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明 潘 檀 张甜甜 罗 军 王 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杨凌712100)
初生反刍动物瘤胃功能尚不健全,其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到动物成年后采食、消化能力及生产性能的发挥。固体饲料在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固体饲料的物理刺激作用可促进瘤胃容积增大,而固体饲料在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VFA)可刺激瘤胃乳头的发育[1-2]。粗饲料的发酵产酸速度低于精饲料[3],因而刺激瘤胃乳头发育的效果低于精饲料,但饲粮中的粗饲料有预防瘤胃乳头过度角质化和瘤胃酸度过高的作用。虽然尽早采食谷物等固体饲料有助于加速瘤胃发育。但是,过早摄入干草会降低开食料或精料的采食量,影响瘤胃上皮发育和机体生长。并且,粗饲料会造成饲料转化率下降和形成“草腹”。所以,在羔羊饲养实践中,为了尽早断奶和加快瘤胃上皮组织发育速度,常忽视了干草对哺乳期羔羊生长发育的作用。
哺乳期是幼龄动物器官快速生长阶段,充足的哺乳有利于消化代谢器官的生长,为后续阶段的发育和生产性能提供保障。然而,液体饲料的摄入会降低固体饲料采食量,并造成明显断奶应激。为此,哺乳期补饲干草被提出是一种提高固体饲料采食量的饲养策略,有利于哺乳期反刍动物由液体饲料向固体饲料的平稳过渡。犊牛方面的研究发现,哺乳期犊牛补饲干草提高了断奶后固体饲料采食量,且犊牛体重未降低[4]。哺乳期饲喂干草引起不同效果的原因可能与哺乳方案有关。在限制饲养条件下,哺乳量不足,粗饲料的摄入会因为填充了消化道而降低谷物等精料的摄入,影响瘤胃上皮组织发育。但是,在哺乳量充足的条件下,粗饲料的摄入对精料的采食量和幼龄反刍动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并不多。特别是,哺乳反刍动物开始饲喂粗饲料的适宜时间是一个尚有争议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哺乳西农萨能奶山羊公羔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补饲苜蓿干草的合适周龄及其对奶山羊羔羊生长发育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奶山羊羔羊培育中粗饲料供应的重要性提供数据支持,为奶山羊羔羊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指导。
试验于2017年2月21日至2017年5月31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萨能奶山羊原种场进行。
试验选取16只2周龄左右、体重[(4.56±0.71) kg]相近的健康西农萨能奶山羊公羔,从中随机选择4只作为基础对照组,并在试验开始前屠宰采样,其余1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单圈饲喂,每圈2只):Hay-2组,2周龄开始补饲苜蓿干草;Hay-8组,8周龄开始补饲苜蓿干草。试验期为14周,即羔羊的2~16周龄。
试验期间给羔羊补饲的固体饲料包括精料和苜蓿干草。所有试验羔羊均于2周龄开始补饲精料,每日2次(09:00和15:00),自由采食。试验羔羊精料组成(干物质基础)为:玉米50.30%,麸皮11.40%,豆粕28.80%,菜籽粕3.10%,食盐1.10%,预混料3.00%,磷酸氢钙2.20%;预混料为每千克饲粮提供:维生素A 170 kIU,维生素D340 kIU,维生素E 300 kIU,锰350 mg,锌586 mg,铁765 mg,铜256 mg。精料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为:总能1.80 MJ/kg,干物质88.50%,粗蛋白质21.50%,粗脂肪4.50%,粗灰分6.00%,粗纤维4.50%,钙0.50%,磷0.90%。Hay-2组与Hay-8组羔羊分别于2和8周龄开始补饲苜蓿干草(3~5 cm),每日2次(10:00和18:00),自由采食。苜蓿干草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为:总能16.40 MJ/kg,干物质89.90%,粗蛋白质15.70%,粗脂肪2.60%,粗灰分24.20%,粗纤维15.20%,钙2.10%,磷1.30%。试验期间羔羊自由饮水。
试验羔羊采用人工哺乳。新生羔羊1~5日龄随母哺乳,6~7日龄转入羔羊舍进行人工哺乳过渡。2~3周龄每日哺乳4次(05:30、09:30、13:30、19:30),供给1 kg/d羊乳;4~9周龄每日哺乳3次(07:00、13:00、19:00),供给1 kg/d羊乳;10周龄每日哺乳1次,供给400 g/d羊乳。羊乳来源为当天羊群采集的混合羊乳。10周龄断奶后自由采食苜蓿干草和精料。
试验羔羊饲养于代谢笼内,1个代谢笼放2只羔羊。试验期间按照羊场管理常规程序对羔羊进行免疫、打耳号(1周龄)和去角(2周龄)。羊舍为封闭式暖棚,通风良好,每隔半月带羊消毒1次(0.5%百毒杀、0.1%新洁尔灭)。
1.5.1 体重、采食量的测定及饲料分析
