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皂苷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12-13 10:24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21期
关键词:皂苷钠溃疡病面神经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IFP)亦称之为Bell麻痹,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为临床最常见的周围性面瘫。IFP发病率高,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未明,文献报道[1-5]IFP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免疫反应、氧化应激及缺血等因素有关。目前有关IFP的治疗方法较多,皮质类固醇仍是公认的最有效及安全的治疗方法[1-4],但部分病人因为高龄或伴有糖尿病、胃溃疡、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选择类固醇皮质激素对其基础疾病的治疗有一定影响,近年来,我科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IFP,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017年我科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IFP病人82例,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5-6]评分(H-B评分)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17岁~72岁,平均41.5岁;起病到治疗开始时间7 h至5 d;面瘫部位左侧17例,右侧24例;有糖尿病史7例,高血压病史6例,溃疡病史2例。观察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16岁~70岁,平均42.5岁;起病到治疗开始时间9 h至4.5 d;面瘫部位左侧19例,右侧22例;有糖尿病史9例,高血压病史4例,溃疡病史3例。两组病人均经相关检查除外脑血管病、耳源性疾病等。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起病到治疗时间以及基础疾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10 mg~20 mg加入5%葡糖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7 d。观察组给予七叶皂苷钠20 mg加入5%葡糖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7 d。两组分别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均给予维生素B1100 mg及维生素B120.5 mg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用10 d后改为维生素B110 mg、维生素B120.5 mg,每日3次,口服;发病初伴有病侧耳周疼痛的病人,均给予阿昔洛韦0.2 g,每日3次口服,连用2周。两组发病5 d后均给予针灸治疗。

1.3 观察指标 采用H-B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第4周的分值变化,H-B分级Ⅰ级~Ⅵ级依次计为1分~6分。4周后评定疗效,H-BⅠ级为痊愈;H-BⅡ级为显效;H-BⅢ级为好转;H-BⅣ级以上为无效。同时观察两组用药过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两组H-B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H-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B评分比较(±s) 分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观察组痊愈15例,显效17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9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 观察组2例出现注射局部疼痛,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有糖尿病史的5例病人出现血糖控制不佳,2例既往血糖正常者出现血糖偏高,停用地塞米松后恢复正常;有高血压病史的2例病人出现血压难以控制,停用地地塞米松后血压控制良好;有溃疡病史1例病人和无溃疡病史的2例病人用药后出现反酸,停用地塞米松后消失。

3 讨 论

IFP是临床最常见的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占所有单侧面瘫的60%~75%,其发病率为11.5/10万~53.3/10万,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且起病急,病情多在3 d左右达高峰[4],但亦有报道认为15岁~45岁为发病高峰[5]。本研究病人发病年龄以15岁~45岁者为多,似有发病高峰。IFP的发病机制和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氧化应激、缺血或炎症反应等有关[6-11]。对IFP的诊断根据其发病时突然出现单侧面瘫,面瘫之前伴或不伴病侧耳周疼痛、舌前2/3味觉障碍、流泪/唾液分泌异常或听觉过敏等诊断并不困难,但我科曾将1例早期轻症脑干梗死的病人误诊为IFP,故在询问病史时,应了解病人是否既往有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以及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检查病人时应注意是否存在其他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症状,如眩晕、复视、听力下降、共济失调、锥体束征、面部或肢体感觉减退[3-4,6-7],以除外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硬化、耳源性疾病、颅后窝病变、Lyme病、结节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梅毒以及外伤等,避免误诊误治。

针对IFP的治疗,大多数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Ⅵ级以下(即轻-中度)的病人,其自然病程在3周内,无需特殊治疗即可自愈。有30%H-BⅥ级以上的病人即便是经过积极治疗,亦可能遗留永久性轻度到严重的面部肌肉无力、痉挛甚或联带运动,给病人的生活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IFP的治疗目前仍以急性期的类固醇皮质激素为主,可静脉输注地塞米松10 mg/d~20 mg/d,连用7 d~10 d逐渐减停[2]。最新推荐发病早期可用泼尼松50 mg/d,口服,共5 d,此后5 d每天减少10 mg;或泼尼松50 mg/d,口服,共10 d[3]。但由于皮质类固醇的诸多不良反应,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及消化性溃疡病史的病人存在着用药风险,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七叶皂苷钠为三萜皂苷的钠盐,具有消炎、抗渗出、消肿、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以及纠正神经功能失调等作用,文献报道其对IFP有很好的治疗作用[12-15]。本研究观察了82例IFP病人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法,两组在B族维生素、抗病毒及针灸等基础治疗上,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应用了七叶皂苷钠和地塞米松,治疗2周、4周后,两组H-B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七叶皂苷钠对IFP治疗效果并不劣于地塞米松,但对照组有糖尿病史的5例病人出现血糖控制不佳,2例既往血糖正常者出现血糖偏高;有高血压病史的2例病人出现血压难以控制;有溃疡病史1例病人和无溃疡病史的2例病人用药后出现反酸。上述不良反应在停用地塞米松后均消失。故在疗效相当情况下,观察组病人最大的获益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尤其对IFP合并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及溃疡病史等的病人不失为更好的选择。

猜你喜欢
皂苷钠溃疡病面神经
七叶皂苷钠对HepG2肝癌细胞氧化应激和体内成瘤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澳大利亚:拟利用狗检测柑桔溃疡病
四川认定两个抗溃疡病猕猴桃新品种
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轻型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七叶皂苷钠抑制大鼠晶状体组织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486例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主动监测情况分析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中耳炎2 472例术中面神经情况及处理分析△
面神经术中监测在耳神经和侧颅底外科的应用现状