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木兰
摘 要: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精准扶贫”,其本质要求是扶贫开发能够实行精确瞄准、定向打击,工作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得到全面提升。可以说实施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创新,代表了扶贫开发未来发展方向,引领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
关键词:习近平;精准扶贫;攻坚战
中圖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7 — 0056 — 03
一、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存在问题
(一)识别对象瞄准偏离
贫困地区采用农业产业扶贫,以开发式扶贫为主,效果明显,但进入新时期以来,贫困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但先期普惠式扶贫面对新形势下的贫困现状,瞄准机制过于粗放,与精准扶贫的瞄准机制相比,政策深入性不够,模式单一,由于路径依赖,部分地区的扶贫机制仍然选择农业产业扶贫,或进行开发式扶贫。殊不知,农业产业扶贫对扶贫效果的刺激性已经大不如前,市场化条件下,贫困群体进行的农业产业扶贫,其产品销路不如同步进入的富裕农户;经营的方式方法赶不上市场化条件下的新农民;缺少技术,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可以看出,单纯依赖农业产业扶贫,不仅在瞄准机制上存在偏差,而且使得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二)识别模式单一
贫困是多维的,造成贫困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真正识别贫困也是十分困难的,不仅要考虑到收入水平的影响,居住条件、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等多种因素也会导致贫困的产生。一方面,现阶段,土地农作物收入、进城务工收入等,使得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具体的收入难以统计;另一方面,比较典型的是,传统意义上的非贫困的家庭,若存在居住条件恶劣、缺乏基础生活设施、教育负担过重等问题,可能仍属于典型的贫困家庭。因此,过往的按照收入进行划分,设置贫困线,对处于收入在贫困线之下的列为贫困户的决策并不合理,缺乏针对性,缺少科学性。要准确统计符合政策的贫困户和边缘户的具体收入与具体支出,也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技术上,这是贫困人口识别之难的原因。
二、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经验不足,帮扶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2016年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第一年,也是精准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的落实首年。脱贫摘帽不像过去用指标定人,而是采用目前最严格也是最有说服力的第三方核验进行。对此我们也做了不少工作,强化了帮扶措施、完善了佐证材料、加强工作督查等,但对如何做好预脱贫人口的脱贫佐证材料,确保通过第三方核验工作还显得经验不足。
(二)扶贫资金投入和滞留矛盾凸显
2016年中央、自治区下达了数倍于往年的专项资金,市本级及各县(市、区)也整合有关部门经费向扶贫领域倾斜,但由于各县(市、区)脱贫项目库不健全、投资评审和结算审计占用时间过长和受换届影响等原因,导致资金拨付慢,滞留严重。另一方面,专项资金多数用于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面上扶贫资金投入不均、不足导致扶贫资金投入不足和滞留矛盾凸显。
(三)持续脱贫困难,“等靠要”、“长官意志”思想严重
贫困群体是精准扶贫的主体,但是很多贫困群众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另一方面很多结对帮扶干部常常以长官意志为贫困群体做决策。很多地方搞产业开发都是一村一品扶贫产业,不是按照精准识别出现的问题开展一户一策产业帮扶,贫困群体的主体性在精准扶贫中有很大的缺失。如何动员贫困群众发挥主体作用依然困难。
三、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机制建议对策
(一)精准贫困人口瞄准
1.建立精准扶贫浮动机制,瞄准真正贫困人口
贫困地区政府的做法是: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加大资金管理改革力度,增强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项目资金要到村到户,切实使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这几年来,有些地方的村庄实行了民主评议并公示的办法来识别贫困户和低保户,这种自下而上的识别效果很好,建议在实际工作中予以推广。
识别出贫困对象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深入分析不同贫困对象、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例如,有些贫困家庭成员丧失劳动能力,这就需要靠社会保障来扶持;有些是因病因灾致贫,但还有劳动能力,可以提供打工就业的机会和扶持农业生产。总的来说,精准扶贫要做大量更加细致的工作,扶贫政策不能一刀切。
2.建立精准扶贫机制
贫困地区将建立精准扶贫机制,进一步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贫困人口识别出来后,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户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同时,尽快建立全国农村扶贫信息系统,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扶真贫、真扶贫。在各地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贫困地区将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贫困人口识别出来后,针对性帮扶,各项扶贫措施要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尽快建立全国农村扶贫信息系统,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
(二)建立市场为主导的多元化精准扶贫模式
1.多元化产业精准扶贫模式
在具体工作中,建议贫困地区建立完善贫困村考核、约束和退出机制,通过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旅游扶贫、教育扶贫、民政救助、行业扶贫等系列扶贫工程,努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工作新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专业养殖、种植、乡村瑶寨旅游、农家乐、电商+土特产等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就业等扶贫方式,将企业自身利益与贫困地区群众利益“捆绑”在一起,实现互利共赢,形成了具有百色特色的扶贫路径。其主要的扶贫手段,凸显了“精准”二字。
2.优化干部精准扶贫考核,鼓励社会精准扶贫
(1)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
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建立精准对接机制,使帮扶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东部地区要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对口帮扶财政投入,并列入年度预算。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扶贫协作,鼓励东西部按照当地主体功能定位共建产业园区,推动东部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启动实施经济强县(市)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攜手奔小康”行动,东部各省(直辖市)在努力做好本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更多发挥县(市)作用,与扶贫协作省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结对帮扶。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定点扶贫工作,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各单位落实扶贫责任。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县“百县万村”活动。完善定点扶贫牵头联系机制,各牵头部门要按照分工督促指导各单位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移,自愿包村包户,做到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或爱心人士结对帮扶。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支持政策。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工商联系统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完善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制度,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能力。
