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配送车规模化落地有多远?

2018-12-14 11:58李睿奇
时代经贸 2018年31期
关键词:行者载人落地

文│李睿奇

未来,人工会越来越多地被机器所取代,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物流快递行业而言,更是如此。

智行者创始人兼CEO张德兆透露,通过蜗必达无人物流配送车,物流行业可以减少约80%的快递员人力成本。

4月29日,清华大学庆祝建校107周年当天,一款身披紫色外壳,印有清华大学校徽的无人物流配送车出现在清华大学校园。

这款名为“清图小智”的无人智能运输车,载满图书后,从清华图书馆北馆(李文正馆)出发,缓缓行至文科图书馆。行驶途中,它会礼貌避让行人、自行车、机动车,绕过障碍物,到达终点后,“清图小智”便会自动发送短信,通知工作人员取货,而工作人员只需输入取货码,就可以提取图书。

“清图小智”是智能汽车技术方案提供商和运营商——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另一款新产品。成立仅三年,智行者就推出了“蜗(Ω)”系列低速自动驾驶智能车产品和“星骥(∑)”系列高速自动驾驶智能车产品。

4月16日,智行者宣布完成B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百度领投,顺为资本、京东继续跟投。而在此之前,智行者曾获得英诺资本的2000万元Pre-A轮融资,以及京东和小米系顺为资本近亿元的A轮融资。

作为国内发展迅速的自动驾驶智能车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智行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发展思路。

在成立之初,智行者就有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做智能汽车”,这也是智行者创始人兼CEO张德兆给其定下的核心发展目标。

创立智行者之前,早在2009年,还在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读博的张德兆,便和师兄创业,一起成立了北京智华公司。专注于驾驶辅助系统(ADAS),是这一时期的发展战略。2015年,张德兆又注册了智行者,专注发展自动驾驶。

得益于第一次创业所积累的经验,在这一轮创业中,张德兆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在自动驾驶领域,无非四个象限:载人、非载人,高速和低速。在这个领域里,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会择其一或者其二,进行产品研发。

智行者也有自己独特的思路:首先从低速领域做起,进入低速非载人领域,然后再进入低速载人领域,最后进入高速载人领域。

智行者联合创始人霍舒豪向《灵兽》解释了这其中的原因,“首先,像高速载人这种汽车,目前它可能会受到一些技术以及法律法规的限制,不能在近期内就实现上路或者说落地。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这相当于打持久战。那么,在打持久战的时候,其实需要有一个更快的技术落地的机会或者说场景,所以我们就先从低速非载人的领域切入。”

对智行者而言,切入低速领域的好处在于:首先,速度比较低,技术风险可控;其次,在限定区域内运行,比如园区道路内,园区的车不受法律法规限制。第三,低速产品跑出来的数据,还能帮助其算法落地,并且反馈后的数据信息,还能提升算法,为以后高速乘用车服务。当然,对于智行者而言,这也是一个可以形成早期赢利点的机会。

作为一个场景入口,低速自动驾驶其实包含的产品形态很多:比如低速的景区观光车、园区通勤车,以及低速的扫地车和无人配送物流车。

从现实刚需程度和可预期安全风险考虑,智行者从低速无人物流和低速环卫两个领域切入。

2017年6月,智行者和京东合作,推出了国内首款无人配送物流车“蜗必达”,在开放校园和住宅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送货问题。同年9月,智行者又联手百度Apollo,推出了国内首款无人驾驶扫路机“蜗小白”,并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进行了“蜗小白”的落地运营。

可以说,智行者这次选择的无人物流和环卫两个落地场景,让其产品有了实现量产的可能性。而在这其中,无人物流无疑最具落地优势。

当前中国快递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快递业务剧增,2017年—2020年,中国快递业务预计从419亿件,上升至1000亿件;二是,快递业的人力成本却在不断上涨。目前,快递业人力成本占到总成本的50%以上。

巨大的人力成本越来越成为快递业发展的阻碍。而这,正是智行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智行者推出的无人配送物流车“蜗必达”,有点类似于移动版的“蜂巢”智能快递柜。当快递员为“蜗必达”装载完货物后,客户的手机就会收到取件密码,客户也可以通过手机向后台发送取货时间和取货地点,后台将调度无人配送物流车在预约时间到达取货地点,等客户输入密码取走货物,无人配送物流车完成配送任务后便会自动返回停车区,等待下一次配送任务。

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提高配送效率,还可以节约人力成本。据张德兆此前透露,通过蜗必达无人物流配送车,物流行业可以减少约80%的快递员人力成本。

在长1.5米、高1米,宽不到1米的无人配送物流车里,智行者研发团队布置了很多种电气元器件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由于电子跟电子之间是非常容易产生干扰,要想把干扰降到最低,整体的电气架构和布置,就显得很重要。

