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洁婷,李碧莹,黄颖雅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广州510800)
空气和水发生的氧化作用,加上热量作为催化剂,金属表面的颜色、图案和肌理会随着时间的长短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以此为基础结合织物进行染色,锈染工艺即随之而成。在现实生活中,当衣服与生锈的金属接触后,衣服表面总会留下形形色色的锈迹,从而触使人们去研究如何清理锈迹;但在艺术的角度,锈迹呈现的斑驳肌理,具有一种充满不确定性的抽象美,拥有意料之外的魅力。由于空气和水发生的金属氧化作用,同时具备热量这一催化条件,金属表面的颜色和肌理会随着时间呈现各种各样的变化。本项目以此作为实验的方向和条件基础,结合面料进行系列小样探索实验。
锈染原材料包括铁、铜、棉花、亚麻、棉布、手针、喷壶、醋、水和加热器。锈染常见的染色方法有平铺染法、裹扎染法和局部染法。在实验初期,首先选择了铁片和铁粉进行裹扎染法。收集不同形状大小以及不同生锈程度的铁片进行实验,将准备好的织物浸泡于1:1的醋水溶液中。将浸泡后的面料与生锈的金属和铁粉分别包裹在织物内部,并用绳子捆绑起来,置于炎热的阳光下进行暴晒,达到热量的催化条件。为了加快金属在织物上的拓色程度,还可以在织物上撒食盐,并且反复喷湿,维持一种相对湿润的物理状态。织物表面会随时间呈现自然变化,但效果并非尽得人意。在染色过后,可以在小苏打水中浸泡一小时,进行固色;随后用清水清洗面料,再晾干,如图1。通过本人的实验操作发现,在工具材料相同的情况下,面料上呈现出的锈染效果与绳子捆扎的松紧程度和缠绕方式有关。若绳子捆扎的部位紧且密,呈现出来的效果便是多褶皱且有规律性的;相反地,若绳子捆住的部位松且疏,呈现出来的效果则是错乱且无规律的。
图1 裹扎染法的操作
图2 铁锈染的色彩
1.2.1 铁锈染的色彩
生锈的铁片本身自带红棕色,由于其中混有其他杂质所以铁锈更多是呈现黄褐色的。锈染过后的织物上会产生厚重的锈红色,锈色相互交叠,呈现出的色块是斑驳错乱却又有迹可循,如图2。
图3 铜片生锈的方法及过程
图4 铜锈染的色彩
图5 平铺染法、裹扎染法、局部染法分别的呈现效果
图6 Julia Wrigh设计作品
1.2.2 铜锈染的色彩
本人在实验过程中,在了解了铁锈染的操作过程以及掌握了相关的经验知识基础上,实验的材料加入了铜片,进行对比性实验。实验过程中,本人收集到非氧化铜片,为了让铜片快速生锈,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食盐催化法。食盐具有使金属很容易氧化的功效,是氧化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将准备进行生锈的铜片清洗干净后,用5%~10%的热食盐水反复擦拭后,放置在空气中,铜片上很快就会出现铜锈。如要较厚的锈层,只需多浸几次热食盐水后放置在空气中发生水氧化作用即可。第二种方法是双氧水催化法。将准备进行生锈的铜片放置在容器中,倒入足量的双氧水,使铜片完全浸泡于双氧水中。两种方法均遵循化学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分别利用食盐和双氧水两种催化剂加速铜的氧化反应。通过对比发现,利用食盐水反复擦拭,得到的铜锈是局部且薄的;而浸泡在双氧水内得到的铜锈则是大面积且厚的。为了方便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本人选取了第二种方法处理下面实验所需的金属铜,并选择纯白色的棉面料,分别采取平铺染法和裹扎染法进行实验操作。锈染过后得到的面料呈铜绿色,或深或浅,变化多端,如图3和图4。
1.2.3 锈染的图案
由于金属本身拥有不规则形状,所以锈染后的色彩和图案拥有随机性。锈染的图案与染色手法、绳子捆扎的松紧程度、面料的种类等各种因素以及锈染时间的长短都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平铺染法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是较直接的,本人曾利用有形状的生锈金属进行锈染,金属的形状几乎可以完全拓色于面料上,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相对较高。裹扎染法则需要用绳子进行捆扎,绳子起到固定作用;固定的线缠绕在需要染色的织物外,织物上会留下防染的线迹,其原理与扎染工艺相通。因此可以利用不同粗细的线进行捆扎,锈染出不同粗细的看似有规律却又随机相连的线迹,从而形成新的图案,如图5。其中捆扎在外的线会随着染色的织物一并上色,其形成的小色块也是随机的,断断续续却又始终相连。而局部染法则可以利用铁片、铁钉和铁粉在面料上进行精心设计;局部设计的图案,面料层层相叠,锈染的图案根据面料层叠的先后顺序,颜色会呈现出渐变的效果,由深至浅,富有变化。
在服装设计中,款式、面料和工艺是重要元素,而面料二次设计在其中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废旧金属在面料上的运用,即锈染工艺,属于面料再造手法。生活中“被无用处”、“被丢弃”的废旧金属结合面料进行二次工艺处理,把原本该丢弃的事物重新利用起来,根据设计的需要,在对人体无害的情况下,对成品面料进行二次工艺处理,使之产生新的艺术效果,亦复合环保创意要求。
例如,国外设计师Jul i aW ri ght运用锈染工艺设计出了一系列的作品。设计师运用铁丝、生姜还有铜币进行印染,然后混合手缝工艺在面料上进行结构和肌理设计,当中还包括补缀工艺和刺绣工艺,呈现出金属一般的颜色。(图6)
通过学习当前运用锈染工艺对面料进行设计的手法,对实验操作进行分析整理与改进。本人在实验中,结合面料再造手法,对初步制作的面料小样进行二次设计,使之形成新的视觉效果。并在后期结合其他多种面料再造的手法,其中有:织物融合、烫金、羊毛针毡与湿毡、创意绣缝。
本人运用锈染工艺将金属的颜色和图案拓色于面料上,再结合织物融合以及创意绣缝的手法,对面料进行做旧和拼接处理,呈现出细丝状、条状、颗粒状和块面状的效果。在初步染色过后的面料小样上先进行烫金工艺,再运用烫金纸在面料上压印出新的不规则图案。之后通过水晶滴胶、UV胶与棉类和皮革类织物融合的方式,往面料上叠加金属色珠光色精,创作新的视觉效果且具有特殊质感的面料肌理。在整块实验面料小样上,以颜色、图案和肌理作为切入点,将混合面料以及不同材质的零部件和手缝工艺等相结合,进行再造与表现;改变材料原有的外观形态,使其在肌理、形式或质感上发生改变,实现将原来平坦、单一的外观形式改变成多种全新形态,力求呈现出效仿自然的视觉效果。
面料锈染的拓色程度除了金属和织物本身自带的因素外,还与时间、天气和环境等外在因素存在直接的关联。故此,实验操作者要学会随机应变,积累更多的相关经验。此外,面料锈染后得到的颜色和图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褪去,为了面料能长久保持当下的状态,实验操作者需要在固色方面多考虑,寻找不同的固色方法,反复实验,反复对比,总结归纳出更好的方法。
所有二次改造的工艺方法需要用小样去呈现,在对人体无害的情况下尝试在不同的材料上,做出更加丰富、立体,符合审美、实用性强的小样,为后续的成衣设计打下基础。在锈染工艺在面料或者服装上应用探索与研究,广大锈染爱好者仍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该领域中不断尝试、实践、修正、总结和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