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不仅是古代中国连接南北方的水路大动脉,更是一条流动的文化之河。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沿岸八省市之安徽、河南两省,去了解那些古老的技艺与艺术,深入挖掘大运河沿线丰富的文化内涵。
宣纸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始于唐代,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历经千年,在宣纸的故乡——安徽泾县,宣纸的传统制作技艺仍得以传承。“宣纸至薄能坚,至厚能腻,笺色古光、文藻精细……”这是明代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对宣纸的描述,道出了宣纸的质地优良、美观和实用。安徽泾县境内有着丰富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恰是宣纸必需的制浆原料,这造就了在当地宣纸制作上的独特优势。有了好原料还不够,一张宣纸从纸浆的原料加工到整个产品的完成,传统制造工艺要经过100多道工序。
宣纸被誉为“纸寿千年,墨韵万变”,此说法并不夸张。宋代以后的大部分书画作品和古籍善本均依靠其才世代相传,宣纸成为了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最佳载体,也为历代文人骚客追捧。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其他一些博物馆都保存有宣纸书画。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虽已历经660余年的世事沉浮,至今仍然基本保存完整,由此可见宣纸的生命力之强。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元】
安徽自古以“文房四宝”齐全著称于世,除了宣纸,还有徽墨、宣笔和歙(shè)砚。徽墨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墨模上由巧匠雕刻出名人的书画,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使墨本身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宣笔作为中国四大名笔之一,以精工细作而著称,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歙砚的制作技艺由多道工序构成,砚材纹理细密,兼具坚、润之质,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
谈到刺绣,你想到的或许是被称作中国四大名绣的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但除此之外,河南开封的汴绣也是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刺绣工艺,早在宋代就已驰名全国。当时开封作为北宋的国都,称作“汴梁”,汴绣之名便由此而来。据记载,汴绣是中国最高起点的刺绣,在北宋崇宁四年,宋廷特置文绣院,专为皇室成员、达官贵人刺绣服饰和画作,汴绣也因而被誉为“官绣”,极具宫廷气质。在题材内容上,汴绣以绣制中国古画著称于世,如《百骏图》《簪花仕女图》《洛阳牡丹》等,触摸这一幅幅汴绣作品,犹如打开了丹青墨笔的画轴,古画似乎通过汴绣,找到了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汴绣版《簪花仕女图》
汴绣在发展的过程中,借鉴了各地其他绣艺的长处,将其融为一体,创新了大量针法。1958年,鸿篇巨制《清明上河图》绣制成功,并成为开封为建国十周年的国庆献礼。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汴绣以一个更高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令人惊叹。1982年,汴绣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被评为湘、苏、粤、蜀之后的第五绣,其地位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确立。
汴绣版《清明上河图》(局部)
除了刺绣,河南还有一些其他的非遗文化值得我们一探究竟。如作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的钧瓷,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孟津剪纸与人民生活习俗密切结合,展现出黄河流域孟津地区的风土人情;洛阳唐三彩烧制技艺已由原来的简单仿制马,发展到今天可以批量生产的人物、动物、器皿等数千个品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无论是传统手工技艺,还是民间文化艺术,都蕴含了劳动人民丰富的艺术创造和劳动智慧。我们当以发扬和继承为己任。下期,我们将一起领略山东、河北两省的非遗魅力。精彩内容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