霍舒豪坦言,产品的很多问题在最初设计时,是看不出问题的,需要研发团队进行不断的实验,设定不同的使用场景、使用情况,然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例如,智行者团队曾为了一个传感器的布置方案,前后改了不下十个版本,“这就有点像爱迪生去试不同的灯丝,我们需要通过不同的实验,去发现一种最适合目前产品的布置方案。”

当然,对于智行者而言,更大的挑战还来源于复杂的落地场景。

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运营期间,智行者的研发团队发现,由于校园道路两旁的树木非常多,智行者无人配送物流车“蜗必达”的RTK(GPS定位测量方法)基本失效。

其次,在园区内,目标交通行为非常复杂,有很多异常交通行为。例如会有很多自行车、电动车毫无征兆的快速切入,这就需要智行者的小车进行一个非常准确的目标行为和轨迹预测。

第三,园区内的交通秩序弱约束,经常会有如逆行等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出现。

第四,智行者的无人配送物流车在行驶中,会遇到很多的突发以及偶然性的事故。例如被乱停乱放的车辆堵住此前规划好的行驶路径。

“甚至每天的环境都在发生变化。”霍舒豪说,一个非常细小的例子是,清华大学校园里,石墩子会被保安挪来挪去。“今天我们的小车可能是从这过,然后第二天,因为这里不够宽了,我们的小车得倒一下,然后再从另一边过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行者的无人配送物流小车采用了多线激光雷达和超声波雷达,并配以差分GPS定位系统和AVOS(智能车操作系统)。在RTK没有用时,智行者就用激光做定位。此外,通过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类、建模、不断优化,提高算法,进行更加准确的目标行为和轨迹预测。

在复杂的场景下,智行者所积累的数据和经验,无疑可以更有效地帮助高速自动驾驶产品的研发。

不过,低速产品落地只是一个方向,毕竟智行者的最终目的是要把这些产品进行量产,实现其商业目的。

霍舒豪介绍,为了实现产品化、商业化,智行者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努力开拓市场,通过拥有更多的客户,实现企业自己造血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降低产品成本。

毕竟,智行者的物流车是要与快递人员匹配的,如果售价太高,则没有市场。

那么,如何降低成本呢?霍舒豪表示,一方面,不断提高算法能力,在算法做到很优的情况下,则可以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的传感器。其次,传感器资源,可以使用国产的激光雷达。选择与现阶段更匹配的供应商资源。第三,不断优化产品的运营成本。例如降低人车比,一个人管多辆车,通过这类方法去降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运营成本。

目前,智行者的产品主要分为高速和低速两个部分:一个是高速车领域的“星骥Σ”系列,为车企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另一个是低速无人驾驶领域的“蜗(Ω)”系列产品,包括载人通勤车辆、无人物流配送车辆、无人作业车。当然,这也是目前的发展重心。

霍舒豪说,在低速产品方面,要实现量产,寻找新的边界点,在更多的地方实现落地。

今年7月,智行者就宣布与美团合作,成为美团无人配送开放平台的合作伙伴。“外卖也是一个很好的落地场景。”霍舒豪表示,相较于单件或者小件无人送餐小车,智行者的蜗必达,它可能适合稍微远距离,并且可以收集多个外卖,比如蜗必达可以在商场多个商家集中取餐,然后再送到写字楼或者商业楼宇区。

在他看来,美团对外卖行业的理解,以及积累的数据,无疑可以给到智行者很好的反馈,帮助其去优化算法以及产品设计。

与美团合作的无人配送车,智行者除了会将货箱进行改造外,以达到送餐时的温控、防雨、防盗等需求,还会对整个产品,包括算法进行优化,例如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震动值不能太大。“当过减速带的时候,你可能需要做一个减速去尽量减少震动,以保证外卖物品的完好程度。”霍舒豪解释道。

“虽然你做了一个通用产品出来,但在应用不同的领域时候,还得去做一些定制化的东西。那在这方面,其实美团会给到我们一个很好的输入。”霍舒豪表示。

越来越多的资本和创业公司都投入到了自动驾驶这个赛道,在资本的助推下,不少公司都加速前行。

国外有特斯拉、谷歌等知名玩家入场,国内则有百度、京东、腾讯、美团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加入。

来自2017年9月高工智能产业研究院(GGAI)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至今,中国本土智能汽车行业初创企业融资145笔,累计融资总额约288亿人民币。据其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布局无人配送小车,包括室内及室外场景的初创公司数量已经超过70多家。

在霍舒豪看来,自动驾驶的产品之路是一场马拉松,需要长期投入人力、资金和技术,智行者更看重持久性。

霍舒豪表示,只有你把产品做好了,把行业效率提升了,那么后面,你自然会从无论是公司层面上,还是其他方面得到收益,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一个事情。

猜你喜欢
行者载人落地
做“两个确立”的忠实践行者
逆行者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Cлово месяца
最美逆行者
房地产税:靴子何时落地?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午后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载人大戏再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