羔羊出生时记录初生重,以后每隔2周进行称重,连续测定2 d,计算平均值后作为该周龄的体重,并计算平均日增重(ADG)。试验期间每天记录饲料采食量,每隔2周采集饲料样品,制备成风干样品后常温保存,待测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含量和总能值[5],并计算干物质采食量(DMI)。
1.5.2 消化器官重量测定
在试验开始前(2周龄)随机选择4只羔羊进行屠宰。试验结束(16周龄)时从每个圈中随机选择1只羔羊进行屠宰采样。屠宰前24 h禁食、禁水,采集血样后进行屠宰,立即分离羔羊内脏器官,测定肝脏及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的重量。
1.5.3 瘤胃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
采集屠宰后羔羊的瘤胃组织样本,借鉴李钰等[6]的方法对瘤胃上皮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首先使用酒精梯度脱水、浸蜡与包埋,然后进行切片、贴片和脱蜡复水,并进行HE染色和封固。固定后的样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瘤胃组织形态的变化。
1.5.4 血浆生化指标测定
分别在羔羊的2、16周龄于晨饲前对羔羊进行颈静脉采血5 mL。采集的血样置于含有抗凝剂的10 mL离心管中,用冰盒立即送回实验室,在4 ℃下3 5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在-80 ℃保存,待测血浆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尿素氮(UN)和葡萄糖(GLU)含量。
试验所得数据经过Excel 2010处理后,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使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所有数据均以P<0.05作为判断差异显著性的标准。
由图1、图2和图3可见,断奶前(2~10周龄),羔羊在6、8周龄时,2组间的精料干物质采食量和总干物质采食量无明显差异,Hay-2组羔羊的总干物质采食量较Hay-8组有所增高。断奶后(10~16周龄),Hay-2组羔羊的精料干物质采食量明显高于Hay-8组,Hay-2组和Hay-8组羔羊的总干物质采食量从12周龄开始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此外,14周龄时羔羊的精料干物质采食量明显降低,可能与春季气温变化大引起的腹泻有关,但这一意外状况并未影响到苜蓿干草干物质采食量。以上结果提示,早期(2周龄)补饲苜蓿干草有助于缓解断奶应激引起的固体饲料采食量降低,但随后2组间的采食量并无明显差异。
图1 补饲苜蓿干草对奶山羊羔羊精料
由图4和图5可见,2组羔羊体重无明显差异;仅在10周龄时,Hay-2组的羔羊的ADG明显高于Hay-8组,其余周龄时,2组羔羊的体重和ADG均无明显差异。总体来看,羔羊体重与ADG的变化趋势与采食量数据一致。
图2 补饲苜蓿干草对奶山羊羔羊
图3 补饲苜蓿干草对奶山羊羔羊苜蓿
图4 补饲苜蓿干草对奶山羊羔羊体重的影响
由表1可见,Hay-2组和Hay-8组之间羔羊16周龄时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和肝脏重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Hay-2组和Hay-8组羔羊16周龄时的前胃(瘤胃、网胃、瓣胃)重量是基础对照组羔羊(2周龄时)的6~10倍(P<0.05),而皱胃和肝脏重量变化相对较小(P<0.05)。
图5 补饲苜蓿干草对奶山羊羔羊
图6所示为显微镜下经HE染色后的瘤胃黏膜形态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到,羔羊瘤胃黏膜结构由内向外分别为角质层、固有层、黏膜下层、内环肌层和外纵肌层5层,黏膜表面有大小不等且分布不均匀的舌状或圆锥状的乳头。表2为采用显微图像采集分析系统进一步测量羔羊瘤胃黏膜结构的结果,结果表明,Hay-2组羔羊的瘤胃乳头长度和黏膜下层厚度显著高于Hay-8组(P<0.05),而Hay-2组羔羊的瘤胃肌层厚度显著低于Hay-8组(P<0.05)。与基础对照组(2周龄时)相比,试验结束时(16周龄时)Hay-2组和Hay-8组羔羊的瘤胃乳头长度、乳头宽度、角质层厚度、黏膜下层厚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以上结果提示,2周龄开始补饲苜蓿干草有增加瘤胃吸收面积和促进瘤胃黏膜下层生长的作用。
表1 补饲苜蓿干草对奶山羊羔羊器官重量的影响
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
In the same row, values with different small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while with the same or no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same as below.
