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中职机械加工类课程的实践研究

2018-12-13 02:43蒙晓春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实践与研究机械加工创新能力

蒙晓春

摘 要:本文根据当前中职学校机械加工类课程存在问题及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开放性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建设、校内科研实践改革与实践、校外实践的探索与研究、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创新能力 机械加工 实践与研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在21世纪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为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长期规划,将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当前中职学校机械加工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系统性教学

机械加工类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實操能力。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依然未能摆脱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导向的桎梏,重理论、轻应用的情况仍然存在,实践内容存在时间少、目的性差与实际脱节等问题,尤其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所以导致中职生对机械加工课程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不高、动手能力不强等现状。

(二)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

课堂的教学过程依然采用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教学过程依然采用学生为主导,注重传统知识传授和记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等却被忽略和抑制。在教学模式上,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机械加工类课程教学现状,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的方面有待加强。

(三)评价模式单一,考核范围狭窄

目前在机械加工类课程教学中,采用的评价模式比较单一,一般只对学生的加工的工件质量进行检验,对学生的操作过程、操作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没有进行考核,未能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考核评价。

(四)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相脱节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机械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机械加工类的课程内容却未能及时更新,部分机械加工类课程与当前机械工程技术发展有脱钩现象,未能跟上现代国际、国内高精尖科技前沿节奏。虽然目前社会上对机械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但是真正能得到企业人肯的中职毕业生却不多,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知识、综合素质未能达到企业的要求。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加工类课程实践研究

(一)改革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将创新人才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基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学科特点,对中职学校机械加工类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通过深入企业对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调研,了解该岗位对从事人员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要求。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很大程度取决于课程的培养,所以结合本专业对学生技能、综合素质的要求,对机械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在教学内容课程重构的过程,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强化,同时还要加强理论同实际生活、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的结合。同时课程内容设置以全面性和适应性为原则,处理好“统一性(全国的标准)”和“多样性(地区、行业)”、“人才市场变化”与“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学生创新能力”与“学生职业定向性”等关系,采用“宽结构、活模块、重创新”的课程结构模式和课程综合化方法,结构件优化、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

(二)开放性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建设

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远程控制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将实训基地各类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人力资源等有效重组和信息化管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信息化管理为载体,将机械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实现实训基地运行的现代化、开放化和高效化,以满足综合实践型、创新型的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基地信息化建设重点是一个平台、两种实验室,即打造开放式实践教学基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和远程控制实验室,从而加强基地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不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提高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校内科研实践改革与实践: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形成浓厚的科研实践氛围

(1)通过成立机械设计创新团队、创新协会、创新实验室等,搭建学习交流、发明创造、设计加工的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实践科研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创新能力的增强。通过创新团队、创新实验室为载体,通过具体的某个项目,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选题、论证、加工、装配、汇报总结等等全过程,通过这样的创新活动,学生经历了“思考—创新—设计—制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体现创新过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重视各类学科竞赛,把竞赛作为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的一种培养模式,作为教学日常活动内容落实抓好。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校内创新设计大赛,如在校内举行创新性机械设计大赛,通过竞赛来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应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紧密结合。在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实践手段的选择上,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试图改变传统实践教学验证性实训过多、内容陈旧、手段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应以职业(群)能力为导向、采用“基础操作技能实训——项目技术实训——综合实训”的方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校外实践的探索与研究

1.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地方经济的优势,与企业深入合作,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技术应用提供了保障。

2.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创新平台。通过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任务书,并联合指导学生完成,这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3.学研结合,推动创新技术人才的培养。中职学校也应该重视科研,坚持走学研结合道路,围绕市场导向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实践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时也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參与到课题研究中,边学边练,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实现企业、老师、学生、学校共赢。

(五)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了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外,关键是要以理念更新为先导、创新管理及评价机制。

1.考核科学化。在机械加工类课程的考核中,不仅要对学生应掌握的技能进行考核,还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所以考核要更侧重平时表现,同时考核的形式可加入设计、分析、讨论等环节,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考核多元化。对学生的考核,应采用多元化形式,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与团队相结合、单一程序与整体加工相结合、独立加工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等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这不仅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3.考核过程化。传统的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比重较少,内容单一。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应该成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督促学生平时的自主学习,所以对学生考核,应注重过程化。4)考核综合化。把机械综合实训课程设计任务书,作为考核评价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综合掌握机械各方面知识,促进学生综合创新思维的培养。

(六)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因此,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1.招聘引进,优化结构。一方面,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的有利时机,积极从企业引进“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建立校外人才库,广泛向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或实训实习指导老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2.加强校内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逐步形成一支专业水平高、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结语

机械加工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好方式之一。通过对中职学校机械加工类课程的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起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奇慧,李静.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4(03):78-79.

[2]汤勃,曾良才,蒋国璋.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类课程考试与评价体系[J].大学教育,2018(02):64-67.

猜你喜欢
实践与研究机械加工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大学数学建模大赛的实践与研究
试论多媒体教学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机械加工工艺中的自动化控制探讨
锯床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机械加工大有文章
巧用磨耗提高机械加工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