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评价

2018-12-13 11:29王艳兰曾菲菲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6期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干预效果

王艳兰 曾菲菲

摘要 目的:探讨对空巢老人心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的空巢老人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老年保健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千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空巢老人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空巢老人;心理干预;方法;效果

随着我国老年化的进程,老年人口逐年增多,空巢老人由于独自生活,疏远了人际关系。加上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和一些慢性病的影响而出现孤独、寂寞、空虚、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一系列心理失调的症状[1]。本研究用1年的时间对本地1个社区的65例空巢老人实施心理干预,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本地2个社区126位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社区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男31例,女34例;年龄60~82岁,平均(70.5±4.80)岁。对照组男29例,女32例;年龄60~83岁,平均(68.4±4.60)岁。两组一般情况较好,日常生活能自理,在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通过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对照组的空巢老人接受常规的社区老年保健服务。观察组的空巢老人在接受常规社区老年保健服务的基础上再进行心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1)评估老人的健康史:通过与空巢老人的沟通和交流,评估老年人的既往身心状况、社会功能及支持系统、生活环境和家庭功能等。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老年人进行评分,了解空巢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2)心理干预每月1次,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①指导空巢老人正确面对子女成家立业离开家庭的现状,更新传统的观念,不要过高地期待和依赖子女的照顾。学会独处,勇于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平常的心态积极应对空巢环境。②鼓励空巢老人正确表达情感,善于运用现代通讯工具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与周围人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常与亲朋好友倾诉或分享快乐,培养豁达的胸怀,知足常乐,保持平衡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学会采用宣泄、自我安慰、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自我调节情绪,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克服消极悲观的不良情绪。③指导老年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充实的生活。多与邻里朋友交往,扩大生活圈,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关心和帮助,消除孤独感。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维持良好的运动功能和身体状况。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等。积极参加社区居委会和老年协会组织的各项社会活动和文娱活动,做到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减轻空巢老人生活中的孤独、失落和忧郁等不良情绪。(3)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给予空巢老年人心理慰藉和精神支持。①与空巢老人的子女联系,要求子女多与其父母电话沟通交流,有空常回家看望父母,多关心、理解老人,为父母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建立融洽和睦的家庭关系。鼓励老年夫妻之间加强沟通、理解、支持和照顾,对于丧偶的老人支持其再婚。②逐渐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社会养老意识,发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养老机构。建立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中心,为空巢老人进行各种形式的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开通社区老年服务热线,帮助空巢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营造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2]。鼓励空巢老人进入各种养老机构,与同龄人共同生活,有助于解除孤独感。(4)健康教育:指导老年人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律和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平衡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热爱生活,维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由于疾病而带来的负性心理。

观察指标:采用SAS、SDS对两组老年人进行评分,2个量表均有20个评价项目。评分的标准参考国内SAS和SDS评分的常模标准。

数据处理: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系统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空巢老人在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心理比较:两组空巢老人在护理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心理,SAS评分和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标准(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0.05),见表1。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据资料显示,预计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如何预防和干预空巢老人的心理障碍,维护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医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也是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课题。对空巢老人實施心理干预,首先要了解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变化的各种主要因素,例如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减退、家庭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的改变、自身素养、营养状况和疾病等。其次多数老年人还受到“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子女的情感依赖性强,当需要照顾时子女不在身边,或子女工作太忙而长时间不探望老人,使老人感到心情郁闷、孤寂、沮丧。再加上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和一些老年慢性病的影响,更加重了老年人的孤独、寂寞、空虚、抑郁等负性情绪,使其出现焦虑和抑郁的心理。本研究只是针对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进行社区心理护理的局限性研究,针对我国庞大的老年人群,特别是空巢老年人群,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规范和有针对性地发展社区老年卫生服务体系,根据社区老年人的需要培养专业全科医生和护理人才,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范围,转变观念和社区服务功能及服务对象[3],不断完善社区各项服务制度,加强对社区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身心疾病评估、预防、治疗、护理和监测,全面提高社区老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针对老年人有特殊的疾病谱、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特殊的护理方法的这一特点[4],构建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加强社会化养老保障机制及设施建设,使社区空巢老人与广大的老年人群一起,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范荣兰老年护理学[M].成都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22.

[2]李志菊空巢老儿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719-722.

[3]李秀萍社区老年护理中的现存问题与发展方向[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9-70.

[4]张建宾仓利老年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

猜你喜欢
空巢老人心理干预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