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君贤,袁荣,冯军
(1.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深圳518034;2.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518112)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针灸疗法,是将点燃的艾炷置于针刺留针的针柄处,可同时发挥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作用[1-3],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之一[4]。温针灸治疗时艾绒燃烧的表面温度约在550℃~800℃[5],稍有不当都会导致艾绒火星或火团掉落,引发局部皮肤烫伤或衣物烧损,据文献报道烫伤的发生率为1.5%~18.3%[6-10],严重威胁患者安全,是安全护理中的意外伤害[11],常引起患者不满、导致纠纷,影响了这一中医传统治疗技术在临床的开展。艾绒燃烧时烟雾浓烈,常引发医务人员和患者呛咳,长久可致呼吸道慢性炎症和损害,并使房屋的墙壁发黄,影响美观。有研究发现,处于艾灸烟雾环境中的针灸科医生慢性咽喉炎发生率为26.67%,针灸医生做完艾灸疗法后,有咽部不适感或咳嗽等症状者达61.11%[12]。艾绒燃烧后形成的艾灰易散落而污染衣被环境,在针柄上结成的艾灰炷,须由护士逐个进行清理,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延长了总体治疗时间(图1)。温针灸烫伤烧损和烟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中医传统治疗技术在临床的开展。针对以上情况,特设计了电温针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320666282.X.国家发明专利号:ZL 201310514206.1.),现介绍如下。
电温针仪是由电发热装置、导热件、控制装置和壳体装置组成。电发热装置由电发热材料[聚酰亚胺金属电热膜,由金属箔制成各种电阻线路,然后封在两层绝缘簿片之间形成的电热元件;或由具有自身温度控制的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自动温控电热膜制成的电加热装置等]组成。导热件是将具有传热性能的金属材料制作成便于使用的夹子状(如图2-1所示)或帽状(如图2-2所示),夹或套在针灸针柄处进行传热的装置。控制装置是由传感器、温度控、时间控、报警、温度传感器组成,控制装置置于壳体内(如图2-3所示),壳体设有电源接口、显示屏、显示器、开关等装置(如图3所示),有多路输出导线孔方便使用。本电温针仪是应用电加热和热传导原理,以电加热替代艾绒燃烧制热,以导热件替代明火传热,在针刺留针过程中通过电加热、热传导给针灸针加温,以达到温针灸治疗目的的中医治疗仪器。本仪器可防止传统温针灸治疗时燃烧的艾绒掉落发生的患者皮肤烫伤和衣物烧损,消除艾炷燃烧时产生的浓烈烟雾对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损害,实现无明火、无烟无灰温针灸治疗,是将现代技术与中医传统治疗相结合的中医治疗仪器创新。
图1 腹部温针灸治疗照片
图2 电温针仪各装置示意图
图3 电温针仪壳体示意图及电温针人体治疗示意图
本电温针仪的电发热装置由电发热材料组成,导热件是将具有导热性能的金属材料制作成帽状(如图1-2所示)或夹子状(如图1-1所示)(外部有防电、防烫绝缘隔热装置),并与电发热装置相连接,使用时将导热件套或夹在针刺留针针柄处进行传热,由控制装置根据需要对传感器、温度、时间、报警进行控制。电温针仪还包括壳体和电源;电发热装置(104)和导热件(102)分别为多个;电源(203)位于壳体内且电源分别与多个电发热装置(104)连接;多个电发热装置(104)与多个导热件(102)一一配合。由壳体向外导出多路输出,每一路输出均有一个电发热装置和一个导热件,多路输出同时为多个人体穴位供热;而且每一路输出均与电源连接,这样电源可以为所有的电发热装置供电,避免各路输出之间相互干扰。为了控制电发热装置的温度,该电温针仪还包括温控器(201)和温度传感器(202);温度传感器(202)位于导热件(102)内且与温控器(201)连接,用于探测导热件(102)的温度且将得到的温度信息发送给温控器(201);温控器(201)位于壳体内,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202)发送的温度信息,并将该温度信息与预设的温度阈值范围进行对比,若该温度信息在温度阈值范围以上,则控制电发热装置(104)与电源(203)断开;若该温度信息在温度阈值范围以下,则控制电发热装置与电源连通。该温度阈值范围可以为37℃~42℃[13]。当温控器接收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超过42℃时,温控器将电发热装置与电源断开,使电发热装置停止发热,避免温度过高损伤人体组织。当温控器接收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低于37℃时,温控器将电发热装置与电源接通,使电发热装置通电发热,避免温度过低降低治疗效果。
