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内在支撑

2018-12-13 02:44韩雪王健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共产党家风理想信念

韩雪 王健

【摘 要】 共产党人的优良家风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并经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锤炼的主流价值观。革命文化中的传统家风具有“德”、“严”、“痴”三大内涵。家风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直观体现和内在支撑,因而每一位党员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共育良好家风。

【关键词】 家风;理想信念;共产党;家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强调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指出要“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1]2016年12月,他又进一步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2]这些无不为我们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家风建设正受到空前关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的内涵

在中华传统精粹的《易经》中,就有“家人卦”,它的卦象和卦辞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对家风建设的重视以及中国传统家族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如:“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指出家庭内部要按照古代的礼节,分清职责。虽有时代局限性,但每一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有相应的地位,都应受到重视和关爱的规则古往今来从未变过。而家风一词,最早可追溯到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所著《家风诗》:“绾发绾发,发亦鬒止;曰祇曰祇,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本诗意在强调家风不可忽视,家训不可小觑,人品十分重要,习惯决定人生”的家风话题,同时影射出西晋时期家风的好坏已成为选拔官吏门第要求的時代背景。无论是我国最早的家训专著《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还是包拯三十七字的家训都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历朝历代经典家训主要都是以传统儒家精髓教育后世子孙,讲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家训以孔子倡导的“仁礼”为根基,以修身作为立身之本,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作为行为规范,经过数代传承、汰选、沉淀,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家风。庾信的《哀江南赋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家风”与“世德”对应,说明家风是历经几辈几代人共同沿袭的一种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提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家风就是存在于社会共同价值观中的微小细胞,而优良家风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小缩影和内在支撑。

二、革命文化中的传统家风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支撑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共产党人从建立之初起就把革命理想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不懈的奋斗必然诠释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大胸怀、大境界,大气魄。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没有或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迷失方向,失去精神支撑,最终沦为权力的奴隶,为了获得自身的私欲而不惜损害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因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为当代共产党人思考和铸造精神世界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都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条件。家风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红色革命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顾历史,无论是革命战争的艰难岁月还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接力探索,我们的一切成就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不忘初心,一步一步舍小家顾大家,把优良的家风贯穿于工作、学习的过程中,把传统文化中的家风融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使家庭成为砥砺品行的“磨刀石”、抵御贪腐的“防火墙”。

1、革命文化中的传统家风“德”

“重德修身”从古至今都是各家家训家规的核心内容。朱德的家风“立德树人,勤俭持家”八个字更是朴实的彰显了这一传统文化。少年时期的特殊经历以及《朱子家训》的影响,使得朱德无论在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年代都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优良家风。在他的大儿子朱琦去世,有关领导想把他的孙子调回到他的身边,陪伴照顾朱德,朱德知道后很不高兴的说:“我不要孝子贤孙,我要的是革命的接班人。”[4]子孙辈与他一起生活,他也经常告诫后代要谦虚做人,不要特殊化,认为特殊的开始就是思想变质的开端,并特别训示说:“生活上你们要自力更生,不要依靠我,也不要靠我去当官”。朱德自己也身体力行,从不居高自傲,用他高贵的品德影响着自己的家庭,还影响着身边的工作人员。

2、革命文化中的传统家风“严”

毛泽东的家风最为醒目就是:严。严于律己、严于教子、严于治家。毛泽东极为自律,尤其喜爱读书,他在1920年赴北京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时就坚定了自己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并认为自己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从那时起就再没有变过。他教育和引领自己的家人投身于革命,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贡献出了自己的六位亲人。建国初期,有亲戚朋友要求毛泽东安排工作,毛泽东都婉言拒绝。杨开智曾写信请求毛泽东给他在工作上以照顾,杨家为我们中国的革命事业有过突出贡献,但面对这样的至亲,毛泽东亲笔致电杨开智:“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事,不要使政府为难。”[5]

无论是周恩来的“家规十条”还是陈云的“三不准”无不体现着一个“严”字。“严”既包含了老一辈革命者对后代的殷切希望,包含了对无产阶级事业的执着奉献,更包含了对人民的负责与信任。

3、革命文化中的传统家风“痴”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中,无数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们为了革命的成功,为了摧毁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实现民族的自由和人民的解放,為了“索我中华之理想”,为了让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翻身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不怕流血牺牲,不怕牺牲。他们痴情于共产党人的共同理想,痴情于共产主义的实现。他们在革命生涯中展现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崇高的家风和门风,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家庭传统、家庭道德、家庭风范和家庭价值观。他们的家风门风是无产阶级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缩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写照。尽管经历了岁月的风尘,但革命者的家风门风历久弥新;尽管遭受了时光的幻化,但革命的精神和理想信念钻之弥高,传之弥坚,是至今仍需要传承的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

良好的家风既是家庭文化的体现,也是政治生态健康的标志。家风充分反映了吾国之国风,吾党之党风。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小家庭时代,而越是这样的小家庭越是需要家风的熏陶、规范和引领。共产党员的家风建设对于促进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源泉。如果每一位党员都能扛起担当的大旗,积极行动起来共育良好家风,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融入优良家风之中,那么8700万党员的辐射作用就会加速推动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风气向上、向好、向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

[2] 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 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N].人民日报,2016-12-13.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p669.

[4] 武汉文史资料[J].2017.7.p109.

[5] 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43.

【作者简介】

韩 雪(1988—)女,汉族,黑龙江鸡西人,就职于中共嘉峪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家风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十谢共产党
共产党离我们远不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Review on 1921–A Gift for ourDearest CPC 《1921》影评——献给亲爱的共产党的礼物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