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体·双导师·双基地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现代学徒制实践案例

2018-12-14 02:01
江苏教育 2018年84期
关键词:试点校企考核

一直以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以下简称“徐州经贸分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加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现代学徒制推进过程中,学校注重学习借鉴,加强探索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目的,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本文以学校五年制高职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分享学校现代学徒制推进工作中的经验。

一、校企“双主体”共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与徐州地方企业景明设计按照“双元一体化育人”的原则共同进行。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校企共同设计了阶段性、渐进性的课程体系,并根据课程体系制定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要求学生第一学年在学校学习基础课程,达到设计公司绘图员水平,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和假期参与企业绘图;第二学年学习专业知识,进行专业实践,达到设计公司设计师助理水平,其间学生可以跟随公司的设计人员参与从业务洽谈到项目方案设计再到现场施工等流程;第三、四学年为设计实训,学生参与实践,独自承担项目设计,达到设计公司合格设计师水平;第五学年,学生可进入企业实战,达到主案设计师水平。

二、校企“双导师”共进课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一是“私人定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中,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按照企业需求的人才规格、特点,采取“私人定制式”培养。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针对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素质、职业潜能、个性特征、个体优势等心理、智能、技能多元情况做综合分析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培养目标岗位定向考查依据,再以分类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企业师傅经常把学生带进企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工作岗位,在体验中发现每个人的潜在优势和个性能力,并适时加以引导,扬长避短,以期更符合学生个人发展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职业体验感受和职业兴趣倾向,根据个性化发展要求为学生确定工作岗位和技能培养方向,进而让每个人在企业中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并喜欢干的工作岗位。

二是“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课堂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兼具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我们在实岗育人的培养环境中,秉持“基于工作学习”的理念,实训活动和教学内容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学校明确规定:常规教学课时中,学生每周2天在校学习文化课,3天在企业顶岗实习,不同学期有不同的课时安排比例,日常教学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在学校由学校负责管理,在企业由企业负责管理,学校可依据企业情况酌情调整教学计划。一方面,学生在岗位实践中对职业活动有了真实体验,从而强化个人适应岗位、融入社会的思想意识和准备;另一方面,企业在学徒制的施行中最大化节省了岗前培训的时间和成本,实现企业招工与用工的“零距离”对接。

三是“弹性学制”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能力、特长和爱好安排学生的学习。依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教学,每组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各组经过努力都能完成各自的目标,完成学习目标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学分,从而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任务。另外,一些学有余力且勤奋的学生,可以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跟随企业设计师做项目,学生在实践期间完成工作任务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样下学期就可以免修一些课程,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其他的学习任务。

三、校企“双基地”教学场所,铺就“准学徒→学徒→员工”的人才成长路径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在校内实训室学习、在企业实训基地实践,校企还共同投资在校内建立了现代学徒制培训中心——景明设计工作室。依托真实的工作环境,一方面一线设计师把最新的设计理念、最前沿的设计手法和最多元的设计文化第一时间带入课堂,使学生享受艺术盛宴;另一方面在实岗教学中,学生带着问题同一线设计师直接交流、现场请教,“做中学”“学中练”,真正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工学结合一体化”。校企双方优势互补,采用“知识+技能+就业”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打造“教学+培训+就业”合作体系,实现学校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通过学校把课堂搬进企业,企业把工作室建到学校,产教融为一体,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互利共赢。企业赢得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获得稳定、可持续的用工来源,增强了自身竞争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高,学生实习、就业有了保障,服务社会的功能得以彰显;学生在学习中提升技能、增强能力,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增值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四、校企“双元”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简单靠一张试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能力,企业用人也不是单看试卷成绩,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校企共同制定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教考分离、交叉考核、真实工作任务考核等考核评价办法和严格的考核评价程序,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对学生学业技能水平进行认定,使学生通过考核达到学校、企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所规定的学业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从而获得学校毕业证、国家职业资格证和企业技术等级证,避免出现因单方面考评而造成考核方式的不匹配、不衔接、不科学。校企根据学生须具备的素质能力要求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考核体系表(详见下页表1),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考核。

五、思考与建议

第一,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推进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现代学徒制试点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投入力度也不一样,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开展。从江苏省三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和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分布可见一斑:江苏省“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苏南、苏中、苏北分别占70.37%、14.81%、14.82%;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苏南、苏中、苏北分别占42.31%、23.08%、34.61%。对此,地方政府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向广度、深度和效度迈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表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考核体系表

第二,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过程中,政府主导作用至关重要。离开政府的主导,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将难以顺利实施。因此,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地方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推进力度,制定配套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规定,明确培养企业的资质标准及其进入现代学徒制的认定程序,在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对职业院校在办学、用人等方面给予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对企业在财税金融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措施。

第三,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推进,行业企业参与程度是关键所在。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由来已久,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合作的密切程度、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程度、实际效果等不容乐观。现代学徒制作为校企双元一体化育人模式,离开企业的参与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健全制度机制,创设平台,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让企业看到受益前景,增强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意愿,深度参与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来。

第四,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推进,职业院校主动作为是前提条件。在当前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企业的参与程度、社会的认可程度还不能令人满意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必须树立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观念,自觉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从自我发展方式向社会协同服务方式的转型,以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服务企业的高水平赢得政府的支持、企业的信赖、社会的认可。职业院校要主动深入企业,与企业交朋友,密切合作关系;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按照企业岗位需求、技能要求加强课程建设,使课程结构体系适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与企业一起共同完善教学培训质量标准和监管、评价指标体系,使企业从现代学徒制培养中获得高素质的、稳定的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试点校企考核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深入开展证券公司结售汇业务试点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