和第8周分别复查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指标。
评价指标: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若减分率大于治疗前评分50%,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且精神状态良好则记为显效。若减分率25%~50%,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则记为有效。若患者的减分率<25%,或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精神状况明显恶化,则记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实施(x±s)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療后相比,试验组患者评分下降明显,减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比较:对照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治疗有效率70.00%,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在治疗的第4周和第8周监测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等,均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及凝血功能异常。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口干症状,待调整饮食和将药物剂量减半后好转。试验组患者中开始服药1d后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未经任何特殊处理症状持续2d后自然缓解。
讨论
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科疾病,患者由于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出现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患者出现失语、瘫痪等临床症状。据文献资料显示高血压和高血脂是脑梗死发病的两个主要的危险因素。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病变部位主要为左侧半球的左额叶、颞叶以及左侧基底节区域,病变区域病变后导致多巴胺神经系统功能降低,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症症状。尼麦角林为麦角碱衍生物,有阻滞肾上腺素受体和扩张血管的作用,也可提高脑细胞的能量代谢速度,增加脑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利用,从而促进脑内多巴胺的分泌和利用,改善脑功能,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或者脑中风后遗症出现的情绪低下、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也可用于急慢性周围循环功能障碍性疾病和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的认知和记忆能力改善均有帮助。
综上所述,口服尼麦角林片在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治疗中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精神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提高,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少,值得临床医生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鲍治诚,王万华,夏雪龙.尼麦角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3):2372-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