(2)大力营造良好氛围,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第一,创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系统总结我们党和政府领导亿万人民摆脱贫困的历史经验,提炼升华精准扶贫的实践成果,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思想动力。第二,加强贫困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扶贫济困传统美德,振奋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凝聚全党全社会扶贫开发强大合力。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善于发挥乡规民约在扶贫济困中的积极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奋发脱贫的热情。推动文化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普遍建立村级文化中心。深化贫困地区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推动贫困地区县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达到国家标准。支持贫困地区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鼓励文化单位、文艺工作者和其他社会力量为贫困地区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第三,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面宣传贫困地区扶贫事业取得的成绩,准确解读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生动报道各地区各部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建立国家扶贫荣誉制度,表彰对扶贫开发作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加强对外宣传,讲好减贫的中国故事,传播好减贫的中国声音,阐述好减贫的中国理念。加强国际减贫领域交流合作。通过对外援助、项目合作、技术扩散、智库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际先进减贫理念与经验。履行减贫国际责任,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全球减贫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三)强化精准扶贫制度建设,落实可持续发展机制
1.优化区域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坚持以前所未有政治高度推动脱贫攻坚战。认识高度决定行动高度。面对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总攻令,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百色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立下雄心壮志,坚持用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最大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举全市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坚决夺取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最终胜利。二是深化理论认识,坚持用精准扶贫思想指导脱贫攻坚战。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坚持把强化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动员部署会、集中学习培训会等形式,深入学习上级系列脱贫攻坚会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系列政策文件精神。通过深化理论和政策学习,把握精准扶贫思想实质和政策内涵,为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脱贫攻坚战部署精神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三是深化实践认识,坚持层层动员部署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战是一场输不起的大仗硬仗。通过召开脱贫攻坚冲刺誓师大会、脱贫摘帽动员会推进会、精准扶贫系列培训会、片区现场会、百日攻坚冲刺会,18次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和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在2015年召开的百色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将决战贫困决胜小康作为今后五年工作主题,把脱贫攻坚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精准滚动推进,全力抓好脱贫摘帽。为确保到2019年时间节点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按照“挂图作战、清单管理、滚动集成、精准摘帽”的总体要求,以脱贫规划为引领,完善数据平台,制定年度脱贫摘帽滚动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实施市、县、乡、村的四级作战挂图和清单管理。其中, 2016年计划21.84万贫困人口脱贫,13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脱贫摘帽;2017年计划 23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平果县、西林县脱贫摘帽,争取凌云县摘帽;2018年14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德保县、乐业县、田林县脱贫摘帽;2019年13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靖西市、那坡县、凌云县、隆林各族自治县脱贫摘帽;2020年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低保、返贫人口全部实行政策兜底保障。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对策。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精准扶贫”,其本质要求是扶贫开发能够实行精确瞄准、定向打击,工作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得到全面提升。
〔参 考 文 献〕
〔1〕宫留记.政府主导下市场化扶贫机制的构建与创新模式研究——基于精准扶贫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6,(03).
〔2〕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5,(06).
〔3〕赵武,王姣玥.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包容性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1).
〔4〕沈茂英.四川藏区精准扶贫面临的多维约束与化解策略〔J〕.农村经济,2015,(03).
〔5〕王介勇,陈玉福,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03).
〔6〕赵晓峰,邢成举.农民合作社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16,(04).
〔7〕吴晓燕,赵普兵.农村精准扶贫中的协商:内容与机制——基于四川省南部县A村的观察〔J〕.社会主义研究,2015,(12).
〔8〕王嘉毅,封清云,张金.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07).
〔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