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宸 林晖 孙健 归玉琼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其中,肛提肌以上间隙脓肿属于高位肛周脓肿,占病例总数的20%~40%,不仅是肛肠科急症、重症,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1]。
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疗效确切,在微创、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同时,缩短了愈合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尽管置管引流术属于小切口微创术式,但高位肛周脓肿病变部位位置特殊,高深而复杂,易受到肠道内细菌的影响,术后创面范围较大,故易导致术后创面恢复时间较长。目前,现代外科对于肛周脓肿术后以抗生素控制感染和换药治疗为主,如天山中医医院肛肠科长期以甲硝唑作冲洗液来冲洗脓腔,但有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菌群紊乱,出现耐药菌群,导致伤口愈合缓慢[2]。而且创面肉芽组织的增生、伤口疼痛及分泌物的增多等也是影响其愈合的因素。因此,临床上需寻求使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加快肉芽生长、减轻疼痛、减少分泌物的方法。天山中医医院肛肠科将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的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制剂康复新液作为冲洗液用于“高位肛周脓肿置管引流术”术后冲洗换药,取得初步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20~64岁,平均(40.29±4.18)岁;病程1~12 d,平均(8.46±2.13)d;置引流管深度4~12 cm,平均(7.8±1.5)cm。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1~62岁,平均(39.89±4.33)岁;病程2~10 d,平均(8.12±2.35)d;置引流管深度5~11 cm,平均(7.7±1.7)cm。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脓腔深度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被告知知情同意事项,对治疗有详细了解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天山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诊断标准:参照黄乃健[3]主编的《中国肛肠病学》和王晓林[4]主编的《现代肛肠科学》中肛周脓肿的诊断来制定诊断标准。
2.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脓肿位于肛提肌以上间隙,属高位肛周脓肿;(2)>18岁,<65岁;(3)无手术禁忌证;(4)同意参加本研究。
3. 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2)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障碍的严重原发性疾病;(3)伴有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肛门直肠肿瘤等;(4)非初次行肛周脓肿手术者;(5)伴有肛门失禁、肛门感觉异常者;(6)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精神病患者;(7)因特异性感染、外伤所导致的肛周脓肿者。
两组患者均采用高位肛周脓肿置管引流术,术后第2 d起每日换药前中药坐浴,换药时先予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初步清除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后,治疗组取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51021834,规格为每瓶50 ml),对照组取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011,规格为每瓶100 ml),两组均配合注射器(20 ml)和医用冲洗针头反复在引流管内外缓慢冲洗,以冲洗液清澈为度,一般用量为50 ml左右。冲洗后嘱患者卧床休息,利于药液吸收,1~2 h后方可直立缓行,以避免积液残留,形成新的感染源。两组患者于术后第3 d起每2~3 d换药前行超声检查,观察脓腔基底部的恢复情况,至脓腔明显缩小且冲洗液清晰时,即可拔除引流管。拔除引流管后每日使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伤口,治疗组用藻酸钙敷料沾取康复新液湿敷残余创腔,对照组用藻酸钙敷料外敷残余创腔,以利引流。
1. 创面愈合时间:记录术后创面完全上皮化、无肉芽组织、无出血所需的时间为创面愈合时间。
2. 拔引流管时间:记录留置引流管天数为拔管时间。
3. 创面渗液情况:结合Mulder提出的理论进行积分设定,于清晨患者未排便及坐浴时观察敷料渗透情况,记录积分,所有纱布大小均为8 cm×8 cm。具体评分情况如下:0分:创面鲜活,表面无分泌物;1分:渗液没有渗透1块纱布;2分:渗液较多,渗透1块纱布;3分:渗液很多,渗透2块纱布及以上。
4. 伤口疼痛情况:0分表示无痛,1分表示轻微疼痛(可耐受),2分表示中度疼痛(需口服止痛药),3分表示重度疼痛(需注射镇痛剂)。
5. 复发:随访半年内再次出现相似症状体征,或经检查确诊肛周脓肿复发者。
6. 成瘘率:随访半年内经检查确诊肛瘘形成的发生率。
术后1个月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肛痈”的疗效评定标准制定[5]。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创面完全愈合;好转:症状、体征得以改善,但创面未愈;未愈: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其中,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将本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等级资料采用轶和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方法。计算出检验统计量及对应的P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拔引流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6,8.271;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创面恢复时间的比较[(x±s),d]