1:角质层 corneum;2:固有层 lamina propria;3:黏膜下层 submucosa;4:内环肌层 inner circular muscular layer;5:外纵肌层 outer longitudinal muscular layer。
图6 补饲苜蓿干草对奶山羊羔羊瘤胃黏膜结构的影响
由表3可见,Hay-8组和Hay-2组之间羔羊的血浆TP、UN、GLU和TG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基础对照组相比,试验结束时Hay-8组和Hay-2组羔羊的血浆UN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血浆GLU和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这是因为羔羊断奶后,瘤胃代谢方式发生改变,瘤胃微生物代谢产生含氮物质增加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由以GLU代谢为主转变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代谢为主。
表3 补饲苜蓿干草对奶山羊羔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哺乳期补饲干草被提出是一种提高固体饲料采食量的饲养策略,有利于哺乳期反刍动物由液体饲料向固体饲料的平稳过渡。犊牛[4,7]和羔羊[8]方面的研究已经证实,哺乳期饲喂苜蓿干草不会造成采食量和断奶后体重的降低。本试验中发现,2周龄补饲苜蓿干草的羔羊的精料干物质采食量明显高于8周龄补饲苜蓿干草的羔羊,而总干物质采食量仅在在10周龄时有差异,10周龄后并未保持这一趋势。此外,苜蓿干草干物质采食量在Hay-2组和Hay-8组羔羊间未表现明显差异。Hay-2组和Hay-8组羔羊的ADG数据表现出与采食量一致的变化趋势。另外,14周龄后羔羊精料干物质采食量和体重降低的可能原因在于试验羔羊均为当年2月份出生的春羔,气温变化较大,羔羊抵抗力较弱,部分羔羊出现腹泻,造成羔羊断奶后体重增加缓慢。但是,苜蓿干草干物质采食量并未受到影响。以上结果提示,2周龄开始补饲苜蓿干草有助于改善饲料干物质采食量,缓解断奶应激引起的采食量和ADG下降。
瘤胃是反刍动物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其生长发育程度关系到成年反刍动物消化和利用养分的能力[9]。与其他功能性器官不同,幼龄反刍动物断奶之后,瘤胃占消化道容积的比例由原来的30%增加到70%左右[10-11],瘤胃重量和体积的增加与饲粮的组成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固体饲料的扩充作用是瘤胃容积发育的因素之一,断奶前羔羊消化能力弱,粗饲料在瘤胃中的流通速率低,其物理充盈作用能够促进瘤胃容积的增加,进而有利于瘤胃容纳更多的饲料。同时,粗饲料促进瘤胃肌肉层的发育,而瘤胃肌肉层的发育也是瘤胃容积增大的另一因素,对瘤胃重量的增加有着重要的作用[12-14]。肝脏是内脏中最大的消化代谢器官,肝脏的重量和营养物质的摄入量紧密相关。肝脏重量的变化能够部分地反映其合成和转运营养物质与代谢终产物的能力[15]。本研究结果中未观察到Hay-2组和Hay-8组间羔羊瘤胃和肝脏重量的明显差异,该结果与苜蓿干草干物质采食量和总干物质采食量的数据基本一致,因为粗饲料的摄入量会影响瘤胃生长发育,而总干物质的摄入会部分地影响肝脏等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不同的是,Yang等[16]在湖羊羔羊研究中发现,补饲苜蓿干草能够明显增加羔羊的肝脏重量。分析认为,差别的原因可能与不同的哺乳和断奶方案有关,本研究中奶山羊羔羊哺乳量相对较高,而Yang等[16]研究中湖羊羔羊哺乳量相对较低且断奶周龄也早于本试验,所以,补饲苜蓿干草对湖羊羔羊内脏器官生长的效果更明显。此外,本试验结果发现,早期(2周龄)给奶山羊羔羊补饲苜蓿干草能够提高瘤胃乳头长度。Yang等[16]在湖羊羔羊上的研究结果与此一致。这表明,哺乳羔羊尽早补饲苜蓿干草能够促进羔羊瘤胃乳头发育,有助于增加瘤胃黏膜吸收面积。
血液是构成有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实践中检测血液各项指标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和动物利用养分的情况[17-18]。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周龄开始补饲苜蓿干草不影响羔羊的正常代谢。伴随着断奶,血浆GLU含量下降,表明了成熟瘤胃能量利用方式的改变。这个结果与哺乳期补饲干草的犊牛[19-20]和羔羊[21]的结果一致。TG是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TG分解产物供给能量,血浆TG含量能够反映机体脂类的利用状况,其含量越低说明机体对脂肪的利用率越高[22]。本试验结果中血浆TG含量随周龄变化特点提示,断奶后羔羊对机体分解脂肪利用程度下降,该结果与成年反刍动物主要能量来源为挥发性脂肪酸的规律一致。
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早期(2周龄)补饲苜蓿干草不仅能够缓解断奶对奶山羊羔羊饲料干物质采食量和ADG的影响,还能够促进瘤胃乳头发育,同时不会造成血浆生化指标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