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伟
如果一位父亲不是自己去养老院,而是要把儿子送进去,他是不是疯了?印度电影《老爸102岁》就讲述了这样一个疯狂的故事。
102岁高龄的达特利与75岁的儿子巴布生活在一起,达特利爱折腾,像个老顽童,想尝试一切新鲜的挑战;巴布却死气沉沉,奉行守旧原则,连睡觉时盖的毛毯都是小时候盖过的。两父子性格有着云泥之别,却在同一个屋檐下相安无事地生活了几十年,直到有一天,达特利宣布——要把巴布送进养老 院。
近年来,印度电影在中国院线上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从现象级作品《摔跤吧!爸爸》开始,印度电影被不时引入国内,话題度与口碑兼具,其中又多是现实题材的作品。这次,11月30日上映的《老爸102岁》也是如此,它对准的是印度人的家庭代际关系与养老问题。
达特利要把巴布送进养老院,是因为他心血来潮的一个计划:打破中国人王重阳118岁的最长寿纪录,而在他眼里,死气沉沉的儿子会影响他的心情,对长寿计划不利。他有句名言:“老气横秋、无所事事、死气沉沉的人,对健康的危害超过烟草。”但巴布也不是没有反抗。为了不做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被父亲送进养老院的人,他签了一张“不平等条约”——只要在半年内完成父亲吩咐的所有任务,就可以继续留在家里生活。
给去世多年的妻子写情书;切断与诊所医生的联系;剪烂用了65年的毛毯;用一天时间游览孟买。这四个任务看似毫不相干,其实都是为了让巴布扔掉念旧的习惯,开始新的生活。
但放下过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巴布最大的心结在于他那移民美国30年未归的儿子阿莫。即使后来阿莫回来,也是为了家产。达特利给巴布下达了最后一个任务——在阿莫站在家门口的时候,你要对他说滚出 去。
故事越发地明朗。原来,达特利苦心积虑地在策划一场“骗局”。他的脑内长了肿瘤,时日无多,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巴布。达特利不想巴布继续死气沉沉地度过余生,因此骗他如果不完成“改造计划”就要送他到养老院去。
“反套路父子档,故事设定非常有趣,电影整体笑中带泪。”豆瓣网友小烨仔在《老爸102岁》的短评里说。截至记者发稿前,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为7.3分,中国首映当日票房排行第三,堪称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巴布在机场,对着刚下飞机的阿莫喊出来一个“滚”字,喊出了自己多年来的积怨:向儿子乞讨爱的痛苦,家庭不圆满而遭邻里漠视的委屈……电影之外,观众需要思考的仍未结束。
印度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国家。在一项针对57个国家的家庭重视程度调查中,印度人排第一,中国排第六。而且在印度家庭中,长辈为先的观念根深蒂固,长辈对后辈有着绝对的权威。在这项调查中,84%的印度人认为和家人在一起是最快乐的休闲活动,仅有少数印度年轻人会与父母分居,其余都选择与长辈一起生活。绝大多数人的伴侣都是父母挑选,而不是自由恋爱。因此,在《老爸102岁》中,远去美国的阿莫不仅犯了离开家人独自生活的“大忌”,他连婚姻也没让父母过问,自然是位“罪人”。
阿米达普·巴强饰演的“老顽童”达特利
里希·卡普尔饰演的巴布重回童年的公园
修建养老院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办法之一,但印度的养老院数量远远不够。据印度非营利性组织达答搭地的网站介绍,印度近些年大约有728个养老院,这当中只有325个是免费的。受传统观念影响,将老人送进养老院在印度是难以接受的做法,但由于经济、能力、健康程度的下降,老人在家庭逐渐不受重视,甚至还会遭受虐待。
独居的“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在果阿邦、泰米尔纳德邦等地,独居或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的比例高达45%,其中还存在大量丧偶的文盲、穷人。而这些位于收入最底层的人所需的经济、社会和心理支持却严重匮乏。
作为最大的移民输出国,像片中的阿莫一样,将父母留在印度,一去不返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老爸102岁》的结尾,达特利那句“我不会让他(巴布)的儿子打败我的儿子”成真了,巴布走出了家庭矛盾造成的心结,但现实里众多印度家庭的结却仍未解开,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继续存在。
电影照进现实,在印度电影中已不是稀奇事了。譬如电影《厕所英雄》改编自真人真事,聚焦于印度人民如厕难的问题,探讨了印度农村家庭普遍没有厕所,妇女必须在野外如厕的现象。今年6月在国内上映后,好评如潮。
电影讲了一个新郎为他妻子建造一间厕所的故事。当新娘贾耶嫁到凯沙夫家发现,这是一个没有厕所的农村。这令她无法忍受,便对丈夫下了最后通牒——没有厕所就离婚。凯沙夫为此想过许多办法,从蹭厕所、偷公厕到自己建,但后来因为家人以及村民的反对,统统以失败告终。
“没有厕所就离婚”,这个听起来十分荒诞的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早在2012年,印度一位名叫安妮塔·纳利的新娘,因无法忍受户外如厕,婚后第四天就从丈夫家出走了。一家慈善机构得知此事后,专门为安妮塔·纳利建了一间厕所,这才使得两人重归于好。
《厕所英雄》的开头,是一群印度妇女趁着天未亮结伴去郊外如厕。在印度的宗教教化中,厕所代表着污浊,如果一个家庭中存在厕所,那就是对神灵的大不敬,人们甚至被要求“人不应该面对太阳或月亮行方便”。但这条定律不适用于男性,他们可以在自家后院露天如厕,而女性不能。这也折射出印度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歧视。有的女性在野外如厕时还会被人强奸,遭遇不测。
性别平权是印度电影一直在探讨的议题。《厕所英雄》之外,《印度合伙人》也是其一。影片讲述了一个跟卫生巾有关的故事:主人公拉克希米为了妻子的健康,寻找低成本卫生巾的生产方法,却被全村人视为变态、疯子,最后远走大城市德里,发明了低成本卫生巾生产机器并开放专利,为印度对女性经期的卫生观念带来变革。电影改编自草根企业家阿鲁纳恰拉姆的创业故事,其诞生离不开一个重要背景:因为卫生巾关税高昂,2012年时,印度仍有80%以上的女性在生理期无法使用卫生用品。
还有不久前上映的《起跑线》,一对印度的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想尽了办法,也映射了学区房、教育资源不平等等社会问题。
“良心”成了人们近年来形容印度电影的高频词语。在11月28日的北京首映见面会上,《印度合伙人》导演R.巴尔基说到了自己的拍摄初衷:“我不知道我所做的事情是否带来改变,但积少成多,我们就将促成改变。“巴尔基也曾遭遇过帮妻子买卫生棉的尴尬,但事后他思考,认为这是一件最平常的事情,而生理期也是女性的自然生理现象,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理解。
印度还有一位被称为“社会良心”的电影人——阿米尔汗。他参演了很多诸如《我滴个神啊》《地球上的星星》等展现社会现实的作品,范围涵盖教育、宗教、性别平权等。他还主持了一档名为《真相访谈》的电视节目,每一集的主题都指向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包括儿童性骚扰、重男轻女、家庭暴力等。节目上,阿米尔·汗曾说:“我无心激化社会矛盾,只为能改变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