两组间在术后第3 d疼痛评分和渗液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182,P=0.670;H=0.001,P=0.973),两组间在术后第7 d疼痛评分和渗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480,P=0.034;H=5.263,P=0.022),两组间在术后第14 d疼痛评分和渗液评分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H=4.516,P=0.034;H=4.345,P=0.037)。治疗组在术后第7 d、第14 d在减轻疼痛及减少渗液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术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5例痊愈,23例好转;对照组3例痊愈,19例好转。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随访半年,两组复发病例均只有1例,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在明确形成肛瘘的病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9例,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见表3。
近年来,天山中医医院肛肠科采用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相比单纯切开引流术和挂线引流术更具优势,可引流管自身作为异物,刺激创面产生渗液清除坏死物质,并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配合冲洗主动引流,能及时清除脓腔深部的坏死组织,减少创面渗液积聚,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6];术后换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微创小切口置管,缩短疗程,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肛门括约肌功能[7]。但是在术后换药恢复期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部分高位肛周脓肿病变部位高深而复杂,脓腔范围较大,因为位置特殊易受到肠道内细菌的影响,脓腔产生大量分泌物,致脓腔缩小缓慢。另外,高位肛周脓肿患者大部分病变部位位于直肠后间隙,肛门后侧骶尾部切口较大较深时,其血供能力较差,周围组织缺血缺氧,缺乏营养引起肉芽组织生长缓慢。故导致创面愈合与肛门其他位置相比更加缓慢。创面愈合时间的延长,则大大升高了复发肛瘘的形成率。同时患者需承受长时间的伤口疼痛或因肛周潮湿导致的瘙痒不适。所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来加快患者创面愈合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表2 两组术后肛门疼痛及创面渗液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随访半年复发率及成瘘率比较[n(%)]
甲硝唑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具有广谱抗厌氧菌的作用。在肛周脓肿中广泛使用,可有效地抑制细菌感染。但是术后每日使用甲硝唑液冲洗脓腔,只能起到消毒、保护创面,清理坏死组织的作用,对于创面愈合和相关的并发症处理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8]。而且长期应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菌群紊乱,出现耐药菌群,反而延缓创面的愈合。康复新液是近年来在临床各科使用较广的纯中药制剂,内服外用均有良好的效果。康复新液主要成分为美国大蠊提取物,有效成分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各种酶类、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促进肉芽生长、血管新生、加速坏死组织脱落,修复溃疡及创面的同时消炎消肿的功效[9]。在本研究中,运用康复新液冲洗高位肛周脓肿置管引流术后脓腔,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于脓腔缩小迅速,所以拔除引流管时间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随访半年,治疗组维持较低的复发率,成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笔者认为肛周脓肿创面持久不愈更易形成肛瘘,所以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可降低成瘘率,同时缩短拔除引流管的时间也减少了人工瘘道形成的可能性。
创面疼痛和创面大量渗出分泌物是肛周脓肿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中,将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分泌物渗出情况进行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3 d、第7 d、第14 d的得分。术后3 d是创面炎症反应期,分泌物增多是正常现象,分泌物刺激创面并产生疼痛。故术后第3 d,两组的疼痛和分泌物情况相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 d、14 d渗出分泌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消除炎症反应,吸收渗液等方面更具优势。术后第7 d、14 d,两组的术后疼痛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为治疗组创面渗液吸收较快,分泌物更少,对创面的刺激减少。同时康复新液使气血流畅,刺激局部神经末梢,进一步缓解疼痛[10]。李青松等[11]使用康复新液纱条填塞的方法运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结果显示康复新液治疗可利于降低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稳定机体的免疫细胞水平及改善氧化应激状态。赵瑞琴等[12]使用康复新液纱布外敷于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后创面换药,结果显示康复新液可促进肛周脓肿术后腐物的脱落和肉芽组织的生成,加快创面愈合,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7.8%。与本研究结论基本相符。
由此可见,康复新液代替甲硝唑液用于冲洗高位肛周脓肿置管引流术后脓腔,不仅可以和甲硝唑液同样达到抗炎的目的,还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损伤组织修复,迅速缩小脓腔,减少分泌物渗出,减少疼痛,促进伤口愈合,降低成瘘率,疗效显著,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