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德·斯温德曼|文 郁振山|译
对生产企业而言,问题不是它是否会发生安全事故,而是什么时候会发生。我们要做很多事才能将事故不断延后,甚至推迟至统计学上认为不可能的时间。本文以传送带安全为例,证明安全投入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以此说服工厂决策者投资安全。该思路也可用于其他领域的安全投资。
职业安全不是从政府法规中衍生出的新概念,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常识。如今,安全成为保护工人、降低保险费率、减少运营总支出的关键要素。但企业预算通常比较紧,所以常有人问如下如题:运营经理怎样才能说服工厂经理,让其从每年的预算中抽出一部分用于提升安全?工厂经理怎样才能让公司决策者把提升安全作为工作重点?
公司的安全设备投资决策和安全项目投资决策通常会遭遇很多文化障碍和组织结构障碍,其中最主要的是低标价采购、不同行业及国家间事故数据的差异和会计公认原则(GAAP)。
安全投资的传统做法是,投入资金只需满足法规对安全的最低要求。若仅根据价格来规划安全,其结果是只能购买质量最差的设备,只能满足最低的法规要求。但这样往往不能解决隐患,最后只能投入更多资金来采用其他方法。而由于管理人员目光短浅和经济限制引发的事故,也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
如果公司只根据当前价格来投资,即低标价采购方法,其投资回报是暂时的,最终会导致成本上升,长此以往会造成资金损失。与之相比,如果按照最低的长期成本来采购,即生命周期成本,由此带来的回报会持续累积,成本反而逐渐下降,最终还能节省资金。为了成功中标,供应商只能提供满足基本要求的最低质量产品。实际上,只要再多投入一点,设备会更安全、更可靠,其安全运行时间也更长,维修成本更低。
许多公司喜欢兜售安全概念,但极少数能完全实现其安全目标。工厂门口矗立着硕大的广告牌,标榜着工厂拥有世界级的安全水平和质量水平,但内部情况往往并非如此。漂亮的年度报告内附着大量安全口号和宣言,让投资人看起来很完美,最终却只是一片空语。但有些公司却不追求这些外在装饰,而是自上而下地持续提升安全文化。这些拥抱安全的公司在竞争中展现出了明显优势,尤其是安全绩效、生产效率。同时,还有高于行业平均值的投资回报和更高的股票价格。
当前的会计原则和奖励体系喜欢用具体的、有形的数字来衡量投资,这就驱使财务经理追求在安全上投入最少的资金。而要证明安全投资的作用,主要靠数财务经理所说的“无形成本”来说明。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直接成本,结果导致几乎很少的直接成本会投资给安全。
无形成本是难以量化的支出,但我们可以把它与有形成本联系起来。例如,不安全的作业场所会带来的无形成本包括生效效率降低、员工流失,这些都会给招工和培训带来更高的有形成本。
无形成本并非完全不可量化或理论上完全不可行,它只是没有直接成本那么直观而已。政府机构常常利用无形成本来证明法规对提升安全的作用。监管人员还会利用经济影响计算表,通过安全对行业的有形成本来衡量安全对社会的无形影响。然而,经理和会计人员只考虑以节省直接成本的方法来做投资。
通常,经理会从每月的预算中抽出一部分作为直接成本进行短期投资,由此保证总支出不超过每年的预算。不符合公司投资策略的长期投资根本就不会执行。私营部门顽固地遵守这条底线,而不顾风险隐患会带来的无形成本,成为近年来他们在安全提升上进入瓶颈期的重要原因。
散料处理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但也不存在衡量安全的标准方法。这让业内安全绩效的比较非常困难,也很难定义什么才是行业良好的安全操作惯例。
物料传送系统及其他处理系统只能处理一定量的原料。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很多散料处理人员会购买低质量原料,然后增加系统处理容量,或者通过减少维修人员来减少预算支出。但他们没有想到这一系列变更对今后的影响。通常,操作员会发现廉价的机器无法改装,或在新的条件下无法持续有效地运行。传送系统无法正常作业,就会出现意料之外的生产中断,该问题也会导致传送系统漏出更多的废料,也就需要更多的维修人员。生产突然中断、清理过量泄漏物以及持续的维修都会让作业场所变得不安全。
安全是持续进行风险削减的过程,其成果显现时间要长于工厂经理的预算周期。风险可以看作是事故发生概率乘以事故严重性。事故严重性可以通过损失来衡量,所以提升安全是要降低事故概率或降低其严重性。
各种文献和研究都证明了传送带设计与高效运行之间的关系,也向我们展示了安全会如何带来收益。大量案例研究也揭示出安全与生产效率之间的正比关系,这种关系得到了掌握全球事故数据机构的支持。利用这些数据,加上会计领域的专业计算就能说明安全投资的作用。而仅使用简单的投资回报公式(节省的资金除以成本)无法反映所有潜在节省的资金。
最近,美国马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出版了《传送带安全基础》(FoundationsTMfor Conveyor Safety)一书。该书为证明安全投资的作用提供了思路。书中提供了大量参考文献和传送带安全相关的全球平均数据,由此可大致计算安全投资的作用。
很多公司不希望公开安全信息以及公司在员工收入、保险等方面的支出,这让客观分析变得非常困难。但这类话题早已在学界讨论多年,虽然观点不同,但大量有效研究都认为,我们可以得出平均值,然后利用平均值进行大致推算(如表1)。
表1 安全事故损失(此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的职业安全机构及世界劳工组织提供的数据的平均值)
如果缺少具体的历史数据,管理人员有很多可靠的资源可以查询(如表2)。
表2 工业事故的发生概率(数据来源于世界职业安全健康大会、国际劳工办公室及各类报告)
《传送带安全基础》中的案例就能回答本文最开始的两个问题。公司任何级别的管理人员都能从中看到,一个工程公司是如何利用表1、表2中的数据,说服公司决策者来投资安全。
净现值分析是财务领域的术语,用于比较不同投资选项。大多数的电子指标软件都有计算净现值的功能,只要输入相应的信息便可。
例如,公司内部风险分析显示,某处生产场所会导致30名工人暴露在传送带风险中。这些不同类型的事故发生概率乘以事故损失,就能得出每年的事故损失(见表3)。
表3 每年事故损失的预计值
表4 20年周期内每年的事故损失
假设传送带的寿命为20年,折现率为5%,经专业计算得出,还需在传送带设计阶段多投入75万美元才能将安全提升50%。如果按照最低标准来投资(低标价购置),短期支出的总和要远超20年生命周期总支出。
如果最初多投入75万美元,每年的事故损失能从14万0813美元降至7万0 407美元。以今天的美元和5%的折现率来计算,20年内可节省的总资金约为120万美元。
这种比较方法是建立在额外投资的基础上。由此节省的资金还可用于安全相关的投资上,例如提高设备可靠性、减少废料的产生。一般情况下,安全投资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看到成效,所以分析每个投资时至少要以5年为周期进行计算。
通过这样的计算,净现值分析就更加容易理解。作业工人和工厂经理也会发现,这种方法更容易说服决策者制定安全策略。虽然它需要投入很多精力来收集数据,但由此能直观地证明 “安全也能带来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