使用时先接通电源,检查仪器各性能处于完好状态;调节所需的温控范围、时间控制范围、报警器;查看输出线路连接处于完好状态;关闭工作电钮,根据医嘱将电热夹(套)置于相应针刺留针针柄处,确认已做好温针灸治疗准备和患者准备,打开工作电钮,开始电温针灸治疗。
温针灸是在毫针留针过程中,于针柄距离皮肤2~3cm处置一约2cm长的艾炷,在近皮肤端点燃,借助艾火之热力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经穴位直达深部组织以温热性刺激,达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之治疗作用,可同时发挥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作用[14-15]。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16]。
传统温针灸的不足:传统温针灸为明火治疗,易发生艾绒掉落致烫伤烧损,引发医疗纠纷、不良事件;艾绒燃烧烟雾浓烈,致使医务人员和患者呛咳,长久可致呼吸道慢性炎症和损害,且使房屋的墙壁发黄,影响美观;艾绒燃烧的艾灰散落易污染衣被和环境,或结成艾灰炷,须由护士逐个清理,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延长了患者的总体治疗时间;由此大大影响了温针灸治疗在临床的应用。
本电温针仪的优点:①无明火,可防范燃烧的艾绒火团或火星掉落所致的皮肤烧烫伤和物品烧损,有助于保障患者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患者或医院因处理不良事件而产生的治疗费用、成本支出和床位占用。②无烟可避免患者和医务人员呼吸道损害,减少空气污染,并可免除环境改进增加排烟设施的费用支出。③无灰有助于保持治疗床和环境整洁,减少护理工作和卫生清洁工作量,有助于缩短总体治疗时间,增加门诊治疗床使用率。以上均可促进温针灸治疗在临床的应用,促进电温针仪的推广,从而可产生明显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1]李家邦.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80-281.
[2]卢承顶.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与机理研究概况[J].江西中医药,2012,(12):72-74.
[3]陈静,王茎,武风琴,等.温针灸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6):892-895.
[4]张广清,彭刚艺.中医护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2:30-31.
[5]谭碧娆,叶金丽,刘玉莲,等.护理干预预防温针灸烫伤的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11):1010-1012.
[6]庄君贤,钟印芹,刘牧军.39例温针灸烫伤的原因分析及管理改进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72-74.
[7]庄君贤,刘牧军,钟印芹.39例温针灸治疗患者发生烫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4,21(5):67-69.
[8]焦晓柯,张艳丽.护理干预预防温针灸烫伤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6,1(1):132.
[9]文金曼.护理干预预防温针灸烫伤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31):6237-6238.
[10]张光琴,杨艳,曾令菊,等.对行温针灸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其烫伤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8):109-110.
[11]彭刚艺,刘雪琴.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434-436.
[12]王丽莉,郁羚俊,胡贇皓.艾灸烟雾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39-41.
[13]程珂,魏建子,沈雪勇.不同材质针灸针温针灸的温度特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703-707.
[14]罗明薇,张晶,张岩.艾灸治疗保健床的设计与使用[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6):764.
[15]朱美琴,许明辉.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概述[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1):68-70.
[16]刘玉璐,姚甜甜,程相琨,等.一种医用切姜片器的设计和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7):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